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大提琴专辑「重拾大提琴」

时间:2022-12-28 12:05:12 来源:看北京看中国看世界

大家好,大提琴专辑「重拾大提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些天得到一张CD:罗斯特罗波维奇拉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写过二首大提琴协奏曲,前一首A大调是一首没有完成的作品,其后是这首b小调作品104。和《第九交响曲》一样,这首《b小调协奏曲》也是德沃夏克在美国期间的作品。

第一乐章,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乐章一开始,在弦乐低声部轻奏衬托下,单簧管吹出主部主题。随着其它弦乐的加入,低声部逐渐加强,推动整个乐队进入第一个高潮,强音奏出主部主题。主部主题情绪高昂有力。在一系列反复中,乐曲的速度逐渐放慢,情绪也逐渐和缓下来。这时,在安静的弦乐背景上,圆号吹出优美的歌唱性副部主题。在一个简短的小高潮连接部之后,独奏大提琴进入。大提琴以散板节奏拉出主部主题,以大提琴那浑厚、雄伟的音色充分表现出主部的阳刚之气。之后,独奏大提琴先是与单簧管,然后与木管组,最后又与乐队大提琴多次唱和,引出一段活泼跳跃的主部主题变形。这一主部主题连续呈示和变化,在b小调周围调性调式上不断连续转换,其绚烂令人耳不暇接。独奏大提琴在中高音部拉出的副部主题比乐队预示时更显一份柔美,大提琴表现出来的是那种阳刚的柔美抒情,而不是凄美的情绪。展开部是以跳跃的主部主题素材开始,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的形象以抗争开始,是那种抗击压力、破土而出的形象。其间有一大段将主部主题发展成为慢速的乐句,似乎是一种远眺、展望,而副部动机却演变成为高亢的情绪,构成典型的主副部情绪倒置。随后,独奏大提琴在三根弦上的快速拉奏和乐队的副部素材长延音形成不太强烈的冲突。进入再现部,主部的再现重新强调了高昂有力的坚定形象,最后,乐章结束在乐队齐奏的最强音上。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G大调,三部曲式。第一主题充分体现了大提琴的悲切,恐怕也是反映出作者的殷殷思乡情。特别是第一部分后面的连续半音下行,整个表现的是悲恸情绪。乐队强音突然出现的过渡之后,独奏大提琴拉出第二主题,这一主题的显著特性非常类似于《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一定也是取自民间歌曲的旋律。弦乐拨弦强调的节奏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的时候,失去了那种悲切,增加了不少平静的气氛。木管长延音、弦乐轻拉的顿音、独奏大提琴的散板,随后,独奏大提琴在高音区的一段歌唱将乐章引向平静的结尾。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回旋曲式。乐章一开始,由乐队奏出一个短小的引子,引子素材取自主题中的第一个动机,情绪坚定沉着。独奏大提琴进入的时候,情绪转换为雄壮的赞歌,节奏也稍有放慢。乐队的第一个插部仍然持续着主题的雄壮气氛。随后独奏大提琴拉出第二主题,这个第二主题是带有浓烈感情倾诉的咏叹。大提琴对第一和第二主题都有一定的展开,乐队的插部始终是强调主部的雄壮气氛,既成为各段落之间的连接,也起到保持整个乐章情绪主调的作用。第二主题的第二次重现中,乐队的柔板和独奏大提琴快速乐句的和应形成二种情绪的对比和冲突。随后有一段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应答,表现出的是柔美、快乐的情绪。乐章中不断出现乐队奏出的第一主题动机,控制着情绪的发展。在大提琴华彩之后,乐队推动整个乐章进入一个庄严的行板,速度渐快至全体强奏,乐曲结束。

德沃夏克的《b小调协奏曲》是大提琴协奏曲的最经典作品之一。规模庞大,结构严谨,对大提琴低音部的浑厚雄壮、中音部的柔美和高音部的凄凉都有极端的展示。整个乐曲的情绪变化也非常多,特别是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情绪的快速转换经常出现,但是又有一个主导动机不断地控制着整个乐曲的发展,体现出的对比和冲突还是比较多,虽然并不是很激烈的冲突。

这次得到的是老罗和伯尔特(Boult)指挥的皇家爱乐合作的版本,1958年EMI录音。我手上原有老罗拉此曲的另一个版本,是和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合作,1969年DG录音,这是《企鹅》推荐的第一个版本,《企鹅》还推荐了老罗的早期版本,刚得到的这张属于早期版本,而且是早期中录音质量相当不错的版本。二个版本比较,伯尔特的乐队色彩更丰富一些,但不免偶尔会有过亮的感觉;卡拉扬的乐队更沉稳一些,也不免就缺乏一些色彩,特别是铜管部分。前一个版本中,老罗年轻十岁,感觉上多一些激情。我手上还有一些老罗的唱片,包括舒曼的《a小调协奏曲》(和伯恩斯坦指挥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1976年DG录音)、贝多芬五首奏鸣曲(和李赫特合作,1964年EMI录音),都是《企鹅》推荐版本。说到贝多芬的奏鸣曲,老罗的演绎和富尼埃(和肯普夫合作,1966年宝丽金录音)绝对有一拼。二个版本我都非常喜欢,富尼埃和肯普夫的版本更加细腻一些,而老罗和李赫特的版本则色彩更丰富一些。

说到大提琴,应该提到皮亚蒂格尔斯基(Piatgorsky)。该君与老罗是同乡,但年长二十多岁,据传皮亚蒂格尔斯基技术完美,格调高雅,音色变化丰富。遗憾的是,我手上只有一部他的演出录音,是沃尔顿(Wolton)大提琴协奏曲的首演录音,这是沃尔顿专门为皮氏所作。由于录音年代久远(1957年),只依稀可以分辨出一些传说的特征。

另一位大提琴宗师,号称现代大提琴演奏的里程碑人物:卡萨尔斯(Casals)。我手上有一套他拉巴赫六首组曲,EMI出品,1936-39年录音,也是《企鹅》推荐的第一个版本。这是卡萨尔斯重新标注的巴赫组曲。在卡萨尔斯之前,贝尔卡标注版据说有一些弓法上的问题,所以现在多采用卡萨尔斯标注版,拉大提琴的人应该知道的比我更多也更准确一些。我手上的另外几个《企鹅》推荐版本是麦斯奇(Maisky)和马友友。相比较,卡萨尔斯的演绎变化无穷,力度、色彩、情绪都极为丰富。作为老罗的第一大弟子,麦斯奇得其真传,其演奏风格更接近老罗,但是其内涵丰富性比卡萨尔斯差了许多。听马友友拉巴赫,就令我不禁想起胡坤拉文尼亚夫斯基的《波兰舞曲》,技巧没有问题,但整个是东方版。东方人理解西方人的感情实在是勉为其难,另辟蹊径到也是脱颖而出的一种方式。

在当代活跃的大提琴家中,我比较喜欢麦斯奇的风格。该君曾来北京参加过一次《北京音乐节》,看上去为人谦逊,演出台风也是那种非常严谨毫不夸张。听麦斯奇演奏海顿协奏曲(本人指挥欧洲室内乐团)与老罗的演绎(与田野里的圣马丁乐团合作),可以看出小麦还真是得到老罗的真传。麦斯奇和钢琴家阿格里奇是好朋友,他曾参加阿格里奇的好朋友音乐会,并登台演出舒曼的《幻想曲》。据说麦斯奇和阿格里奇合作出过不少唱片,我手上只有一张舒曼的几首小品。

说起大提琴,必须要提到英籍法国大提琴家杜普雷(Jacqueline Mary du Pré)。杜普雷的埃尔加e小调协奏曲是她的代表作,无人能出其右。她在演奏中表现出来的激情连男子都难以企及,而其中又具有男子没有的那份女人的细腻,绝对是世上出奇。杜普雷和巴伦鲍伊姆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他们合作过不少演出,遗憾的是录音质量稍差。杜普雷的艺术生涯如昙花一现,1973年在二十八岁就英年早逝,让人不禁扼腕。据说她用的那把斯特拉迪瓦里古琴大卫朵夫现在是马友友在拉。

(修订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