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编钟的历史「编钟几个人演奏」

时间:2022-11-18 15:49:22 来源:小珏说历史

大家好,编钟的历史「编钟几个人演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77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驻军某部正准备在山坡上修建营房。山坡尽是坚硬的岩石,为了平整土地,采取了用炮击的方式。然而,有位对文物颇感兴趣的干部发现在岩石附近还有一片较为松散的土地。经过再三请求,部队决定请当地的考古工作者前来确认。

专家到来后,马上确定了这是一座古代墓葬,但同时也发现有一个盗坑。很多人都很泄气,认为会徒劳无功。然而,在开挖之后,这座盗坑并没有对古墓造成威胁,而且大量精美的文物,就出土在距离最近的弹坑只有80厘米之处。也就是说,只要再偏那么一点点,我们今天就见不到其中的一套国宝。

这座古墓就是曾侯乙墓,这套国宝就是曾侯乙编钟。一开始,人们还是没有见到它的英姿,因为整个墓穴中室被积水所淹没。考古专家借来水泵,硬是抽了几天几夜,那一霎那,所有人先是陷入寂静之中,随后工地上爆发一片欢腾。

谁见过这么气势磅礴的文物?三层横梁之上,挂满了大大小小64枚编钟,加上一件镈钟,一共64件精美宏大的青铜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沉睡了2400多年,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时,没有一个人不认定这就是国宝。

编钟分为三层,最上层的叫做钮钟,一共19件,体型较小。中下两层叫做甬钟,一共45件。它们大小不同,但制作都相当精美,钟身上除了遍布蟠虺纹外,还被标出不同的音高。在另一侧,编钟之上则写满了律名、调式以及曾国与周王朝、楚国、齐国对应的律名和音阶。

即使是浸泡在水中这么多年都没有腐朽的钟架,也是大有讲究的。它是铜木结构,横梁是木制,上面涂着厚厚的保护漆,两端都用铜套防护。在中下两层的横梁中,都有三个青铜人像,既做装饰使用,也是对上层横梁的支撑和加固所用。抛开青铜人像本身的巨大艺术价值,就是这个设计,都独具匠心。

那个镈钟并不是一套的,根据上面的铭文记载,这是在曾侯乙死后,闻讯的楚王赠送了这件镈钟作为殉葬品。

整套编钟共重2567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文物之中最重的。一般来说,文物越大,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保存。然而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曾侯乙编钟逃过了厄运,最终来到了这个盛世。

在挖掘出来之后,文化部又请来音乐专家为它们调音,结果得出了更为惊讶的事实。在击打正确的前提下,这套编钟的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只比钢琴少一个八度,而且中心音域的12个半音都是完整的。跨越了两千多年,时光似乎没有让它老去,它依然能发出精准的声音。

在发掘的当年,编钟第一次展示了它的魅力,从《东方红》开始,相继演奏了《楚商》、《一路平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后,以一曲《国际歌》结束了它的首秀。

第二次演奏,是在国庆三十五周年的庆典之上。曾侯乙编钟被小心翼翼地送到北京,为各国驻华大使们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中外名曲。第三次是在香港回归时,国家特许编钟再次奏鸣,向全世界展现它无与伦比的魅力。

这样一件国宝,沉睡了千年,差一点就被盗走,也差点就被炸碎。但是它终于面世,完整无缺展现在我们面前,为盛世中国奏响最为华丽和浪漫的声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