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摄影作品构图的视觉法则「构图透视」

时间:2023-02-03 14:13:07 来源:卢卡影像

大家好,摄影作品构图的视觉法则「构图透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8.强化图像透视关系

场景是三维的,

图像是二维的,

摄影成像的透视原理,

是从三维的立体影像,

转为二维平面图像的过程,


二维图像的x轴,描述了图像内物体水平方向的位置关系;

y轴描述了图像内物体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

三维的图像就有了z轴,

它描述的是图像视觉方向与物体的位置关系;

透视关系指的是三维图像空间的物体位置关系;

透视规律是:

x轴和y轴上的不受视觉物距的影响,

在画面中物体的形状保持不变,

画面的直线为平行线;

z轴上的物体随着视觉物距的变化而变化,

物距越长,物体越小,

物距越短,物体越大,

图像显示的是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z轴上所有的直线为不平行线,

不平行线的交点为消失点,

水平方向的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左右移动而移动,

不平行于画面的平面无限扩展,

最终消失到一条线上,

这条直线就是平面的消失线。

凡是地面上的直线,

都要消失在地平线的同一点上。

地平线是这个平面的消失线,

从视点到地平面永远是水平的平面,

这个平面就叫视平面。

根据这个透视规律,

如果从拍摄点做出的视平线,

那么拍摄点多高,

地平线就多高,

所以地平线是视点高度在图像画面上的标志。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

让二维的图像产生三维的效果,

这个效果是视觉效果

也许大家听了不可思议,

但事实确是肯定的。

我们看看这些片子:


这些片子利用场景的透视关系,让平面图像产生了明显的纵深感,好像主体脱离了陪体,产生了空间感,视觉体验上有三维的感觉;

有很多朋友拍片没有思路,思路本来属于艺术范畴,但没有思路是技术上的支持不足,才限制了艺术上的表现;

在摄影领域,艺术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要素,任何一方有缺失都会影响创作,照片为什么不能成为作品?

可能是画面缺少故事性,而有些情况即使画面有了故事,仍然打动不了观者,因为不能通过技术给故事以升华,给好片子打入废片行列,

如果摄影作品有明显的透视效果,让图像产生立体感,再有一定的故事性,必然会让观者的眼前一亮,

在多数片子基本一样的情况下,对透视效果好,立体感强的片子,可能就会脱颖而出;

怎样才能强化图片的透视关系,增加立体感效果呢?

从前期拍摄上:

要选择有深度感的场景;主体尽可能选择极远的背景;光圈用的大一点的为好;焦距用到最长为佳;画面要有近景与远景做对比;远景要选择有足够的明亮度;主体要清晰、高反差;陪体要模糊、低反差;

在后期创作上,

不是所有的后期都要移动像素,

摄影后期的创作,

是围绕着作品的诉求而创作的,

当现实的场景存在透视关系时,

后期要强化这种效果,

才能达到摄影作品的要求;

这些片子是在有深度的透视场景中拍摄的,

但在拍摄时通过光学镜头成像后,

就将场景的三维效果转化成了二维图像,

这样就影响了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

为了还原场景的透视关系,

强化视觉的深度感,

让二维的图像显示三维的效果,

使图像看上去更加立体,

就可以通过后期的再创作,

实现这样的伪三维的效果了。

后期创作思路,

1. 控制高光和暗部不能溢出;

2. 近景明度要高于远景的明度;

3. 主体高反差,陪体低反差;

4. 主体的清晰度高,陪体的柔化模糊;

后期创作重要的是思路,

有了思路,

技术上就比较简单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