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古代雕塑马「骏马雕塑描写」

时间:2022-11-19 13:49:29 来源:刘小志

大家好,古代雕塑马「骏马雕塑描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春秋时期,判断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马在这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正如史书中所讲:“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而这其中千乘与万乘指的便是马匹的数量。而现今,东汉的一樽铜奔马——马踏飞燕。更是被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甘肃博物馆,甚至还获得了一洗天下凡马空的赞誉。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马都有一种深厚的情感。一马当前,千军万马,龙马精神等等,这是人们对马在文学上的情感体现,而这种厚重的感情不仅局限于文学上,在艺术领域,特别是雕塑这块也夺得了一席之位。

在古人心中,马不仅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它俊朗的模样与挺拔的身姿更是让人不免将其与卓尔不凡的君子联想在一起。因此,在中国古代的动物雕塑中,马的数量遥遥领先,哪怕历经千百万年,都丝毫没有能够撼动它的地位。所以,作为动物雕塑界的“常青树”,人们对于马的喜爱之情与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一、马受到重视成为象征符号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没有枪支和火药的冷兵器时代,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马和牛、驴等动物一样可以用来运送粮食,但是一旦爆发战争,马独一无二的地位立刻就突显出了。在战争中,军队的强大与否与马有着莫大的关系,天下是依靠武士们在马背上浴血奋战的胜利夺得,因此,拥有数量巨大的战马,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致胜的关键。

秦始皇统一六国所凭借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便是勇猛的战马,汉武帝更是为了汗血宝马向西域的大宛国发动了两次战争,而唐太宗在陵墓都留下了“昭陵六骏”的石刻。由此可见,历代统治者都对马青睐有加,甚至于因为实在喜爱马的形象和精神,而选择用马充当连他们所处时代的“代言人”。

当然,身为“代言人”的马,他在每个时代的角色担当与精神内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被人为赋予的意义也一直都在随之变化。在最早的时候,作为战马,它象征着一场战争的胜利,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石刻“昭陵六骏”,它们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象征着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

等到了马褪下了它的铠甲之后,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而在太平盛世之下,不再需要奔赴战场的马甚至成了贵族阶层享乐的工具之一,正如《明皇杂录》所记载,李隆基过生日时,“数十马皆衣以锦绣,络以金铎。每乐作,奋手鼓尾,纵横应节”。

因此,在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精神生活不断充实的大背景下,马的象征意义也随着人对马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

2、历史传统

史籍记载:“非子息马,厥号秦嬴。礼乐射御,西垂有声”。说的是秦始皇的先祖秦非子,他是西周一名养马的官员,由于养马任务完成的极好,令周孝王非常满意,便将秦地赐予他,而这便是秦朝最初的封地。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养马传统历史之悠久。

而养马的传统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除了对马的喜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马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比起嘴上的功夫,一个王朝能够拥有广阔的疆土是离不开在沙场上的胜利,而战马与这胜利更是息息相关。

因此,历代统治者们为了维持或扩大国家的军事力量,都非常重视养马,特别是养品质和资质都上乘的马,譬如汉武帝时期,国力之所以如此强盛,与他打败大宛国夺得数千匹汗血宝马脱不了干系。

除了作为军事力量的象征,在没有马路和汽车的古代,马还是用于交通与运输的主力军,不论是对内发展经济还是对外加强交流合作,它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和平的唐朝,国家繁荣,社会稳定,养马这一行业在强盛的经济力的趋势下,不论是在皇家还是民间,都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成为强盛国力下的一个缩影。

而这也成为了马在雕塑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因为人们在物质上无忧之后,便会不由自主的追求精神上的充实,而养马的传统使得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了马的身上。于是,关于马的雕塑作品便不胜枚举,譬如秦始皇兵马俑 、西汉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 、东汉甘肃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等等。马的雕塑成为了中国古代动物雕塑中的“佼佼者”,再加上马匹的引进与人们与日俱增的喜爱,马雕塑在艺术表现上的灵活多变更是促使其在中国雕塑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二、不同材质雕刻马的不同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光人们的生产工具在变化,中国古代动物雕塑的材质也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而马雕塑作为动物雕塑中炙手可热的对象,雕塑材质上的变化与技术的发展在它身上更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雕塑作品的材质也不尽然相同,而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材质发展的变化观察,大致可以将雕塑材质分为三类。

1、泥土

古代先民们最开始的生存依靠农耕,因此与泥土打交道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若想要做些雕塑作品,其所选用的材质必定最先考虑的是泥土。论及原因,石料采用不便利是一个,而最为关键的还是人们对泥土天然存在的感情。毕竟在那个时候,人们在与大自然的角逐之中处于弱势,很多自然灾害都无法躲避,譬如洪水与地震,它们可将人们居住的房屋直接损毁。

幸运的是,房屋与日常所有的东西大多为泥土所制,虽容易摧毁,却也容易重建。因此,泥土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便是温和,是可以掌握在手中的东西。不同于石料的“强硬态度”,泥土所制作的东西是可以根据人们的主观意愿调节,可以拿捏在手。而随着烧制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陶制品与瓷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唐代鼎盛工艺技术的代表唐三彩马。

2、石料

与作为“万金油”的泥土不同,石料在最开始便是用于制作实用工具,不论是狩猎、农耕还是战争,都离不开石料的助力。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石料作为制作实用工具的材料逐渐退居高位,先是成为木结构建筑下最稳健的基台,随后被雕刻缩小为祈福的礼器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型饰物。除此之外,石料范围之内的玉石也成了人们雕刻选料中的心头好。因为选料的关系,所以人们偏爱于细节之处着手,注重于对细石的琢磨而忽略了大型的石刻。

不过这恰好培养出了汉民族对于自然之物独具特色的鉴赏能力。而大型石料的广泛应用是在唐代,为了展现唐皇室的强大与富庶,也为了彰显与众不同的气派,唐朝的统治者对大型石料可谓是应用到了极致,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古代雕刻史上都赫赫有名的石质雕刻马。

3、青铜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自它被发明出来之后,人们很快进入了青铜时代。在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到达鼎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出现了很多种类的青铜加工的办法,所以有了一些青铜马的雕塑作品。

虽然战国时期被冶铁技术和制陶技术后来居上,但是青铜工艺仍然熠熠生辉,特别是在汉代,其东汉晚期在甘肃墓出土的青铜车马与独立于铜车马仪仗队的铜铸像“马踏飞燕”更是充分体现了汉代工匠们高超的技术与大胆的想象力。

总而言之,马雕塑形状的变化不仅是材质变化的直接反映,也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在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影响下的不同变化。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趋势,也是时代内在精神的一个侧面的体现。

三、古人对马的偏爱,才会赋予它多样的意象

1、写实的意象

希腊有“模仿自然”的说法,而在中国古代,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便对艺术家有将自然的形象、颜色如实表现出来的要求,譬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而对于中国古代的马雕塑,写实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因为很多雕塑作品都被赋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对他们雕刻作品的要求与美术中的“模仿自然”大致相同,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精确。

马是活动的客体,不同的形态、动态和造型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古代的雕塑家们对于雕刻马的各种形态也下了一番狠功夫,因此无论是立马、卧马、跃马、奔马、还是行走中的马和仰天长啸的马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而这种写实不仅仅局限于马的外形上,对于马身上的配饰与马鞍,古代雕塑家们也会依照所处时代的风格特色雕刻出相对应的风格。

因此,写实是评价一个雕刻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脱离了对客观事物准确到位的呈现,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多么深厚的内在精神都无法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然而,除了把外形如实的雕刻出之外,在雕刻作品的过程中把个人所要表达意图赋予在作品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笔,它的地位可以说与写实不相上下。

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马之所以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写实性动物雕塑,就是因为雕塑家们并未仅仅停留在对马雕塑外形上的精准写实,还包括雕塑家们绞尽脑汁地在作品写实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呈现出来。写实加内在精神的两种合力促使古代雕塑家们对马的塑造犹如鬼斧神工之物,使中国古代的马雕塑在各朝各代的雕塑作品中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2、赋予真实生命的“气”

“气”一词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并不陌生的概念,孟子曾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指的是人内心中与仁义道德相匹配的东西。而美学上的“气”的概念则有所不同,它指的是能够鼓动世间万物的节奏与和谐的气韵,它超然于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而追求事物内在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这正如南齐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要求艺术家做到主观意志的力量与宇宙内部的生命相结合。

而这些关于绘画的美学原则的总结对于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巨大的影响,因为绘画和雕塑在本质上是一体的,所以这个对艺术家准确把握客观物体的内在本质和要点,进而使自己的技巧不显山不露水的同时又要达到一定辨识度的绘画的美学要求,换做是对雕塑的意象造型也同样适用。

纵观中国古代的雕塑马,在不同的朝代,雕塑马的造型也不尽相同。然而,就算处在同一个朝代,不同的雕塑家所塑造的马也不一样,论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脑海中对于马的意象造型都是不一样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这个主观能动的支配下,意识对马这个客体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譬如,有的雕塑家手下的马是仰天长啸的潇洒,而有的则是体型娇小,驯服听命。

这都是每个雕塑家在雕塑过程中主观意志的体现,而最终的作品呈现的则是其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正如古人所悟的“立象以尽意”,说得就是对客观对象的塑造不能仅仅停留在冰冷的外表,还应该表达出雕塑之人的精神内涵,这才能赋予雕塑作品生命力。

总结:

世人对马的喜爱与青睐使中国古代雕塑马在众多古代动物雕塑中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在不同的时代,雕塑马的材质在变化,形态在变化,精神内涵也在变化,它的变化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探寻不同时期的雕塑马,它变化的轨迹也是一个时代变化的缩影。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