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唐代敦煌壁画藻井图「晚唐文物」

时间:2022-12-12 16:29:21 来源:敦煌之旅

大家好,唐代敦煌壁画藻井图「晚唐文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聚焦于隋代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基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通过对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形制、图案类型、造型演化、文化源流和语义变迁等的专题研究,探求这一时期各阶段藻井图案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





第一章至第五章将隋和唐前期的藻井图案予以分期,并结合各阶段的时代特征,分别从藻井形制、图案内容和类型变化等视角将其进行分组和比较,论述隋及唐前期藻井图案承前启后、由简入繁、融汇中西、吐故纳新之特征,探究隋代瑰丽多变、唐前期雄浑华美风格形成的影响要素

北周—隋莫高窟第296窟藻井

北周—隋莫高窟第299窟藻井

第六章和第七章将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性图案置于世界工艺史和中国图案史的框架下,综合各类历史典籍和文物史料,考察莫高窟图案之源流,论述隋唐莫高窟图案“兼收并蓄、胡汉杂糅”之特征,探寻其“亦中亦西”面貌背后蕴藏的多元文化基因。






本书将研究的时间界定为隋代和唐前期,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其一,隋和唐前期是莫高窟石窟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莫高窟艺术上承北朝余绪,乃至上古三代之传统,又求变求新,孕育出奇瑰多变的隋代图案、盛大华丽的唐代图案,并开启晚唐五代之新风。

北周莫高窟第301窟藻井

其二,隋和唐前期南北一统,疆域辽阔,国力强盛,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佛教和佛教艺术的大发展时期,达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顶峰。中唐以后盛况不再,唐代前期和后期工艺美术风格因安史之乱而变得差异显著,这同样影响了莫高窟石窟装饰艺术。李其琼先生概括这一变化为“形势急转直下”。

其三,隋代和唐前期是莫高窟石窟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开窟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以图案为例,这一时期的莫高窟石窟图案类型丰富、融汇东西、变化迅速、成就显赫。中、晚唐以后的图案趋向拘谨、内敛,五代、宋、西夏时期的装饰图案程式化日显,价值远不及隋唐。

隋莫高窟第420窟藻井


隋莫高窟第420窟藻井分析图

隋唐佛教艺术发展空前,随着佛教义理中国化及由此带来的开窟思想的变化,藻井的审美意向也发生了转变。

本书从图案题材、审美思想两个维度,研究隋唐莫高窟藻井意象从“建筑式”向“织物式”,从“宗教性”向“世俗化”的嬗变。

本书以莲花纹、联珠纹、忍冬纹等图案为例研究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外来特征的消退和本土特征的强化。

隋莫高窟第406窟藻井

初唐以降,莫高窟图案深受京洛影响,到开元、天宝时期逐渐与中原同步。

本书结合莫高窟和中原各类工艺美术图案序列资料,解析宝相花和卷草纹的构成来源、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其予以分组和分型。

同时,本书将莫高窟图案与中原和广大西域地区的图案进行比较,通过具体案例来比较、论述莫高窟图案与其他地区图案的联系和差异。

隋莫高窟第401窟藻井


隋莫高窟第401窟藻井分析图

隋及唐前期的代表性图案如葡萄纹、石榴纹、忍冬纹、联珠纹、宝相花和卷草纹等的来源、类型及发展脉络亦为本书重点,本书分别对其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型,由此辨析隋唐藻井图案的源流,并探析其嬗变、融合、创新的具体表现方式。

此外,本书对藻井边饰中的回纹、菱格纹、龟甲纹及垂角帷幔的意蕴和出典也予以了释读和研究。

作者简介:

陈振旺

1976年生,敦煌学博士,教授,日本电通株式会社、英国南岸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内外艺术大赛奖项40余项。

来源: 敦煌书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