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艺术创作的构成要素「艺术流派作品」

时间:2022-12-21 09:41:25 来源:芭莎艺术

大家好,艺术创作的构成要素「艺术流派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宋琨《It is my life》,布面油画,27×35cm×365,2005年7月26日

宋琨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70后艺术家之一,其具象绘画作品极具想象力。而这些杰出的艺术作品是如何从脑海中的灵感变成现实的?宋琨深度剖析自我,首次向时尚芭莎艺术读者展示她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思维导图。

艺术家宋琨,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

「 透明 」

透明指物质可以透过光线的性质。透亮、纯净,也有晓悟等意思。首先,物体可以透过光线,例如水是透明的;其次比喻公开、不隐藏,例如透明度。状态,是似乎浮在真空中的状态;心情不加掩饰,而性格则自然、不做作。

宋琨《泛灵净界生物体(局部)》,手绘、透明材料、Led灯光装置,尺寸可变,2018年

我的创作与“自然及人造自然”有关,创作的原型很多来自于自拍、身边朋友或一些有意思的陌生人。有时候我也会写生,这有助于恢复对客观自然造物的理解和知觉。但大多数时候,潜意识、想象力与心理体验会让我最后慢慢“Remix”这些形象。此外,平时我所喜欢的亚文化元素,例如Cosplay、玄幻魔幻片、BJD Doll、东方仙隐视觉系等元素会自然地植入到我的创作中。

宋琨《赛博格躯体》,布面油画,125×90cm×3,2018年

=========

「 温柔 」

皮肤如蓓蕾的触觉,细节与局部拥有贝壳似的柔光,画面像是羊皮鼓似的手感,透与不透的暧昧。留白里的退让和提纯,渗透着某种体谅、移情和想象力的空间,会感觉很温柔。有研究说贝壳的光学特性是由于其微结构对于光线反射的吸收性而形成的。

宋琨《自画像-阿修罗 No.11》,布面油画,假钻拼贴,40×30cm,2018年

有的温柔来自于结构,比如衣纹、轮廓及线的走向,如“曹衣出水”。“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北齐曹仲达创造的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薄薄的衣纹紧贴身上,仿佛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宋琨《疲惫的人》,布面油画,220×140cm,2018年

中国的佛教造像本来以印度为本原。两汉时传入中土,后来中国艺术家慢慢发展出融合中原社会审美价值观的造型语言。“法相”的气质开始慢慢有了禅定静寂的韵。“秀骨清像,似觉生动”是美术史对六朝美学风骨的概括,从“曹衣出水”到中国化的“秀骨清像”,其中有内在逻辑,水的流动和规则在身体上呈现,同时还有心理治愈的功能。

宋琨《琴师》,布面油画,220×140cm,2011年

=========

「 油画的几种“食材” 」

做饭离不开食材,油画的很多工序基本都是手工完成,有种传统手艺人的感觉,所以我感觉画家有时像个厨子。很多画画的朋友问我油怎么用,其实油画里的“食材”还挺有讲究,有着不同的口味配比,要先了解“食材”的性能。

宋琨《赛博格身体 No.1》,布面油画,180×60cm,2017年

松节油:松节油是用松树的树脂蒸馏提取出的一种液体。它无色透明、挥发性强。提炼过后的松节油有着松树的清香,亦称树脂松节油。松节油可以用作油画的稀释剂、起稿与涂底层大色块,但我一般不会只用松节油,为了增加色层的结实程度及黏合度,我会在第一遍稍加一些三合油。

宋琨《It is my life》,布面油画,27×35cm×365,2005年11月13日

三合调色油:三合调色油是油画使用量最大的一款油,一般我会自己制作。一份亚麻仁油 一份达玛树脂油(研磨成粉或小颗粒) 三份松节油,混合均匀即可。根据画面的进度、色层的“肥瘦”,松节油的比例可适度调整。我一般要画好几层,有时需要罩染,所以一般是先瘦后肥(即油的含量从少到多)。薄画法“食材”也会用得比较极简,四两拨千斤的力道在“食材”的使用上绝不会产生浪费。

宋琨《It is my life》,布面油画,27×35cm×365,2006年5月6日

宋琨《悠悠我心》,布面油画,60×45cm,2010年

亚麻仁油:亚麻仁油是从亚麻籽中提取的,是油画颜料的主要媒介。目前我国画材店中出售的多为熟炼亚麻仁油,分脱色与原色两种。此外,聚合亚麻仁油是亚麻仁油在密封状态中加温至300℃以上制成的透明而稠厚的调色油。虽然干得不是很快,但干后产生的色层有着不寻常的强度和抗裂的性能,适合古典透明画法罩染时使用。

宋琨《饮鸩者》,布面油画,45×65cm,2012年

红花油和罂粟油:红花油会让色彩持久,不容易发黄,适合画白色和其他浅色系。罂粟油是从鸦片籽中提取,也是画白色和浅色系时最适合的油,它干燥得比较慢。日晒稠化罂粟油是最好的调色油。所以,我近几年的浅色系画作就用了不少红花油和罂粟油。

=========

「 史前生物」

我喜欢观察水母,它的性格和形态给我很多灵感。水母在地球上出现得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它们通体透明,像灵魂一样。水母发光依靠于一种叫埃奎明的奇妙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钙离子混合时,会发出蓝色强光。

宋琨《泛灵净界生物体(局部) 》,手绘、透明材料、Led灯光装置,尺寸可变,2018年

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便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水母便能分辨声响。当它遇到敌害或海啸时,会自动沉入海底。科学家们曾模拟水母的声波发射器官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它们能在15小时前就预测到海洋风暴。

宋琨《泛灵净界-鲛人泣珠》,身体装置,2019年

宋琨《浪潮 No.2》,布面油画,125×90cm,2018年

然而,水母看似很柔弱、轻盈,但其实很毒。水母细柔的触手上布满了毒丝,当敌人进攻时,它会快速射出毒液以麻痹对方,之后再将猎物紧紧包围,分泌酵素分解猎物体内的蛋白质,接着慢慢吃掉猎物。但凄美的是,水母的寿命大多只有几星期或数月,这有点让人感到悲伤……

宋琨《It is my life》,布面油画,27×35cm×365,2006年6月4日

=========

「 创作时想些什么」

实际上,人类的思维本身是发散的,没有固定结构。你可以把它当作封在容器里的水,扎个眼让它自己流淌。当个“小白”,生活变化,自然长成就好。也许有点像意识流小说和电影里那样:尊重自己的心理时间以及内心独白。

宋琨《幻觉自画像》,布面油画,40×30cm,2018年

所以,什么也不想,先放空,这很重要。只是形象思维?是的。潜意识?是的。记忆的碎片?是的……去除知识和经验的阴影,先恢复直觉。一定要让这些时间占据一些生命,活得像个单细胞。

赛博格遗骸装置,“泛灵净界”展览现场,Cc艺术中心,2018年

“写真·女体”展览现场,赛博格躯体-层级错位,上海SSSStart项目空间,2019年

我曾试着用一些文字捕捉,比如:

触摸一团雾

指尖触电

刀锋划过曲线

隔膜、分裂的刺痛感

液化形态里的自由逆转和生成

若隐若现的光

裸色系

微妙的灰

提纯、再提纯,还有那些静止的忧郁

抵抗和质疑

很消极

微物里看见的冰川、岛屿、海

空白里的克制和呼吸

在灰烬、浮云、泥浆以及类似的地方停留片刻

人类及诸魔的争战构图

到处都是美丽的东西

尽是些表面的东西

你会厌倦

工作室日复一日的晨昏、夕照

松香

和它远走千万里

而它并不消蚀

最后透过下意识的行为

不停结晶

长出一些东西……

基本就是这个过程。

[特约专栏作家/宋琨][编辑/张婧雅][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2020年1月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