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古人们怎么过\\「古代的购物方式是什么」

时间:2022-11-26 10:53:32 来源:朝文社老张

大家好,古人们怎么过\\「古代的购物方式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战又拉开了帷幕。今年双十一期间,平台上的商家们为了促销,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厢直播带货“有买有送”,那厢预售满减又让无数消费者顶着黑眼圈化身“尾款人”,只为在“双十一”感受一把酣畅淋漓的购物乐趣。

疯狂购物虽然让人快乐,可当人们看到手中长长的消费账单时,往往“一秒清醒”。一些消费者不禁暗暗心想:购物花销太可怕了,若是穿越到古代就好了,躲开了“双十一”,也不用再担心月底吃土了。


那么,这些消费者们若真的回到古代社会,到底能不能躲开“购物节”,替自己省点钱呢?

01古代的“购物节”

说来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古人们不但很早就拥有了“购物节”,而且许多朝代的“购物节”都举办频繁,规模也不小。若是现代人真的穿越到古代,只怕更是难以抵挡“剁手”的魔咒。


与现代社会不同的是,古人们的“购物节”都在线下进行。最早的“购物节”,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的集市。据《易·系辞》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往往在集市到来时,成群结队出门大采购,宛如如今的“购物节”一样热闹。

无独有偶,北朝民歌《木兰辞》中,也体现了古人们“购物节”的热闹场面。比如描写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就生动刻画了木兰跑遍东西南北各处,一路“买买买”的采购盛况。

值得一提的是,《木兰辞》中提到的“市”,就是古代“购物节”里的“购物专区”,而“购物节”当天,称作“集日”或“集期”。

赶集的习惯至今仍存在

在古代,“购物节”的召开时间通常根据各地的情况按一定的规律举行,有些地方半月一集,有的地方一月一集,还有的地方一年一集。

而“购物节”的举办场地也有相应的规定,一般选取在交通便利的某个市、集、墟、场、街等等,以便人们尽可能感受“节日”的氛围。

然而,再有规律的举办日期,也无法契合所有人的时间。或许是为了便于人们安排采购,先秦时期,古人将“购物节”定在了每月日期与月份相同的那一天,比如正月初一春节、二月初二春耕、三月初三上巳节、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的七夕,还有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等等。

这些月日相同的“购物节”,也被称作“重日节”。不难看出,“重日节”刚好覆盖了古人们几个重要的“休息日”,从而保证古人们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 尽情享受美好的购物假期。

节假日的加持下,古人们购物也疯狂。据《醉翁谈录》记载,唐宋时期,有一年的七夕“重日节”,集市上挤满了前来购物的人群,以致“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

看看这购物的热情,由于参与“购物节”消费的古人实在太多,七月初一那天,“乞巧购物专区”潘楼市场就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临近七夕前三日,当地的交通直接被堵到瘫痪,想骑个马坐个车从“潘楼购物区”经过都不行。

02花式促销哪家强?


潘楼购物区”的火爆,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忍不住困惑地想:古人们“剁手”真是一点不含糊,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人来参与购物呢?

其实,古人们的购物热情之所以如此高涨,离不开商家们的宣传促销。据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博弈嬉戏》中记载:“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闲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

可见,古代商家搞促销,浮夸的广告少不了,只不过宋代的广告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吟叫”。

说来宋代商人们做生意,还会根据售卖物品的特点吟哦叫卖,这若是放在《封神榜》故事背景下的商周时代,商家们打广告哪有这么麻烦,直接扯着嗓子吆喝几声,就是最好的促销文案。

这一幕落在战国诗人屈原笔下,便成了《楚辞·天问》中的一句“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

这话是说当初姜太公没有发迹前,曾干过一段时间屠夫的工作。姜太公卖肉的时候,故意把刀剁得当当响,同时口中大声吆喝道:“卖肉啦!”

“吆喝”是一门艺术

靠着独特的“吆喝艺术”,姜太公吸引了不少买家光顾。然而,古人们毕竟没有高音喇叭,单靠嗓子来吆喝,不但传播距离有限,还容易引发咽部不适,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一个酒坊老板想出了一条绝佳的攻略。他在自家酒坊门口,悬挂上旗幌招揽顾客,既避免了吆喝的短板,又完美制造出广告效果。

这一攻略一经问世,迅速得到广大酒楼老板的支持。到了唐代,城镇村落里已是一幅“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象了。

除了亮眼的广告,古代的商家还不忘施展各种手段挖掘“增量客户”。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关扑”。

所谓“关扑”,就是在人们选购商品时,按照某种约定的方式返利。商家会告诉顾客们,他家的东西既可以买,也可以“扑”。如果选择“扑”就参与转盘、抛铜钱或是套圈等等游戏,只要游戏的成绩好,就可以低价乃至免费获得商品。

在这种促销方式的刺激下,无数顾客抱着“占便宜”的心理疯狂“血拼”。许多人甚至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搞得宋代政府不得不明文规定,只有 “新年”、“寒食”、“冬至”三天允许商家使用“关扑”来促销,其他时段一律算作聚众赌博。

官府限制“关扑”,商家们就脑洞大开推出了“花呗”与“白条”等等新式促销手段。当然,商家们推出“花呗”等业务前,先要考察客户的经济实力。若客户是有钱人,去店里消费只管不带钱白拿东西,商家会将客户所有的消费明细一一记录下来,到了月底,商家再整理好账单,并友情赠送上门收款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购物体验。

种种促销手段,真是让现代人也汗颜。真不知万千参与“双十一”大工程的“尾款人”们,若真的穿越到古代,可否能在古代商家们的花样繁多的“促销秀”中面色不改,成功抵抗住“钱包减肥计划”呢?



参考资料:《醉翁谈录》、《梦粱录》、《楚辞》、《易·系辞》

作者:竹映月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