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别人说你是东方美「不是我在吹」

时间:2022-12-06 13:41:16 来源:勇哥de书舍

大家好,别人说你是东方美「不是我在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秦月语,一名古壁画摹写与保护专业的研究生。

本科念的是艺术品鉴定与修复专业,读研期间意外成为一名绘画博主。

从去年夏天开始,她用半年时间,临摹了一幅尺寸为2.15m*1.35m的敦煌壁画。

结果,这幅作品前不久从小红书火到微博热搜,改变了这个27岁女生的生活轨迹。

《女孩的100种职业》第3期,我找到了秦月语,和她聊聊走红背后的故事。



在热爱与现实之间挣扎

与秦月语对话期间,她正在敦煌旅游。

虽然此前临摹了无数次敦煌壁画,但其实这位来自安徽的南方姑娘,直到此刻才第一次亲眼目睹真正的敦煌,见识到莫高窟的独特之美。

“ 辽阔,悠久,这些壁画历经千年能被保存下来太不容易了”。

言语之间,她无法掩饰自己心中的激动。


秦月语跟我回忆起与敦煌的结缘,追溯到童年时追过的一部动画片《九色鹿》。


那时她还不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却对片中神秘壮丽的奇景以及浓郁的中国风念念不忘。

再长大些,她在课本上学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对敦煌有了更美好而浪漫的想象。

直到成为一名古壁画摹写与保护专业的研究生后,“敦煌壁画”自然而然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三年的专业学习,无数个日与夜的临摹,秦月语彻底沉醉在敦煌壁画的魅力中。

最打动她的,是敦煌艺术蕴藏的大爱精神。

包罗万象的内容,中西合璧的文化,见证着中华上下数千年的历史变迁。

“只要走进敦煌艺术的世界,好像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尽管足够热爱,但秦月语这一路走来并不算太顺利。

她在高中时就明确了自己要走艺术路,起初父母都不太赞同,但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只好由着她来。

秦月语大学是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念艺术品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就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手工匠人一样,整天与文物打交道。

她认为这个过程很有趣,自己也乐于“为爱发电”,结果却是毕业后全班转行。


秦月语也不例外,毕业后她加入新媒体大潮,在杭州一家美术馆当了一年社畜。

她拼命往前,见识到同行们的优秀,也一次次感受工作带来的无尽疲倦。

“那时我的最大感受是要进步,要学习”。

内心也隐隐指引她走向绘画的纵深处。

于是,秦月语毅然辞职,重返校园,选择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古壁画摹写与保护的专业方向。

这是属于文物保护的一个细分领域,从书法、线描、工笔画开始学习,到分析各朝代画作,再到制作壁画底板,上色、临摹。

过程复杂而繁琐,秦月语却依然乐在其中。


这次父母没有阻拦她的专业选择,不过由于专业太冷门,他们始终没搞懂女儿学的是什么,毕业又能干什么工作。

事实上,到了毕业前夕,秦月语也陷入了与大部分毕业生相似的迷茫与焦虑。

她的专业就业机会少,加上碰到“史上最难就业季”,想找一份对口的工作难上加难。

无奈之下,她试过考公,也给大厂投过简历,可惜都没有结果。


热爱在现实面前,似乎变得不值一提。


以至于最初听到别人夸她坚持画敦煌壁画,有匠人精神时,秦月语的自嘲式回应多少带着点无奈:

“与其说是我坚持下来了,不如说是除了画画我别无所长,因此到现在还在这条路上。”


被看见后的收获与责任

秦月语的生活迎来转机,在于她随手分享的那幅毕业作品。


在构思毕业作品前,她就想好要画一幅壮观寓意好的作品,来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圆满句号。

“普贤菩萨代表德行,骑的白象又代表善良。”于是她选择临摹敦煌莫高窟159窟《普贤变》。

临摹大尺寸画作壮观恢弘,但也意味着难度高,风险大,秦月语为此吃尽苦头。

画板太大,她每次作画都要喊同学一起帮忙搬动;画笔难够到画板中间位置,她就整个人趴在上面画,腰酸背痛是每日常态。

《普贤变》没有高清图,增大了临摹细节的难度,她就对比同时期壁画色彩风格,加上自己对中唐时期莫高窟壁画的理解,尽力还原。

夏去冬至,秦月语花了足足半年心血,才完成了毕业作品。

她本着分享专业的心态把作品晒到小红书,却意外的,火了。

越来越多人聚在她的评论区里,或交流画画技巧,或讨论敦煌艺术,又或者单纯被她花半年时间临摹巨型敦煌壁画这件事所感动。

然后这些网友,又齐齐把她送上了微博热搜。


突然被庞大的流量推到镜头前,秦月语告诉我,那时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我想这种满足感与成就、虚荣无关,而是源于她曾认为被忽略的专业,被大众遗忘的敦煌艺术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当中也包括秦月语的家人——

如今家里人都关注了她的社交平台账号,妈妈还是给她点赞最多的忠实粉丝。

“他们现在能清晰知道我在干什么,也看到我被很多人关注,明白临摹壁画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也会支持我。”


网友的盛赞、家人的支持之外,秦月语还得到了专业上的认可。

她被敦煌画院力邀合作,作为特邀青年画师,共同传播敦煌艺术。

后者是深耕于敦煌壁画临摹和敦煌文化传播的专业艺术机构,其成立30年来首次出版的书籍《敦煌如是绘》,在今年8月面世。书中记录了当代敦煌临摹人传承敦煌壁画的故事,还有大量精美却没有对外公开过的敦煌画院馆藏壁画临摹作品。


秦月语对有机会参与敦煌壁画临摹感到很高兴,她认为大家都是有着相同的初心,去推广敦煌文化。


这次敦煌之旅,她还见到了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得到对方的当面肯定。

这些来自外界的声音演变成一种精神力量,激励她重拾信心,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这条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尽管多了一个敦煌壁画临摹人身份,秦月语却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画画的人”。


她认为传承敦煌文化、传播东方审美的方式,不仅限于临摹敦煌壁画。

也正因此,我们在讨论“当下社会缺乏传承传统文化的匠人精神”这种现象时,秦月语表达了她正面临的另一重困境:

“并不是传承的人少,而是我们被看见的机会少。”


在她看来,临摹敦煌壁画只是链接传统文化和当代审美的其中一个通道。


打破传统,焕发新机。

如何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关注并爱上传统文化。

是许多人正在做,也是她正在思考的问题。


秦月语身边就有很好的例子——

一位传统手工人,利用敦煌元素来设计传统饰品,成为了百万博主。

她从中获得鼓励,“这是敦煌文化带给手艺人的收获,也是对敦煌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此外,她学习拍vlog,发起“30天画敦煌壁画”活动……

目的是想把守护敦煌文化这件看似脱离大众的事情变得简单化、年轻化,来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


回顾被大众看见这件事,秦月语感叹自己是幸运的。

正因如此,她希望之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大家更积极的回馈。

她说,“彼此分享,共同成长,才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画外的人生不设限

热搜的喧嚣早已过去,如今秦月语的生活重归平静。


因为热爱,她时刻感恩自己至今还能坚持画画,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如今研究生毕业的她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画画依然占据了她每天大部分时间。

房间里的飘窗处,是她日常作画的地方——

在这里一抬头,就能窥见窗外的风景。


“诗在诗外,画在画外”。

秦月语的绘画历程,一直在践行这一句话。

行走在路上,看展览,独自旅行……都是她积累灵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上大学时,秦月语靠省吃俭用来穷游,几乎跑遍了国内的北方城市。


四处旅游的经历开拓了她的眼界,也为她画画的创作带来灵感。

在她看来,多去经历,对生活有感悟,再去画画,画作才能有灵魂。

“不管是画画,还是做音乐的人或者是任何工作的人,要多去关注生活,感受世界,我们才可能把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她说道。


在与秦月语的对话中,我感受到她的矛盾。

一方面,她很佛系,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感觉。

别人当博主都是追着热点和话题跑,秦月语却认为蹭热点很容易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画画的人没必要过分追求流量”。

她按自己的意愿去分享不同的东西,有关壁画,有关文物修复,有关旅游。

只希望能吸引到真正欣赏她的人。


另一方面,秦月语又有点不安于现状的野心。

她信奉“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身上有着出大部分普通人对自己的期待:

希望以一种从容的姿态,让自己变强大。


而对“强大”二字的理解,秦月语的回答再次体现出她对自我的追求,以及对世界的拥抱。


“我首先是要在自己的专业上越做越好,能力越来越强。还有就是面对这个世界包容心强一些,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她笑道。

关于未来具体的规划,秦月语如今还在探索,但不再畏惧。

“目前是当自由职业,当博主吧,但如果未来能有升学的机会,我希望也能在这个专业继续深造。”

聊天结束之际,我忽然想到《荀子·修身》里有一句话。

很适合送给秦月语,以及所有像她一样追求自己所热爱事物的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感谢秦月语接受采访。


视觉设计 / Lin

采访、撰文 / Tahki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