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艺术赏析:易门、夹江陶瓷产区遭遇停产风暴

时间:2022-07-04 16:45:16 来源:中国建材网

易门、夹江陶瓷产区遭遇停产风暴

湖南产区在重压下突围

房地产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攀升、水旱灾害不断,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年我国陶瓷行业走势低迷,进入六月后又逢淡季来袭,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市场雪上加霜,近期继淄博产区出现大面积停产现象后,四川夹江和云南产区也相继停产,今年的产销形势都不容乐观。

易门产区:三分之一生产线停产

云南省去年遭遇了大旱,今年天气情况良好,也没有出现电力紧缺的情况,但是处于西南边陲之地的易门产区,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记者拨通了易门县陶瓷商会秘书长凌东旭的电话,一谈起现在的生产销售状况,凌东旭便叹气说:“不行了啊,有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已经停掉。”易门县是云南陶瓷产业最集中的产区,有18条陶瓷建材生产线,产能占全省的80%左右,按正常的发展,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推动了墙地砖的需求,应该能为易门县的陶瓷企业进入黄金期打下基础,可是现实却相反,这几年易门陶瓷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凌东旭说,虽然没有遭遇自然灾害,也没有出现其他产区的限电情况,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亚欧瓷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白跃宗接到记者的电话也开始诉苦:“出问题了,现在生产销售出问题了。”白跃宗说,今年的销售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0%左右,现在亚欧厂里有150万平方米至200万平方米的库存,销售还在继续往低处走。亚欧暂时还没有生产线停产,但产品库存几乎要满了,每天还是有1.5万至2万平方米的产量。说到应对淡季和库存的办法,白跃宗叹气说:“能有什么办法?仓库满了就只能停产,等着淡季过去再消化库存。”

易门意达陶瓷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其他产区要么电荒,要么水旱灾害,相比之下易门情况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日子还是很难过。“原材料涨价、电价上涨、人工上涨,成本涨得厉害,可是产品价格涨不起来啊,今年每平方米就涨了两毛钱。”

之前在市场上有传言,说其他产区的危机将为易门本土陶瓷产业带来机遇,但事实并非如此。云南中低端市场的陶瓷多数来自江西和四川,而江西过来的多数是仿古砖,易门没有仿古砖生产线,所以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记者在昆明国雅陶瓷批发市场看见,易门陶瓷集中在市场靠后的位置,多数是厂家直接租用仓库,建立办事处做批发,没有将形象店面建立起来。虽然本土陶瓷产品拥有价格和地域优势,但由于营销策略、生产实力等相对落后,与外来产品相比,竞争力并不强。在今年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虽然云南省没有天灾,也没有电力等限制因素,但由于不能突破原本的生产销售格局,抢占外来陶瓷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所以依然遭遇了销售危机,并且销售形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严峻。

夹江产区:企业生产线停产一半以上

从一些夹江陶瓷企业露天堆放大批瓷砖的现象中,可以看得出这些企业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记者也从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处了解到,不少企业仓库已经堆满成品。销售难,再次成为摆在夹江陶瓷行业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考题。某夹江大型陶瓷企业营销负责人针对这种情况表示,夹江陶瓷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洗牌期,肯定有一些企业会在今年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被洗牌换血。

据夹江产区的业内人士透露:6月16日夹江排名前5位的企业已经决定近期停止生产常规产品(抛光砖、仿古砖、瓷片),某广东一知名品牌在当地的工厂已经停产50%。今年的销量达到近两三年来的新低。
业内人士估计夹江的生产线停产将在本月下旬至下月上旬大面积爆发,常规的瓷片、抛光砖、仿古砖三类产品停产将达到夹江本地产能的50%以上。

在2008年的时候,夹江陶瓷行业就出现了行业洗牌的征兆,一些企业经营已经举步维艰,有好几家企业停止生产。但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市场让夹江陶瓷重新火了一把,有一些已经面临关闭的企业重新投入生产。业内人士透露:重建那两年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小,企业生存很容易,导致大量中小企业投入生产,产能迅速扩张。

今年,面对着拉闸限电、房产调控、原料涨价等重重压力,夹江企业已经不堪重负。近两年,各地的陶瓷产区不断地涌现,外产区的产品不断涌入西南市场,不断侵占着原本被夹江陶瓷占领的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每月都有四五百车皮的外产区陶瓷进入四川市场,以前夹江陶瓷在成都占据着50%—60%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夹江陶瓷在成都已经被边缘化,曾经在川渝中低档市场占据“霸主”地位的夹江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光。究其原因,其一是当地企业缺乏危机意识,这两年在其他产区进行产业升级时,夹江陶瓷因为灾后重建的巨大市场而偏于一隅,居安而没有思危,设备改造、技术工艺逐步落后,产品的质量每况愈下。其二是外产区产品的大量涌入冲击着当地市场,业内人士透露,广东的陶瓷发货到夹江,质量比夹江的好,但价格反而低于夹江陶瓷的出厂价,竞争优势明显,夹江陶瓷自然落后。其三是灾后重建的市场繁荣早已经不复存在,而一些企业在2008、2009年匆忙上线,产能在这两年才完全释放出来。夹江陶瓷企业80%左右的产品都在川渝两地销售,一方面是产能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是市场容量有限。据了解,夹江目前没有完全释放的产能大概在20%-30%之间。因此,在“僧多粥少”的形势下,有的企业“饿肚皮”在所难免。

夹江陶瓷行业面临两道难题,一是产品生产出来卖不出去,积压严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二是产品利润过低,企业卖出产品只是赚个吆喝,实际产生的利润不高。在同一个产区,能够保持产销平衡的只是个别企业。
四川广乐陶瓷董事长杨未曾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需要品牌,但是产品本身仍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过硬的产品做支撑,再怎么提品牌建设都是没有用的。陶瓷行业目前还是一个低关注度的行业,但是这却是陶瓷经销商高度关注的行业。绝大多数陶瓷企业很难将影响力直接辐射到消费者,但是企业可以在经销商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当市场上的大多数经销商都认可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的时候,企业想要建网点、建专卖店也就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了。

但是,为什么夹江很多陶瓷企业的经销商都不稳定,而且不少夹江陶瓷的经销商还是在夹江陶瓷品牌之间转来转去?记者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和部分夹江陶瓷经销商有过交流,产品质量不稳定和产品花色更新慢是他们更换品牌的重要原因。没有稳固的经销商渠道,企业很难保证经营状况的稳定和一直向前发展;没有稳定的产品质量也就没有稳固的经销商群体。因此,夹江陶瓷企业还是要在产品本身上下功夫,只有基础牢固,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湖南陶企受多面夹击优化企业管理突重围

5月份,电荒席卷湖南省,给湖南陶瓷产业带来一定的恐慌,但仅过半月,经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多种解决措施出台,目前陶瓷企业已全面恢复正常生产。此次电荒,给各大陶瓷企业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并没有给陶企造成严重打击。经多方了解,得知湖南陶瓷企业最大的困难不是电荒,而是近年来全国各遍地开花的陶瓷生产企业之间的销售竞争。

湖南陶企面临四面夹击

湖南作为新兴产区之一,东接江西大产区,北有湖北的冲击,南毗广东、广西,远有山东淄博、四川夹江。湖南金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雄戏称,湖南就是一块夹心饼干,限入四面夹击八面埋伏的境地。

自2004年佛山陶企大迁徙以来,至2009年陶瓷行业都处于高峰期,2010年却开始走下坡路,陈雄的个人看法是:“在2010年前尽管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萌芽,却都仍处于建设当中,产能并未得到全部释放。到2010年,全国布局基本稳定,产能释放,竞争加剧,逼着陶瓷企业降价销售来回笼资金。于是上演起一幕幕激烈的价格战。“我们的瓷片市场主要是湖南,以前江西市场我们还占20%的市场份额,而如今湖南市场已经被江西占领了40%到60%的份额。”此外,2011年,陶瓷生产所需原料、燃料涨声一片,大大压缩了利润空间。

仿古砖有竞争优势

主营仿古砖的湖南宏康陶瓷有限公司自今年点火开线以来产销两旺,其行政总监季信东说:“小规模企业可能面对压力比较小,大企业受市场影响会比较大;而在抛光砖与仿古砖市场,仿古砖市场还是占了一定的优势。”他就仿古砖目前市场中的优势作出了分析。

仿古砖在生产成本上有优势。抛光砖在生产中的要求较多,故优等率较仿古砖低。仿古砖在销售上也有优势。现在的消费者对装饰效果要求日益高涨。仿古砖在花色上花样繁多,选择空间比较大,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兆邦陶瓷是湖南生产抛光砖最大的企业,共有10条生产线。但全窑开线的时间不长,目前仅开6到7条。该企业副总裁程达光说:“兆邦生产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以广东陶瓷为标准,生产成本较高,可是价格却卖不上来。一提价市场就会分流。目前市场还无法消化10条的产能。”他对仿古砖市场比较看好。
优化管理抗击市场危机

而面对所有企业的呼声,唯有湖南百森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永明有不同看法。他说,成本的提高的确是大大压缩了陶瓷生产的利润空间,但是可以通过企业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他的办法的确行之有效。第一加强员工培训,制定激励制度。如以班或组为单位,一个月内生产效率高、质量好且没有出现工伤等事故的给予全体奖励。开年实施以来3月份大部分员工都有被罚,但是到了四月份都有奖励,员工比管理人员还要紧张;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员工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增加内部凝聚力。上月组织的“拓展”活动深受员工的欢迎;三设备的升级和优质原料的选择,这样可以提高产品合格率及优等率。每提高一个等级的产品也就意识着降低了一个等级价格的成本,非常之可观。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