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鉴藏赏析:外迁陶企遭遇水土不服?

时间:2022-07-08 12:45:04 来源:南方日报

外迁陶企遭遇水土不服?

佛山数家陶企在往省外迁移后,遭“遇水土不服”,有企业已经回迁。

营商软环境不理想 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外迁陶企遭遇水土不服?

近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数年前投资江西瑞昌的佛山某陶瓷企业,已于近期暂缓了江西生产基地的建设,该基地将无法按计划投产。

此前,一次性拿地超过3000亩的顺成陶瓷在湖南临湘投资的临湘兆邦陶瓷也在去年11月传出回迁广东的消息。虽然最后证实只是回迁部分仿古砖的生产设备,然而,一系列现象已经显示,始发于2007年的佛山陶企外迁,正在遭遇“水土不服”。

陶企江西基地建设停滞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获悉,数年前投资江西瑞昌的佛山某陶瓷企业,已经暂缓了江西生产基地的建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此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认为,当地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以及诸如土地手续等未能跟上,等等。该人士没有透露未来是否会继续该基地的建设。据了解,该企业是佛山较早在江西进行投资的陶瓷企业之一,当地不止吸引了一家来自佛山的陶瓷企业。

而佛山陶瓷企业“水土不服”的消息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去年就曾有媒体报道“兆邦陶瓷迫于环境和市场压力回迁广东”的有关消息。据悉,兆邦陶瓷是广东佛山顺成陶瓷有限公司2007年在岳阳临湘投资的大型项目,当时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而在2010年冬,有媒体爆出了该企业将撤出当地的消息。

此后,兆邦陶瓷相关负责人和湖南省临湘市招商局及临湘市工业园相关负责任人,企业和政府双方都明确否认了回迁说法,解释称是仅将闲置仿古砖设备运回广东。尽管如此,这一事件在当时仍引发了对佛山陶瓷企业外迁生存状况的审视。

据了解,佛山陶企外迁大潮始于2007年,由于佛山进行陶瓷产业整治,大批企业不得不将生产环节迁至外地,包括新中源、新明珠等佛山龙头陶企。

但是,从2009年开始佛山陶瓷企业远迁中西部地区的数量已呈减少趋势,更多企业选择把工厂安在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广东清远、肇庆或者是广西。

立足外省或需砸重钱

陶企外迁并非都是失败案例。同样以江西为例,2007年,新明珠开始在江西高安建设工业园,并成立了江西新明珠建材有限公司。与一些中小企业在外迁后在当地“水土不服”不同的是,江西新明珠凭借品牌优势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成为佛山陶企外迁后仍发展迅猛的代表。

据悉,江西新明珠现有7组生产线,日均产量达到12万平方米左右,是目前在高安产区乃至全国新型产区里产品结构及综合配套最齐全的大型现代化建陶工业园。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运范透露,高安政府给新明珠支持很多,所以企业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从平整土地到奠基,我们只用了45天的时间,而从奠基到建成投产也只用了半年的时间,这种建设速度在整个行业内都是比较少见的。”

现在江西新明珠已成为新明珠陶瓷集团的主要生产基地。“江西新明珠的定位主要是辐射周边的八省一市,针对这些地区的市场需求,我们在产品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高、中、低三个档次都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使江西新明珠近几年的生产和销售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张运范说,江西高安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新兴陶瓷产区。

然而,新明珠隐有成为少数案例的趋势。同样是龙头企业,就有业内人士透露,新中源早年在四川夹江的生产基地同样遭遇过水土不服的问题,新中源在佛山的模式无法复制到夹江,使其“多品牌策略、营销代理制和面向全国市场”的模式受阻。

在当地遭遇的运输困难、政府承诺不能兑现,乃至征地难题等是困扰外迁企业的主因。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在一篇名为《有感于临湘兆邦陶瓷回迁广东》的文章中指出,到访过不少新兴建陶产区,对不少地区的软环境真是不敢恭维。不少佛山陶企在外省被搞得焦头烂额,时有耳闻。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西部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较沿海便宜,但是适合营商的软环境却没有形成,基本的硬件设施也不完善,使得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外迁不顺 销售不畅

佛山陶企压力大增

陶企外迁遭遇“水土不服”,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国内销售环境的影响。记者调查了解,在国内对楼市的严厉调控之下,由于市场萎缩,佛山大部分陶企在上半年的销售同比去年均有所下滑,近五成左右企业的库存超过合理水平,还有部分企业的生产线停产,佛山陶瓷行业将再次面临类似金融危机时的经营“冰点”。

据悉,进入8月之后,陶瓷的销售仍不见转好的迹象。在佛山几个重要的陶瓷卖场如意美家陶瓷卫浴世界、石湾沙岗陶瓷批发市场等,销售的下降已成为商家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外患方面,上周巴西将对来自中国产的瓷砖征收的关税从15%提高至35%,加上此前遭遇的欧盟、韩国、阿根廷等国的反倾销调查以及中东等地的动荡局势,佛山陶瓷的出口订单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介绍,佛山目前约五成左右的陶企库存超过合理水平,许多企业的库存超过合理范围的20%到30%。数据显示,在今年1到5月,全国陶瓷砖产量为3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1%,其中广东陶瓷砖产量为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2%;福建陶瓷砖产量为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9%。

不少陶瓷企业开始采取停掉部分生产线的方式来压缩产能。威登堡陶瓷有关负责人冯雷告诉记者,该厂有3条生产线,目前停掉了一条,尽量使企业的库存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蓝卫兵表示,年初以来的楼市成交量下降,导致装修的需求不足,这对佛山陶企的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目前楼市的调控仍不见收效,陶瓷市场的萎缩趋势仍将持续。”

记者观察

软环境制约外迁陶企发展

近5年来,佛山陶瓷企业向外转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内很多地区大举向佛山陶瓷敞开怀抱,进行大举招商的过程。其中不乏一些地区甚至以佛山陶瓷企业的落户、投产为契机,纷纷规划、设立大型陶瓷产业园区,把发展地方建材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达成这样的愿景,不少地区在招商过程中向陶企给出了令人心动的承诺。

目前,外迁的佛山陶瓷企业广泛分布在湖南、江西、四川、辽宁等多个省份,其中不乏新中源、东鹏等在中国建陶业早已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大佬”,经过数年的建设和运作已经“生根发芽”,展开相对独立的生产和品牌营销,并且在所在的外迁地区常被视为建材业的支柱企业。有数据称,各省现在已有近20个陶瓷产区由此而兴起。

在这众多新兴产区之中,在陶瓷原材料、运输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优势的长江沿线城市,被视为未来建陶行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有观点认为,直到现在,提起真正形成集群优势、能够“力压群雄”的新兴陶瓷产区,还没有能让人达成共识的答案出现。在兆邦陶瓷传出外迁传闻期间,就有业界人士公开发表言论,指出目前“最具竞争力新兴产区还没有出现”,其主要原因,除了客观的自然条件之外,就是最简单的软环境,在很多地方仍然没有形成。由此看来,外迁地软环境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制约佛山陶企发展的软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