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陶瓷作品:窑岗村明代御窑厂遗址 引来成群“淘宝”人

时间:2021-11-07 14:45:14 来源:现代快报

窑岗村明代御窑厂遗址 引来成群“淘宝”人

2月21日,快报B4版《明御窑厂遗址今天开始发掘》的报道见报后,记者接到多名读者投诉,称长虹路上窑岗村南京锅厂的老厂房一带(即明御窑厂遗址),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拣有纹饰的琉璃构件。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窑岗村的明御窑厂遗址,发现几千平方米的空地上依然毫无遮拦,四五个人正在上面“淘宝”呢。而对此,南京市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也非常着急,他告诉记者,将以最快的速度进场,进行考古发掘。


[现场]


不少人带着铲子来寻宝


年前,开发商把长虹路上窑岗村的老厂房夷为了平地,这一拆,拆出了一个秘密:拆迁后的废墟上露出了各色琉璃构件,引来了不少“淘宝”人。昨天,记者再次来到这片拆迁地,发现这块地无人看守,现场正有四五个人在努力寻宝。


记者发现,有一个小伙子把自己刚拣到的琉璃残片集中在一起,试图拼凑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构件。小伙子告诉记者,他来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有了收获,找到了一些有纹饰的素坯,“也许不怎么值钱,但我就是喜欢。”


记者逗留了几分钟,发现又过来一个中年男子。这名男子一到,就拿出小铲子在地面上寻找起来,不过,他没有那么幸运,找了半个小时左右,还是两手空空。


有纹饰的构件几乎被淘光


记者发现,虽然裸露在地表的琉璃构件非常多,但带有纹饰的构件已经很难找到,即便找到,也都是比较碎的残片,有的龙纹,只能看到龙身和龙爪,没有龙头。


对此现象,附近居民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位住在附近的老奶奶告诉记者,这里过去叫眼香庙,她很早就知道,这里过去是明朝72座御窑厂之一,“春节期间很多人过来拣琉璃构件,而且他们都专挑有纹饰的。”而一位年轻男士表示,刚拆迁结束那段时间,挺多人过来拣宝,现在来的都不知道是第几拨了。


[管理]


市博将加快进场速度


昨天,记者把情况反映给了南京市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听后相当着急,他说:“窑岗村的这处遗址,我们在年前就已经发现了。本来我们打算在年前就进场考古发掘,但因为大雪天气,计划最终搁浅。因为一些考古工人要元宵节以后才会陆续回来上班,春节期间我们也只好干着急。”他表示,正在联系开发商,希望能把现场拉上警戒线,用围栏拦起来。


同时这位负责人还称,“我们考古发掘,也是要先做一个考古发掘方案,确定一下考古勘探的面积、范围等,方案被认可以后,我们才能进场。我们会加快进场速度,进场以后,这一片空地就能被看管起来,也不会有人来拣宝了。”


[专家]


这些琉璃构件市场上难卖价钱


南京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则说,他关注这一片已经有20多年了。1984年,他曾和南京工业大学的汪永平教授对这一片做过考古勘探,勘探的结果是,这一片基本上已经没有完整的御窑了,都是一些碎窑。而且裸露在地面的琉璃构件,都是非常残破的,这种构件,拿到市面上是卖不到价钱的,“对考古专家有用,但如果市民想卖钱恐怕会比较失望。”所以,这位专家提醒市民,不要去拣了。


而江苏省古陶瓷学会的专家周道祥说,那些没有上釉的素坯,可能是当时的次品。“600年前,皇家用的东西要求都很严格,只要认为是次品,就会被淘汰,自然也不会上釉。而出现上釉的正品琉璃构件,也可能是因为烧出来后,有些变形了,或者过剩,就丢弃了。不过,对于考古专家来说,它们的用处很大,虽然有些残片没有纹饰,但通过它们,可以知道明代的琉璃烧制工艺、形状,以及化学成分。”快报记者 胡玉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