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北京大学魏莹「清华大学魏迪明」

时间:2022-12-04 15:57:20 来源:北京大学

大家好,北京大学魏莹「清华大学魏迪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小热爱诗书

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魏长祺怀抱对哲学的热爱来到北大

今年夏天

他获得北京大学

为优秀本科毕业生设立的

“未名学士”称号

该荣誉旨在鼓励

在基础学科学术研究方面

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学

哲学的影响隽永而深远

也成为魏长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独特而深刻的视角

以先秦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今年9月

魏长祺已直博北大哲学系

他将继续深耕这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

文 | 杨映锴

采访|解祎赫

01 追寻真理,保持真诚

“我会把真理看作是心灵足够真诚时,自然呈露出来的东西。”

孔孟之乡、齐鲁故地的山东,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魏长祺与哲学的故事就始于这片土地。从小时起,魏长祺就喜欢读书,无论是文学、历史,还是艺术、军事,均有涉猎。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逐渐固定在思想性的书籍上,“读完一页,迫不及待想读下一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魏长祺接触到了更多哲学类的书籍,对哲学的了解和感悟也越发深入。高考成绩公布后,他坚定地将北大哲学系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号称中国“思想家摇篮”的北大哲学系。

魏长祺(左)与同学们在一起

哲学有许多分支,魏长祺兴趣广泛,最终选择了中国哲学。按照时代分期,中国哲学又分为先秦哲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魏长祺主攻先秦哲学。在他看来,先秦以后的古代哲学,都是以先秦时代产生的思想文化经典为基础;先秦以后的哲学家,无不是将自己的智慧注入到对于先秦经典的解释当中,以此不断激发出新的思考。文明原典具有常读常新的魅力,最终吸引了魏长祺。

真正进入北大哲学系学习之后,在哲学系老师们的指导下,魏长祺对哲学有了更多学术上的理解。他说,“最开始进入哲学当然是出于兴趣,不过,在真正了解哲学学术研究之后,感受到了更多沉甸甸的责任。”许多哲学文本读起来相当晦涩和枯燥,钻研学术问题更是需要阅读无穷无尽的文献,在这一过程中,魏长祺最初的兴趣并没有被消磨,而是沉淀为面对内心、面对真理的责任感。

魏长祺(左二)和同学们在一起

曾经一次和师兄的交流给魏长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时的他还苦恼于找不到真理,师兄对他说:“尽管我们无法拥有真理,但我们可以拥有真诚。”时至今日,魏长祺说:“我会把真理看作是当心灵足够真诚时,自然呈露出来的东西。”

02 工夫之养成,思想之锤炼

“是古典语文学项目使我窥见了学术的堂奥。”

“古典语文学”项目是北京大学人文基础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旨在为北大为国家培养一批既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会通中外文明,致力于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

魏长祺是第十届“古典语文学”项目的成员,并兼任“古典班”班长。谈到“古典班”,魏长祺说,他的收获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这一项目打通了文、史、哲、外、艺等不同学科,不仅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也夯实了阅读古典文献所必需的文史基础。其二,“古典班”是一个小而温馨的学术共同体,能够结识许多良师益友,“你会感到和朋友们一起讨论问题非常幸福,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学术深造。”

“古典语文学”讲评会合影

《北大古典学》是“古典语文学”项目的学术刊物,由学员自主编辑发行。在大三时,魏长祺曾担任了《北大古典学》主编一职,推出了第七辑、第八辑共两辑。从选题、征稿、约稿,到联络审稿、编辑校对,再到付梓印行,这样一套严谨的流程,让魏长祺对于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有了更多切身的体会。

魏长祺主编的《北大古典学》和论文集

03 理解世界的多元视角

“哲学是一种‘理解’,其他事情也是,它们可以互相补充。”

2019年9月,魏长祺随古典班前往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法兰西学院和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学术机构进行短期访学。这次巴黎之行拓宽了他的跨文化视野,也对他的中国古典学研究有所启发。魏长祺发现,西方古典学研究不仅仅注重典籍,对于文物也有很多有趣而深刻的解读。如何“让文物说话”,以至于如何“让文物与典籍对话”,成为萦绕在魏长祺心头的问题。归国后,他选修了考古学、艺术史的几门课程,不断启发自己新的思考。

魏长祺在巴黎高师图书馆访学

魏长祺与古典语文班同学一起在卢浮宫访学

魏长祺的兴趣非常广泛,他喜欢在旅行、摄影、攀岩等许多活动中丈量世界。“水平其实挺业余,但是这些体验对我个人而言非常宝贵。”探索未知的世界,也是不断看见自我的过程。他很喜欢福柯的一句话:“如果一件作品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想法、甚至自己本身的话,那也没太大意思。”在前不久结束的新生杯攀岩赛中,他所在的中文心理哲学联队还取得了团体第一名。

出于服务同学的热情,魏长祺也参加了多种多样的学生工作,曾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常代会副会长、哲学系常代表等职务。在谈及如何兼顾学术与工作时,魏长祺先是笑着说:“忙碌是常态。”不过在他看来,合理规划时间,注重团队合作,心态保持稳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只有找到学术与工作的一贯之处,才能把两者都做好。而这一贯之处,就是理解世界。

在这些多种多样的尝试背后,是魏长祺探索世界、理解世界的好奇。在他看来,不同的工作没有高下之别,只是理解世界的不同视角。魏长祺尤其愿意变换不同的视角,来弥补单一视角的盲区。“哲学是一种‘理解’,其他事情也是,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可以并且需要互相补充。”

魏长祺参与学生工作时,参观冬奥会展览

04 “行行复行行”

“但抱书入学,便是作转世人,不是作世转人。”

本科毕业后,魏长祺继续在北大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直博),师从北大哲学系郑开教授。郑开教授这样评价他:“魏长祺同学好学深思、勤奋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磨砺了敏锐的问题意识,科研方面体现了较强的突破能力;具有较好的沟通、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在社会实践上表现突出,得到了广泛赞誉,是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可造之材。”

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

当谈到自己学习中国哲学的经验时,魏长祺认为要阅读与写作并重。阅读要重点在经典原文上下功夫,结合古代注疏,穿梭不同文本,进行关联对读。只有熟悉了经典原文,在阅读现代研究文献时,才能更清晰地把握作者是如何分析、阐释和论证的,同时也会激发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写作与阅读相伴随。在读书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想要记录自己的理解与发现,也可以帮助自己梳理思绪。虽然写出来的文字不一定就是可以发表的论文,但是可以将其视为自己问学途中一个又一个路标,见证自己“行行复行行”的过程。虽然阅读与写作都是个人的工作,似乎有些清冷,而与良师益友的交流,不仅带来了很多温馨,也共同见证了自己的进步。

2019年夏魏长祺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文江先生

在2022年哲学系毕业生访谈中,魏长祺曾引用清代思想家颜元在《存学篇》中的一句话作结:“但抱书入学,便是作转世人,不是作世转人。”这句话与马克思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哲学人的不懈追求。魏长祺相信,哲学会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介入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启明星。

行行复行行,魏长祺又将在新的旅途中求索。

“未名学士”荣誉

2009年,北京大学作为第一批启动试点院校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和环境科学等6个理工科为试点,大力开展基础学科优秀人才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北京大学确定了以“未名学者计划”(PKU Junior Scholar Program)为名的探索与实践,开启了“拔尖计划2.0”的培养新征程。为鼓励北京大学本科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学生在基础学科学术研究等方面全面发展,特设立“未名学士”荣誉奖项。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教务部、北京大学哲学系

采访:解祎赫

文字 | 排版:杨映锴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编:李霁

“行万里”之后,我们在北大等你

北大毕业,海外归来,他是城市上空的归燕

这个十一,北大学生如何度过?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探索世界本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