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最美诗词三百首「意境极美冷僻的成语」

时间:2023-02-02 13:49:41 来源:钓渭子牙

大家好,最美诗词三百首「意境极美冷僻的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总述

古诗词是一种严格按照韵律要求,以精炼的语言艺术性的表达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诗产生于先秦上古时代,发展至唐代达到巅峰,宋代亦有大量优秀诗篇。宋以后,有影响力的诗篇逐渐减少。及至近代白话文兴起后,诗越来越缺少了高古之意。词起源于隋,鼎盛于宋,词是诗的衍生,有诗馀之称,也叫长短句。唐诗宋词形成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成就的两座高峰。

最早的诗歌据说是《弹歌》,也有人认为是《击壤歌》。《弹歌》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所著《吴越春秋》,全诗总共只有八个字: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最早记录《击壤歌》的是西晋皇甫谧所撰史书《帝王世纪》,其诗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弹歌》和《击壤歌》被认为是流传于上古时代的歌谣,但是此前并无文字记录。到了东汉和西晋,据上古时代已经有千年以上之久。赵晔和皇甫谧怎么会忽然知道这两首歌谣?没有事实依据,说服力不强,这两首诗很有可能是后人的伪作,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常有发生的。个人姑且把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鼻祖。形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由于当时的人、事、物,距今已年代久远,有些字很生僻,遣词造句的方式亦与现代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时期的诗歌虽然看上去抱朴守拙,但也往往晦涩难懂,流传度不如唐诗宋词那样家喻户晓。不过《诗经》中也有部分作品现在看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此次挑选出82首,但由于自身的知识面所限,所选主要是依据自己的阅览范围及喜爱程序,考虑到篇幅限制及不同时期跨度,单个诗人入选的篇数有所控制,长篇的选的少,短篇为主。而某些太过于耳熟能详的作品,许是审美疲劳,有时反而刻意没有选入。因此所选具有浓厚的个人主观局限,自古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每个人的喜好也是千差万别,不敢妄论所选即是合理的。又由于个人文学修养很有限,远不具备对大师们的作品评头论足的水平,因此,每首诗词仅作一些简单介绍或戏说性的评述。欢迎诗歌高手们品评。

下面基本以朝代为出场顺序一一介绍。


第1首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闲评:《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雎》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因此称得上是情诗的鼻祖。柳叶眉,樱桃口,大长腿,一个美丽温柔又贤惠的姑娘,要是能娶回来做媳妇就好了。小伙子想啊想,想得睡不着,害上了相思病的,真是折磨人,不知道最后有没有抱得美人归。

和《诗经》里的很多诗一样,《关雎》采用反复吟咏的方式,每一联只作部分改动,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多数本来就是采自民间歌谣。成语“窈窕淑女”和“辗转反侧”即出自该诗。


第2首李延年歌

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闲评:李延年,(生卒年不详),西汉知名音乐家。因为这首《佳人曲》,李延年的妹妹被汉武帝宠幸,是为李夫人。李夫人得宠,李氏家族也跟着显贵起来。据说,李延年还是汉武帝的男伴,兄妹共侍汉武帝,古人的口味有时还真是重得令人咂舌。后来李夫人早逝,因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李延年及李季被汉武帝灭族。之后李延年的哥哥李广利又因牵扯太子推立,再次被灭族,这样整个李氏家族都被汉武帝诛灭殆尽。正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诗的确是好诗,诗没有一个字写美人容貌,但你忍不住遐想,这到底是何等美丽的一个女子呢?成语倾国倾城即出自这首诗。


第3首短歌行

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闲评:曹操(155-220年),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是一首典型的建安风骨诗作。所谓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有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各路诸侯互相征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曹操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期望尽早结束这种局面。至于说曹操是否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否有以魏代汉之心,这里且不论,腐朽王朝的统治被取代也是早晚的事。这首《短歌行》想要表达的是希望天下贤才都来归顺自己,为己所用的心情。诗作慷慨悲凉,气势宏大,当为建安风骨首席代表作。


第4首怨郎诗

汉:卓文君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闲评:卓文君(公元前175-公元前121年),西汉时期成都临邛地区钢铁大王卓王孙的女儿。长得美,懂音乐,会写诗,是中国古代文坛屈指可数享有盛名的才女之一。关于卓文君和她老公司马相如的爱情八卦故事满天飞,这里就不八卦这些了。相较于另外一首传为卓文君所作的《白头吟》的知名度,这首《怨郎诗》流传度并不很广,而且读着有股现代诗的味道,或者是元曲的路数,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伪作。

不管诗是不是真的是卓文君所作,但是这种回环的结构形式,虽是怨诗,读起来却挺有趣,和这首诗比起来,卓文君的《白头吟》与《诀别书》那是相当的义正辞严。


第5首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闲评:陶渊明(352或365—427年),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陶渊明一生就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当公务员的时候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人说陶渊明最后一份打工的工作做彭泽县令,干了八十多天就撂挑子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纯属杜撰。他撂挑子后写的《归去来兮辞》序中,只说是就想跟家猫着,每天早九晚五上班不自在,典型的宅男。可人得吃饭不是,只好划拉几亩地瞎捣腾。“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抓瞎了不是?草比豆苗长的还好,陶先生要么不会种地要么懒得出奇,真不知陶先生之后二十多年是怎么对付过去的。


第6首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闲评:寥寥数语,句子是寻常句子,但是凑一块,一幅苍茫壮阔的大草原景色出现了,高,实在是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管这玩意叫境界。《敕勒歌》作者不详,应了那句“高手在民间”。最早记载这首诗的是唐初李延寿所著《北史》之《齐本纪》,当时北齐奠基人高欢跟西魏打仗,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有人还说他被射死了。为了辟谣,高欢出面请大家吃饭,饭局上,让部将斛律金高歌一曲《敕勒歌》,算是辟谣。记得小时候背的是“笼罩四野”,现在变成“笼盖四野”了,不知道是我记错了还是又被杜撰了。


第7首赠范晔诗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闲评:陆凯(生年不详,卒于约504年),南北朝时期北魏人,与南朝刘宋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交好。古人不甚爱惜花花草草,不是折梅就是折柳,都这么干,路边的花草树木不是被折得乌勒巴秃的吗?另外江南到陇头,两千多里地,没有顺丰的年代,费劲巴拉的寄到了也变成干花了。搁现在这事可以这么说:江南人朋友圈发图一张,一朵绽放的梅花近景,一张胡子拉碴的脸凑近,陶醉的闻着花香,配文字:“我仿佛闻到了春姑娘的体香”。陇头人没有点赞,只评论道:“瞧你那死样,我这穿加厚羽绒服脸还冻得跟猴屁股似的哩!”


第8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闲评:王勃(约650—约676年),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27岁。王勃曾因鸡失业、是杀人犯、淹死的,是不是有点离奇。王勃的一生,是悲催的一生。16岁未成年就做了官,开局良好。18岁时,唐高宗李治的两个儿子,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斗鸡玩,王勃闲得蛋疼,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大意是李贤的鸡肯定干死李显的鸡。李治知道后,认为王勃在挑拨两个儿子,结果被革职逐出沛王府。再后来,他因故杀死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被判处死刑。后遇赦,坐三年牢就释放了,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因为这事,他爸王福畴被贬到越南去了,王勃对此十分愧疚,后来去越南探望老爸,结果回来的时候不幸掉海里淹死了,令人叹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里的名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气啊!诗是王勃在长安时写的,当时不超过18岁,就写出了这样雄伟的诗句,就问你服不服?王勃的另一篇并序诗《滕王阁序》也十分了得,其中很多句子已经成为成语,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萍水相逢,青云之志等。结尾的诗,在后世的一些诗词中似乎也能找到借鉴它的影子,诗是这样的: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第9首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闲评:张若虚(约647—约730年),初唐诗人。存世的诗只有两首,但凭这首《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追捧孤篇盖全唐。个人觉得这首诗梦幻、唯美、忧伤。

梦幻:诗有一种神秘感,冒着仙气,跟张若虚的名字倒是挺搭;

唯美:月光朦胧,可以掩去瑕疵,留下的唯有美好。张宇唱过一首歌:《月亮惹的祸》,其中唱到,“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样的月色太美你太温柔,才会在刹那之间只想和你一起到白头。”意思分明是说,月光之下你又美又温柔,我一冲动就说要跟你白头到老,可是大白天一看,两码事,月亮真误事,这可咋整?

忧伤:古诗词多有伤春悲秋,叹人生短暂,《春江花月夜》有一丝淡淡忧伤,不过总体来讲,读起来心情是愉悦的。

中国十大古曲有以《春江花月夜》为名的,其中琵琶版和古筝版的,个人认为十分忧美。


第10首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闲评:张九龄(678—740年),唐代开元年间名相,诗人。张九龄一生官运起伏,曾官至宰相,736年被贬荆州,这时已经64岁了,这首《望月怀远》大概就是写于被贬期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经被中秋晚会开场白霸占了。“海上生明月”似借鉴了《春江花月夜》中的“海上明月共潮生”。一个月圆之夜,一位花甲老头,可能是独自寓居在贬所,面对满室清辉,思念起亲朋故友,月光好美,可惜没法赠送给你,唉!还是别折腾了,睡觉吧,睡着了在梦里、梦里可能见到你。而张若虚的想法是“愿逐月华流照君”,想跟月光同去照耀着你,反正想法都是浪漫的。月亮,一个荒芜的星球,被中国人营销得风生水起。


第11首凉州词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闲评:王翰(687—726年),唐代边塞诗人。马上就要开赴前线了,将士们痛饮一番吧。倚闾而望的老母亲,美艳娇羞的俏新娘,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归,也或许从此阴阳两分离!揣一抔故乡的泥土,再见了亲人们!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一直觉得,人类高智商低智慧。战争是最愚蠢的行为,因为战争没有胜利者,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就算一方赢得了战争,但对于战死的士兵,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凭人类的智商,大家本都可以衣食无忧,但是因为各种欲望,同类疯狂相残。翻开历史,血泪满眼。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第12首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闲评:王维(70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都说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这首《山居秋暝》算是比较典型的吧。秋雨过后,天空如洗,一轮明月从终南山的松林间露出一小脸,一眼清泉从石间汩汩流出,这画面实在太美。前四句中虽有流淌的清泉,却营造出一种出奇的静谧之感,时光仿佛凝固。突然,一群浣衣女子从竹林走来,叽叽喳喳一路嬉戏,一条渔船在荷花丛中穿梭,气氛陡然热闹起来。面对这样的诗情画意,老王诗兴大发,长啸一声,春天走就走吧,秋天也挺好呀。好奇了,山里人夜猫子挺多,大晚上又是浣衣又是抓鱼。


第13首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闲评:定此诗为古今送别诗第一,不接受反对,嘿嘿。渭城一早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柳叶被洗刷得青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二啊,你这次去的地方真是太远了,出了这阳关哪还有人与你同饮,再说那边也没啥好酒啊。你还能喝不?能喝的话咱俩再干一杯竹叶青。诗描写的景物虽然阴湿,但并不感觉凄冷,也不觉得伤感,是一种懒洋洋的淡然,或许老王经历了太多离愁别绪,已经不再多愁善感。当然,也有可能老王假装若无其事,内心却还是忧伤的。诗后来被谱成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曲名《阳关三叠》。曲子里也有那种懒洋洋的感觉,却也有一股深沉凝重的感伤。


第14首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闲评:高适(704—765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董大,唐代音乐家、琴师董庭兰。唐玄宗天宝六年(7 4 7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董庭兰是房琯的门客,也离开了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在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短暂相见,高适作《别董大二首》赠别,这是其一。前两句萧索悲凉,黄云遮天,白日无光,一代知名音乐家,如今生活如此困顿不济,连喝酒的钱都掏不起。三四句陡然反转,一下子令情绪振奋,大董,像你这样有才华的音乐家,有这样多的粉丝,搞几场商演接几个代言,声色犬马的生活不就唾手可得了吗?


第15首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闲评:王之涣(688—742年),唐代著名诗人。初时曾被这首诗搞得有点蒙,因为玉门关故址在甘肃敦煌,敦煌西去黄河1千公里,黄河和玉门关如何能搞到一起?后来发现北宋计有功著的《唐诗纪事》中,“黄河远上”乃是“黄沙直上”,“黄河远上”当为后人润色并讹传下来的,虽然润色后诗的气势和韵味更好,但也不能不顾地理事实呀,因此对这种做法给予差评。风卷黄沙漫天飞舞,高耸入云的山脚下一座城孑然而立,头两句呈现出一幅雄浑、苍凉、孤寂的边城景象。戍守在边陲的将士们,东望故园遥不可及,此时却有人吹奏起幽怨的杨柳曲,可惜玉门关这样的苦寒之地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里有杨柳可折,来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呢?


第16首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闲评:崔颢(704—754年),唐代诗人。此诗被誉为唐诗七律第一,传说李白登黄鹤楼后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虽然李白在黄鹤楼上认栽,但总憋着一股劲想跟崔颢一较高下。后来非要模仿《黄鹤楼》整出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这么爱争风,也是没谁了,就不能彻底服一回老崔吗?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边的蛇山之颠,长江对面是汉阳区的龟山。本人曾两次登临此楼,登上去也没啥感觉,许是现在高楼大厦已是司空见惯。汉阳树倒是仍在,鹦鹉洲已无踪影,烟波确是有的,因为雾霾还是比较严重的。


第17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闲评:李白(701-762年),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为唐代诗坛两位巨咖。孟浩然要去扬州,李白听闻后,约孟浩然在黄鹤楼一聚。相比李白其他的诗常用夸张之语,这首诗显得很平和,送别的画面意境悠远,描绘的长江美景令人心向往之。


第18首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闲评:知道这首诗是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李白据说剑术高明,他年少时曾干过“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勾当,因此这首诗或许就是李白自喻,或是借诗寄托自己的侠客梦。整首诗豪气干云,让人有热血沸腾的冲动,恨不得立马就想执剑天涯,替天行道。有件事一直不甚明了,在古代,所谓替天行道,或是为谁报仇雪恨,杀人了到底要不要负刑事责任?反正李白杀人红尘中似乎嘛事都没有。在法治社会,十步杀一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那就是命案逃犯,要上A级通缉令的。古代,谜一样的社会。


第19首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闲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叹时光一去难倒回。今天老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里这窝火。老叔的文章颇有建安风骨,我的小清新也是不输小谢的。我们都有青云之志,想去月宫瞅瞅美丽的嫦娥姐姐。可是有啥用,眼下只能在这楼上看看飞翔的鸟,喝点小酒解解闷。刀砍水白搭,酒越喝越愁。受够了,真想不问世事,去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宣州即今安徽宣城,诗是李白写给族叔校书郎李云的。李白此时已经五十多岁,虽然可能还有些激情,但大抵也是知天命了,多少有些心灰意冷,诗中是不是已经有了绝笔之作《临终歌》的影子了呢: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第20首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闲评:杜甫(712—770年),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为唐代诗坛两位巨咖。杜甫年轻时家境不错,过着大康生活。壮年之后,仕途不顺,加之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目睹国破民艰,所以杜甫很多诗作读起来艰难愁苦。这首《绝句》写于杜甫漂泊蜀中寓居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时期。杜甫在成都过了几年稍为舒心的日子,很是写了几首小清新的诗,一扫苦大愁深的阴霾,如《江畔独步寻花》等,还成就了千古第一网红女邻居黄四娘。从诗里可以看出,杜甫草堂风景不错,临水而居,杨柳依依,鸟叫鹭飞,抬头可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家门口就有从东吴驶来的船,一派诗情画意。家有余粮,衣食无忧之下,心情自然也是不错的。


第21首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闲评: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期间,游览三国时期蜀汉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有感而发。彼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江山社稷有累卵之危,虽然小日子暂时得以安歇,但对于一心想报国的杜甫来讲,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愁绪难遣。想想诸葛亮在乱世之中辅助刘备得以鼎足三分,杜甫对诸葛亮的才干怀着深深的敬意。可惜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完成北伐大业,病故于五丈原军中,不免让人唏嘘。


第22首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闲评:作这首诗的时候,杜甫五十有六,已处于人生暮年。诗人当时离开成都草堂,来到夔州,生活极度困顿。在夔州当地官员的帮助下,杜甫买了点地,当起了小农庄主,自己也亲自参与劳作。想想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如今如此境地,加上肺病缠身,诗人某个秋日登高一望,但见劲风卷着落叶纷飞,江流奔腾不息,本应壮阔的秋景,在诗人看来是满目萧瑟,百事凋零,不禁悲从中来。两鬓斑白的杜甫,想以酒浇愁却不能,因为肺病的缘故只好把酒戒了。这首诗算是杜甫艰难愁苦风格的代表作了,被誉为七律之冠。


第23首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闲评:李龟年是唐代著名歌唱家,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杜甫是岐王和崔九的坐上宾,并因此结识李龟年,可见两人当时都是混上流社会圈的。如今,杜甫因为想家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南一带,由于生活极度贫困,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一带卖艺为生。一个老弱贫病的诗人,一个落魄的艺术家,在长沙相见了。时值春夏,山河依旧色,二人处境却与当初天壤地别,回忆往事恍如一梦,杜甫感到一股浓重的悲伤。互道珍重后,不知他年还能否相见。不幸的是,这年冬天,杜甫的船因为被洪水阻隔,9天没吃到东西,后被救起,由于吃的太急太多,竟因消化不良撑死了。一代巨星陨落,令人扼腕。


第24首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闲评:韦应物(737—792年),唐代诗人。滁州在安徽省东部,欧阳修所作《醉翁亭记》的醉翁亭即在滁州,韦应物曾任滁州刺史。这是一首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诗。滁州城西有一条小河沟,两岸芳草鲜美,黄鹂鸣在翠柳深处。暮色将至,彤云在天,春雨淅沥,小河涨水,野外荒郊,人踪难觅,一条小船横在河沟之中。极为寻常的小景,在诗人的描绘下,却呈现出一种洪荒原始的孤寂之美,又让人仿佛看到一幅两截不同的画面,在上,是阴云密布的黑白水墨,在下,是翠绿翠绿的彩色画卷。诗境恬淡悠远,景致充满野趣,却也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之意。


第25首长恨歌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闲评: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却在天宝年间被安史之乱在大唐的脊背上狠插一刀,大唐从此盛极而衰。关于安史之乱的责任到底是昏君无道还是红颜祸水,一时很难说清,安史之乱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说,杨玉环是一大因素,因此李隆基出逃途中,禁军在马嵬驿哗变,要求处死杨玉环,李隆基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割爱,赐杨玉环自尽,其兄杨国忠也被乱刃砍死。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儿子李瑁的老婆,李隆基非要横刀夺爱,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李瑁心里估计有一亿个那啥马呼啸而过,有这么一个禽兽父皇真是欲哭无泪。或许是天道报应,就是这个杨玉环,日后给李唐王朝带来沉重一击。

如同《李延年歌》中描绘了一个倾国倾城的佳人一样,《长恨歌》里的杨玉环也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代美女,难怪李隆基被迷得神魂颠倒,以致误了江山社稷。人是健忘的,历史才会不断重演,缔造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照样走了年轻时文治武功、老来荒淫无道的老路,才华横溢美貌绝伦的杨玉环也不能避免恃宠而骄的狭隘,不但误国也误了卿卿性命。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本意或许是想借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讽古喻今,不料却成了描绘凄美爱情的千古名篇,人们更多的是为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叹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惜的是,历史不断重演,却不能重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呐?


第26首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闲评:刘十九据说名叫刘禹铜,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刘二十八)的堂兄,洛阳富商。这首小诗很带劲,很有生活气息。一个冬日的傍晚,天空彤云密布,阴风冷嗖嗖,眼瞅着要下雪了。屋内是另外一番景象,小火炉火苗正旺,还是红泥做的小火炉,想想都觉得暖融融的。新酿的美酒已经摆上桌,下酒菜是上等的牛里脊肉加油炸花生米,刘十九,你不来喝一杯吗?老白挺逗,那会没电话也没微信,刘十九看到你这诗的时候,没准都是来年开春了,你整这出有意思吗?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时所作,此时的白居易已经看破红尘,不问江湖俗世,只过自己的小日子,心情应该是不错的,日子应该是惬意的,喝酒谈天,坐而论道,安享着晚年。


第27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闲评:刘禹锡(772—842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805年被贬外地,到826年才调回东都洛阳,共计二十三年。回洛阳途中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饭局上,白居易就刘禹锡的遭遇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一代国手诗人刘禹锡,因政治原因蹉跎了二十三年岁月,青春已逝,两鬓霜华,即将返回久别的故里,当年的政治盟友王叔文、柳宗元,今已不在啦。物已非,人不是,诗人感慨万千,不觉悲从中来。老白你今天给我写的这首诗,让我豁然开朗,我要忘掉过去的不幸遭遇,重新振作起来,做一个愈挫愈勇之人,老白,你就瞧好吧!


第28首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闲评:826年刘禹锡从贬谪地返回洛阳,经过金陵作怀古组诗《金陵五题》,包括《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乌衣巷》是其中的第二首,享有盛誉。金陵即今南京,朱雀桥是晋代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乌衣巷在桥附近,是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府宅所在地。前文说过,刘禹锡一生颠沛流离,重要的青春年华都在贬谪中度过,今天路过乌衣巷,王导、谢安早已作古,朱雀桥边只有野花随风摇曳,曾经繁盛的豪门,如今已经荒芜破败,只有燕子并不知道世间已沧海桑田,依旧飞来飞去,对它们来说,有个窝就行,管什么豪门大宅还是茅屋草檐。面对此情此景,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刘禹锡可能就有一个感慨:一切皆浮云!


第29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闲评:韩愈(768-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这个诗名共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起因可能是韩愈约张籍游春,但是张籍却说自己事多人老,没那个心思,于是韩愈写了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迷人景色,意图勾引起张籍的游春欲望。春雨如丝润万物,小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只是刚发芽,这个时候的景色才美哩,比大红大绿的晚春可清新婉约多了。写这首诗的时候韩愈已经56岁了,即823年,也就是去世前的一年,此时的韩愈心情看样子不错。


第30首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闲评: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和刘禹锡是相时间同原因被贬的。柳宗元被贬的时候33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之前处于上层政治集团,准备大展拳脚一番,结果半年的时间就失败了,一下子从巅峰跌到谷底,这首诗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作。不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单纯看这首诗,会觉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绝美的雪景图。但其实这首诗有着强烈的孤寂落寞之感,应是诗人当时的心情写照。万物覆雪,鸟兽潜踪,四野无人,诗人独坐一叶小舟于江心垂钓。于这样一种天气情况下出来垂钓,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也或是表达如子牙钓渭一般,期望得遇明主重新启用自己的心情。


第31首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闲评:杜牧(803-852年),晚唐著名诗人。江南春色,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各处酒家写着“太白遗风”的酒旗高高飘扬。南朝宋、齐、梁、陈时代大规模修建的寺庙,在江南烟雨中隐约迷离。杜牧为啥在这首诗里提到寺庙,而且加了定语是南朝的?有分析认为这首诗写景的同时,还具有讽刺意味。南朝时期佛教兴盛,拜佛以求长生不老蔚然成风,结果自然是大梦一场。杜牧当时所历的晚唐几代帝王也都信奉佛教,寺庙及僧众数量大幅增加,给国家的经济造成负担,杜牧对这种现象持反对态度。不管杜牧原意有无讽刺意味,一首流传千古的江南春色图算是诞生了。


第32首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闲评:这首诗实在是太耳熟能详了。跟其他文化名人容易引起争抢一样,这首诗里的杏花村引起了全国抢夺大战,很多地方都宣称杜牧描写的杏花村在他们那里,例如南京、山西、贵池、上饶等。因为杏花村汾酒的名头,本人一度以为杏花村在山西,但是据说杏花村在山西的主张最不靠谱,因为史料没有记载杜牧去过山西。就在他们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突然一个晴天大炸雷,有研究认为《清明》这首诗可能只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杜牧写的,我勒个去!理由是这首诗最早出现在南宋谢坊得所编《千家诗》里,之前的史籍均无记载这首诗。


第33首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闲评:李商隐(约813-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傍晚的时候,心里不大得劲,开车去原上溜达溜达。太阳就要下山了,夕阳挺美,可惜一会就要没了。初读这首诗总觉得不对劲,怎么不对劲呢?主要是被诗的名字搞的,乐游原,望文生义就是乐乐呵呵的去原上游玩,可是诗里看不出乐呵来,第一句就说心里不大得劲。后来才知道“乐游原”是西安一个地名,晕啊。李商隐受“牛李党争”牵连,一生仕途坎坷,生活一度非常艰难,所以有些诗显得愁苦,有杜甫之风,但不似杜甫那般露骨。而他的很多诗又晦涩朦胧,表达的主旨难以揣解。这首《乐游原》,给人悲凉无奈的感觉,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愤懑吗?也有说是诗人慨叹大唐国运将尽,大厦将倾,个人觉得有些牵强。


第34首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闲评:李商隐20至24岁期间曾在王屋山所属玉阳山学道4年左右,据说此间与女道士宋华阳产生恋情,并致女道士怀孕,随后李商隐被逐出玉阳山,并终其一生也未能再见宋华阳,这首《无题》就是写这段无果而终的恋情的。事情真伪已无从考辨,不过李商隐的诗《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写到:“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说明李商隐不止一次给宋华阳写信,还希望跟宋华阳三姐妹一起赏月,至少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情况属实,这首诗描写的应当是李商隐被逐出玉阳山后,与宋华阳无法相见,对宋华阳强烈的思念之情。又由于这段感情不为世俗所容,不足为外人道,因此作无题处理。


第35首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闲评: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悼亡、自伤、艳情,莫衷一是。原因是中间四句分别用了四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典故: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本人认为,把中间四句去掉,很明显是怀念一段逝去的感情。李商隐早年学李贺的诡异诗风,四个典故只是为了营造这种诡异风格而堆砌。猜测这首诗仍然是写李商隐和宋华阳感情的,李商隐从玉阳山归来后一两年之内便与王茂元的女儿结婚了,结婚后不大可能再写怀念前一段感情的诗,因此这首诗写于从玉阳山归来至结婚前这段时间。大约是李商隐被迫接受与宋华阳这段感情无果而终的事实,因此满怀惆怅和追忆。四个典故可以理解为:佳期如梦如幻,分离心有不甘,回忆相思成灾,无奈往事成烟。不过感觉有点勉强哈。


第36首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闲评: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当时诗人在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做参军,诗可能是写给身在长安的故友的,长安在四川之北,故曰寄北。在一个秋夜,秋雨连绵,面对友人来信询问自己的归期,李商隐回复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家。李商隐去四川当职的时候,已处于人生暮年,妻子王氏已经故去。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此时为了生计离家独自漂泊在外。一层秋雨一阵凉,湿漉漉的秋夜,诗人的心情该是落寞悲凉的。这是李商隐为数不多未用典故的诗,但是描绘的意境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37首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闲评: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天宝年间诗人。这是一首宫怨诗,一个失宠或从未受宠的嫔妃,独自居住在一个宅院,单调的日子一天天重复着,青春一天天耗去。又是一个日落时分,窗外庭院的梨花片片无声掉落,无心开门欣赏,更寂寞的长夜即将来临,面对无法扭转的处境,只能以泪洗面,却无人知晓。类似的诗作还有白居易的《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都描绘出被遗忘的嫔妃的生活极度孤寂与绝望。古代帝王后宫佳丽三千,耽误了多少嫔妃宫女的幸福人生,而帝王们长期搜罗美女并束之高阁,实在是暴殄天物,使得大量的美女基因被白白浪费,否则,现在满大街应该有更多的美女。


第38首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闲评: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这首诗有诸多争议,最终流传到当今的版本,是一首写愁旅的佳作,也造就了两大风景名胜:枫桥和寒山寺。和很多诗作一样,原作已不可考,中间经过若干润色,形成最后的模样。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在敦煌残卷唐人抄本里名字叫《惜樽空》;“高堂明镜悲白发”为“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朝如青云暮成雪”;“请君为我倾耳听”为“请君为我倾”;“钟鼓馔玉不足贵”为“钟鼓玉帛岂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为“古来圣贤皆死尽”。《枫桥夜泊》在唐人诗集里叫《夜泊枫江》,而且枫桥可能是封桥的误解;“渔火”二字在《全唐诗》里为“渔父”;另外夜半是否有钟声有人表示怀疑。


第39首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闲评:张志和(732—774年),唐代诗人。张志和于29岁时,因母亲及妻子相继病故,对红尘有点心灰意冷,遂辞官离家,云游四方,晚年于湖州及会稽隐居中度过。42岁时,应湖州刺史颜真卿之邀拜会颜真卿,在湖州游玩时不幸落水溺亡。这首词应是张志和在湖州西塞山隐居期间所作,词中描绘的景色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秘境,令人神往。虽斜风细雨,张志和却陶醉于大自然景色而忘归,做一个悠哉的烟波钓徒(本人知乎名即源于此,哈)。关于张志和词中西塞山的位置,湖州和黄石均主张在各自域内,双方的争夺近乎肉搏,以致互派文史专家去对方的西塞山考察,寻找对方的西塞山不是张志和词中西塞山的证据。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大家各玩各的,各自开发自己的西塞山景区。


第40首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闲评:崔护(772—846年),唐代诗人。诗中事情的来龙去脉已不可知,但后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据此诗撰造出一桩传奇的爱情故事。故事其实很俗,去年春天,长安城外南郊的一处庄子,桃树环抱,桃花灼灼。崔护因口渴讨要水喝,邂逅了庄子的主人,一位美若桃花的少女,双方互生情愫,却没有当即表白,只把感情埋在心底。今年春天,崔护故地重游,景物依旧,佳人却已芳踪难觅,心情失落惆怅,于是在庄门上题诗一首后离开。少女几日后回来看到此诗,恨自己错失良机,忧思难解,以致气绝。千钧一发之际,崔护拍马赶至,得闻事由,悲痛欲绝,抱尸嚎啕,许是感动上苍,少女竟起死回生,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人们对才子佳人故事的迷恋,使得这首诗广为流传。


第41首更漏子

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闲评:温庭筠(约812—866年),晚唐诗人、词人。温庭筠是花间派首席作家,所谓花间派,是指晚唐五代前蜀期间,一众词人的作品主要以描写闺怨、男女相思、客旅、离愁别绪为主而形成的一个词的流派。这首《更漏子》,描写的是一个思妇情状。漫漫长夜,独坐愁肠,思念心中的那个他,陪伴自己的,唯有烛泪炉香。窗外,凄风苦雨,雨滴滴在梧桐叶、阶前石上,如同滴在抱守空房的思妇那颗孤寂的心上。良人,为何还不归来?


第42首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闲评: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末代君王。李煜是一位艺术家,精于诗词、书法、绘画、音乐。975年,南唐在与北宋的战争中被击败,李煜投降,被押至北宋首都汴京,从此过着囚禁生活,这首词写于囚禁期间。词人秋夜独自登楼,残月西沉,周遭寂静无声,露重秋寒,不觉回忆起故国家园,心里纷扰凌乱,思绪万千。


第43首浪淘沙令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闲评:同样是李煜被囚禁在汴京时所作的一首词。暮春夜寒,潇潇雨冷,词人做了一个梦,梦里有短暂的欢愉,然而梦醒后,这不过是一个泡影。想起自己当帝王时,过的是声色犬马的生活,如今被囚于这座小楼内,形单影只,失去了行动自由,两者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可惜的是,再也回不到从前。


第44首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闲评:这是李煜被俘3年后写的词,据说李煜写完这首词后,就被宋太宗赵光义下牵机药毒死了,因为宋太宗对李煜始终恋恋不忘故国大为光火。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却只能徒增词人的感伤之情。一去经年,故国可还是旧时的模样?雕栏玉砌的宫殿应该还在吧,只是历经风霜,许是有些破败了,鱼贯而列的嫔娥,只能在梦里想想啦。词写出了李煜国破家亡后的悲凉心境,感人至深,印证了不朽的作品总是和着血泪而成。


第45首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闲评: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北宋时,西夏经常侵扰边境,范仲淹被派往西北边塞,主持对西夏的军事防御工作,这首词写于这个期间。上片写边塞风景,风景不同寻常,怎么不同寻常呢,秋来雁去,除了自然界和军营的号角声,看到的只是群山万壑之中的一座孤城,荒凉雄浑,和王之涣《凉州词》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很是相似。下片写戍边军人的寂寞生活,闲暇的时候喝上一杯酒,思念一下万里之遥的故乡,战事未了归期无望。有人吹起忧伤的羌笛,令思乡之情更浓,无法入睡,想起多年未见的故园家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第46首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闲评:这是一首天涯羁旅词,可能是词人身在旅途,或是在异乡为官,某个秋日傍晚登高怀远,思念故旧而作。天高云淡,黄叶飘落,山水含烟,夕阳残照,芳草迷离。景色虽好,奈何秋有悲意。天涯孤客,顿生乡愁,月明之夜,不胜登临,独酌一杯,愁肠满结。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但古诗词里,伤春悲秋是主旋律,或许是因为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人的寿命大多比较短,每一个春去秋来,意味着生命渐短。


第47首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闲评:柳永(约984—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作这首词时,柳永身在首都汴京,已经四十岁了,此前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均落第,心中愤懑不满,打算离开汴京,在长亭与情人含泪道别,写下来这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词。送别时的景物是感伤的,秋雨寒蝉长亭别,万语千言一时噎。纵有不舍,但造化弄人,你我不得不就此别过,天各一方。从此我浪迹天涯,披晨风戴残月,载酒而行,醉了醒,醒了喝。没有你,什么良辰美景在我眼里都将变得虚无。


第48首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闲评:许是思念离别的情人,柳永独倚危楼,极目远眺,残阳即将西沉,草色迷离,孤独慢慢袭上心头。很想大醉一场,醉了就能忘记世间烦恼,可是一个人喝闷酒又有什么意思?相思是一种病,曾经的我风流倜傥,如今想你想成沈腰潘鬓,但是我不后悔。王国维曾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之第二境,意思是要成功必须经过辛勤劳动、历经磨难。


第49首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闲评:晏殊(991—1055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婉约派词人。婉约派和花间派类型相似,无非是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一类。上片罗列一堆景物,愁菊泣兰,罗幕双燕,以及不解风情的明月。昨晚秋风大作,把树叶都吹黄了,独自登上高楼,撑着脖子瞪着眼睛瞅了半天,没电,整个城市黑灯瞎火的,嘛也看不见。也不知道你这会在哪个地方漂泊,想给你写封信吧,连个地址都没有。王国维曾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作为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之第一境,意思是要成功首先必须要有执着的追求,即使风高月黑也要爬高窜低观察地形地貌。


第50首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闲评: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婉约派词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么美妙的夜初景象,多么心动的约会活动。不过这是去年正月十五的事了,这一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年正月十五,月亮又爬上了柳梢,但是已不见伊人踪迹,守在去年我们约会的地方,看着如潮的人流,形单影只的我,不禁泪流。诗词惯用今夕对比,表达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首小词,唯美而伤感,据说是欧阳修为怀念第二任妻子所作。


第51首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闲评:晏几道(1038—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重要作家,晏殊之子。晏殊曾官至宰相,有这样一位高官老爸,晏几道年少时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足生活。这首词上片描写的大约就是年少时认识的一位美女,当时的生活纸醉金迷,通宵达旦跟美女拼酒,歌舞升平,不眠不休。后来老爸去世,家道中落,晏几道宦海浮沉,很不得意,光景大不如前。在此背景下,晏几道又邂逅了当年的美女,忆往昔看今朝,不免感慨万千,恍若做了隔世一梦。


第52首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闲评: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首席词人。这是苏轼1076年在密州任太守时,中秋夜所写的词作,同时也表达了对已经七年没见面的弟弟苏辙的想念。此时苏轼还没有经历乌台诗案,仕途虽然因为和王安石的过节有些挫折,但生活大体还算潇洒,这一点从序中可以看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喝了一个通宵的酒,喝高了。迷迷瞪瞪的举杯问天,月从何时有,现代科学家已经给了苏轼一个答案,是45亿年前。又问月亮是不是有怨恨,为什么要在离别的时候变圆,月亮自圆自缺,管你啥人间悲欢离合。对于苏轼这首仙风道骨之作,有后人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可见这首词的成就之高。


第53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闲评:这首词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作。《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永和苏轼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阵营的领军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的赤壁长江景色,自是雄伟壮丽,此处发生的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也是波澜壮阔。但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因乌台诗案差点丢掉性命,劫后逃生被贬黄州,因此在词的末尾也流露出感慨悲凉的心境,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只简单四个字“大江东去”即五味杂陈,既显壮阔,又道尽自然永恒,生命微渺,后人多有模仿,如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第54首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闲评: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个年头所作的词,大约是已经习惯了贬谪生活的状态,这个老小子有些没心没肺,风雨中淋得落汤鸡一样,竟还要大声歌唱。竹杖芒鞋一蓑衣,后来成为苏轼的标准形象。就是赶路途中遇到下雨这么个小事情,苏轼就一套一套的道理,真是能摆活,难怪新党不疼旧党不爱,嘿嘿。。。


第55首蝶恋花 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闲评:苏轼词多豪放,这首《蝶恋花》却归于婉约,一度怀疑这首词是不是苏轼亲生的。花褪残红,柳绵渐少,春将就去,苏轼有些感慨,好在天涯处处都有鲜美的芳草,因此也不见有多伤春之感。“天涯何处无芳草”现在已经被引喻为哪儿都有好姑娘,不必一棵树上吊死。苏轼走路听到墙内有姑娘的笑声就暗恋人家,确实够多情的,但多情就会多恼,还是寡情少欲的好。


第56首临江仙 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闲评: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苏轼在居所东向不远的地方,开发了一块坡地种菜种粮,东坡居士即由此而来。古代被贬相当于是有罪之人,行踪要受当地政府监视,大约相当于假释。不过苏轼这日子过得似乎不赖,既能没日没夜的喝酒,还有家童伺候。临江而居,也算是水岸豪宅了。苏轼也恨此生忙碌钻营,可见洒脱只是表象,一个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别人是无法得窥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据说知府看到这两句,以为苏轼已经畏罪潜逃,四处寻找苏轼,结果最后在他家里发现,苏轼正在躺在床上挺尸,还鼾声如雷。


第57首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闲评:秦观(1049—1100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婉约派词人。这首词借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牛郎织女是人神之恋,不为王母娘娘所容,一对情侣被分拆在银河两岸,每年只准七月初七见一次,这一天,无数喜鹊们挤在一起搭成一座鸟桥,供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据说这首词是秦观写给一位艺妓的,秦观被贬郴州路过长沙,邂逅了一位爱唱秦观词的艺妓,当见到词作者本人时,艺妓惊喜非常,与秦观耳鬓厮磨数日,并表达了侍奉在秦观左右的愿望,秦观欣然同意,但此时秦观为戴罪之身,允诺待他北归之日,即是双宿双飞之时。词是两人别后秦观思念艺妓所写,令人遗憾的时候,此后秦观一再南贬,数年后竟客死广西,艺妓得知消息后远赴广西吊孝秦观,因哀恸而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话是这么说,但是两地分居的苦楚哪有说得那样轻松。


第58首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闲评:贺铸(1052—1125年),北宋词人。据史料记载,贺铸长相奇丑,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为人有豪侠之气,不事权贵,快人快语,是一个耿直男,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年倦于仕途,辞官定居苏州闲隐,这首词即是此时所作。词表面看,写的是词人看到一个芳华绝代的女子从面前经过,心生倾慕,于是胡思乱想起来:这位佳人不知道是谁家的娘子,肯定是住在豪门大宅里的,春风快报予我知她的行踪,可见词人闲得很无聊,到底有多闲呢?词人自己说了,如遍地滋生的青草,毫无头绪乱飞的柳絮,无休无止下着的梅雨。整首词华丽、空灵、婉约,结尾“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读来愁而不伤,甚而感觉充满暖暖的生活气息。


第59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闲评:陈与义(1090—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诗人。陈与义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期,家乡洛阳在北宋灭亡后被金国占领。词的上片回忆旧时在洛阳的生活,那时生活平静快活,经常跟一帮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明月当空,杏子树下,月光稀疏,笛子一吹就是一宿,不知道腮帮子疼不疼。后来金国南侵,中原大片领土陷入敌占区,陈与义的家乡洛阳也包含在其中。为躲避战乱,陈与义被迫离开家乡南逃,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的生活。下片写至今难忘逃难时的惊心动魄,现在随南宋朝廷偏安在江南一隅,回忆往昔,如一场大梦。趁夜登楼,感慨世事之无常,沧桑之巨变,再无“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闲情了。


第60首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闲评:李清照(1084—约1155年),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作家,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誉。古代文人酒徒真多,连女词人也喜欢豪饮。昨晚又喝多了,不过居然知道雨疏风骤,还算清醒。卷帘人说海棠依旧,你表示怀疑,人家是实景考察,你想当然就认为绿肥红瘦,忒也武断了点,实在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小女人。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南宋更替年间,年轻时国家还算太平,李清照此时家境富裕,生活优越,因此词作也是清新俏皮。


第61首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闲评: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第三年,这年李清照20岁,由于父亲李格非受当时新旧党争影响,被罢官回原籍,并且亲眷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也因此受到牵连,只得暂时离开丈夫赵明诚,独自回到原籍,夫妻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这首《一剪梅》就是分居期间李清照思念丈夫时所写。

残荷飘香秋意凉,丈夫不在身边,只能自己乘船玩水了。一群大雁飞来,是不是捎来了丈夫的来信?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妇,因为政治风波导致与丈夫天各一方,心中的惆怅与相思很是浓烈,无法排解。眉与心,俱有愁,拂之难去。


第62首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闲评:李清照44岁时,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虏去,北宋灭亡。李清照的生活陷入动荡,两年后,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自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声声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情境与早期作品已是天壤之别。开头14个字,其实就一个字,惨!凄风冷雨,落英满地,想起与丈夫的旧日时光,今阴阳两隔,对亡故之人有着无尽思念。黑夜即将来临,吞噬着词人凄绝的内心,这样的生活不知道怎么才能支撑下去。李清照在最孤立无援时,曾改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官吏,此人本是看中李清照的金石古玩,但婚后发现李清照的金石古玩散失得所剩无几,大失所望,于是对李清照既打又骂,实施家庭暴力,李清照被逼无奈,不久即与他离婚,并因此还坐了9天牢。


第63首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闲评:岳飞(1103—1142年),南宋著名军事家,诗人。与著名的《满江红》相比,这首词知名度有所不及。《满江红》慷慨激昂,满怀报国热情,欲雪靖康之耻,击退金兵收复中原。但宋高宗赵构不这么想,当时被金兵俘去的宋钦宗尚在人世,果真让岳飞光复中原,迎回宋钦宗,则赵构皇位可能不保,因此南宋朝廷积极与金国议和,这让主张北伐的岳飞十分苦闷,这首词就是写于这种背景之下。午夜时分,岳武穆难以入睡,独步月光下,四周悄然无人,唯有蟋蟀长鸣。想想自己戎马半生,图啥?北伐之志并不切合上意,就如弹琴者无人能会其音。几年后,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世人只道是奸相秦桧所为,秦桧不过是奉上峰旨意罢了,真正的元凶其实是赵构。


第64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闲评: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收复中原领土。但由于主和派占据上风,因而一生宦海浮沉,大多数时候处于失意闲隐的状态。1204年,64岁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镇守镇江(古名京口),这首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山上的北固亭时所作。岁月无情,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已随风而逝。不起眼的街道,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曾住过,刘裕曾北伐替东晋收复大片被北魏占领的土地。刘裕的儿子刘义隆也搞北伐,由于仓促冒进,被北魏揍得满地找牙。词的上片表达了辛弃疾北伐的主张,下片对南宋即将北伐却有隐隐的担忧,当时南宋在军事上准备也不是很充分,辛弃疾担心会重蹈刘义隆的覆辙。花甲之年的辛弃疾以廉颇自喻,期望老当益壮,为国家统一贡献余热。全词典故之多,实属罕见,但并不觉得堆砌,是辛弃疾词的代表作。


第65首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闲评:正月十五元宵节,大街上火树银花,车水马龙,美女们个个花枝招展,体香扑鼻。然而这都不是词人在意的,词人要找一个人,但是在汹涌的人潮中,千寻万索却难觅芳踪,就在词人行将绝望的时候,猛一回头,却发现那个人就独自立于灯火暗淡的角落。对于这首词所表达的主旨,如果只是描写爱情,应是元宵节词人与一位佳人有约,但是约会地点事先没有十分明确,所以找起来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另一层解释是,当时南宋偏安江南,主张北伐的辛弃疾不为主和派所容,辛弃疾有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悲叹。王国维曾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之第三境,意思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成功自是水到渠成。


第66首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闲评:1181年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也就是辛弃疾41岁之后,辛弃疾被罢官,闲居在江西上饶,博山在上饶东部。通过年轻时和中年或老年时对愁的理解,道出词人心境的变化。年轻时写词,没有经历过人生挫折,不懂得江湖险恶,人生艰辛,但是为了写作需要,登楼临风,无病呻吟。中年以后,历经人世沧桑,遍识人间愁苦,却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觉得这些不足为外人道。逢人只说,今儿天不错,秋高气爽的哈。


第67首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闲评:陆游(1125—1210年),南宋文学家。陆游的一生和辛弃疾有相似之处,因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不为主和派所容,一生大部分时间处于闲居状态。这首词借咏梅以自喻,是咏梅诗词中的极品之作。黄昏临近,风雨交加,荒郊野外一座破败的桥边,梅花独自绽放,无人欣赏,这境遇何等凄孤!但梅花甘于寂寞,无意与群芳争艳,自行开放在天寒地冻之时,即便凋零于尘泥,还要留香气与人间。梅花的境遇和词人的处境相似,梅花于恶劣环境中迎冰傲雪而开,当是词人身处逆境却始终心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写照。遗憾的是,终其一生,南宋也只是偏安江南,没能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带着无限惆怅,陆游写下绝笔诗《示儿》,撒手人寰。



第68首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闲评:关于这首词,有这样的故事:陆游20岁时娶妻唐婉,唐婉是一个貌美的才女,两人感情很好,但陆游的老妈担心陆游沉溺于温柔乡而荒废前程,加之结婚几年唐婉没能生育,于是硬逼着陆游与唐婉离婚,离婚后两人音信断绝。七年后,陆游到山阴沈园游玩,偶遇携夫赵士程同游的唐婉,唐婉在征得丈夫同意后,添酒置菜招待陆游,陆游感念旧情,醉后在沈园墙上题了这首催人泪下的词。数年后,唐婉重游沈园,见到陆游的题词,感慨万千,和了一首《钗头凤》,回去后不久便抑郁而终,年仅29岁。所以,陆游是一位隐形杀手,用无形的凶器夺去了前妻的生命,陆游一生都对唐婉的早逝不能释怀。这个故事也告诫我们,既然分手了就不要再相见,所谓相见不如怀念!

唐婉所答《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第69首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闲评: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中叶诗人。诗人出去游春,看到一处小花园,想进去溜达溜达,敲了很久的门也没开,猜想可能是花园的主人怕鞋踩坏了花园里的青苔。诗人略显失望,却突然看到一支红杏花探出墙头来。其实不是主人怜惜青苔,人家压根就没在家,怎么给你开门?这么简单的事,诗人居然没想明白,嘿嘿。。。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陆游《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最后一句,真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红杏出墙后来怎么被演绎成女性出轨的意思,不得而知。


第70首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闲评: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一个小池塘,有泉水静静流入其中,池塘边绿树绕堤,阳光明媚,池塘中荷叶刚刚长出嫩尖,一只蜻蜓恰如其分的立在上面。一首小景诗,景物是我们寻常所见,经过诗人细腻的笔触描写,呈现出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大自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光。


第71首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闲评:志南,南宋诗僧,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考。这首诗高度概括了初春的特点:沾衣欲湿杏花雨,是那种极细极细的毛毛雨,似有若无;吹面不寒杨柳风,那种风,吹在身上使人软绵如醉,大约“暖风熏得游人醉”就是这种感受吧。这种初春的景象,应该是中原以南才有的,在家乡的时候体会过,后来来到北方,再也没有感受过这种柔风细雨的魅力,张志和大概也为这种魅力所折服,因此也写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词句。志南仅凭这首诗即留名史册。


第72首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评:赵师秀(1170-1219年),南宋诗人。诗人约了一个棋友来家下棋,大约是因为梅雨季节雨下个没完,棋友失约了,大半夜还没来,听着窗外的雨声,蛙声,诗人实在无聊,自个拿棋子敲桌子,结果灯花纷落。古时候信息交流不便,要是赶上现在,失约了打个电话、微信等联系一下就可以,也用不着约客,直接在网络上就下上棋了。科技使人类进步,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愿快乐也能成比例增加吧。


第73首月儿弯弯照九州

宋:佚名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闲评:一首民歌味很浓的诗歌,作者不详。一句“月儿弯弯照九州”,意境深远宏大,想象无穷。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很多夫妻因此聚少离多,这种状况,在今天仍然非常普遍,因此能引起广泛共鸣。都说中国人家庭观念很强,但是现实不得不让很多人别妻离子,漂泊异乡。


第74首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闲评:元好问(1190—1257年),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就当时的历史现状来讲,元好问所事金国、大蒙古国均属外族国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代表中国的南宋,但由于金国及后来大蒙古国建立的元朝领土主要在现在的中国境内,元好问的诗词又是中文,所以也归于中国古诗词行列。这首词是元好问16岁赶考途中,听闻一只大雁被捕杀,另外一只大雁冲地自杀殉情的故事后,买下两只大雁的尸体埋起来,起名雁丘,并作此词。生死相许的爱情,人类能做到的也不多,但大雁做到了,因此词人被震撼到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是描写忠贞爱情的绝唱。“千山暮雪”则是既壮观又有意境。


第75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闲评:张养浩(1270—1329年),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晚年赴任陕西行台中丞,当时关中大旱,百姓饥荒,张养浩前去赈灾,沿途眼见百姓惨状,写下这首散曲。曲中道出一个现象,就是国家不管兴亡,底层老百姓的日子都很艰难,这是因为,亡国就有战乱,人民就会流离失所。兴旺了,统治者就会变得骄淫奢侈,人民赋税繁重,日子一样不好过。初识这首曲,是在《射雕英雄传》83版中,黄蓉遭裘千仞铁砂掌所伤,去寻一灯大师治疗,途中遇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渔樵耕读之一的樵夫,樵夫即吟了这首曲,当时感觉这首曲很拽,印象深刻。而黄蓉所对宋方壶的《山坡羊道情》(见下一首曲),同样感觉很拽,所以一下子记住了这两首曲。


第76首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闲评:宋方壶(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元末明初,善散曲。如前一首所述,知道这首曲是在《射雕英雄传》83版中,《射雕英雄传》故事发生在南宋、金、大蒙古国时期,而这两首词均作于这之后,因此这个桥段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不过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不必拘泥于此。宋方壶生活在朝代更迭期间,国家战乱频仍,为躲避战乱,宋方壶移居上海华亭,不问世事。曲所表达的即是这种隐逸的生活状态。青山白云之下,无官一身轻,找一僻静之所建一座茅屋,有野花傍屋而开,粗茶淡饭的日子逍遥自在,管你什么兴亡成败、打打杀杀。曲中分明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


第77首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闲评:马致远(约1250-约1324年),元曲四大家之一。深秋时分,藤枯,树老,叶凋零,上有一只大乌鸦,古道旁,有小桥伴着流水,有炊烟生起人家。古道上,旅人迎着萧瑟的秋风,就着西沉的残阳,骑着一匹消瘦的马艰难前行,独自漂泊在天涯,不知何时能归故里,这乡愁真是叫人肠断。这首元曲小令,只区区二十八个字,却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图画,荒凉,寂寞,疲惫,孤独,愁苦,有道不尽的辛酸风尘之感,却又透着一股唯美静谧之意,是悲秋和描写羁旅之愁的极品之作。


第78首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闲评:杨慎(1488-1559年),明代著名文学家。这首《临江仙》是杨慎所作《二十一史弹词》卷三《说秦汉》的开场词,小说《三国演义》也把它作为开篇词,因而这首词得以声名远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借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叹日月山河永恒而人生渺渺,是非成败转瞬即为历史。一切兴亡之事都只是后来者的谈资。这首词意境深沉磅礴,豁达淡薄,就是不知杨慎的内心是否也如这词的意境一般。杨慎一生坎坷,37岁时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之罚,差点被打死,随后被贬谪到云南永昌卫,其后三十多年里一直谪居云南不得返。这样的遭遇是让杨慎看破红尘,还是看淡红尘,不得而知。


第79首梁父吟

明:罗贯中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闲评: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这首诗见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第37回,刘备三顾茅庐之第二顾,刘备在草庐附近偶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在风雪中吟诵了这首诗,据小说中描写,黄承彦说这首诗是他在诸葛亮家中观看《梁父吟》记得的其中一篇,但由于之前史籍并无记载这首诗,无法证明是诸葛亮所作,因此把这首诗的作者记在罗贯中头上。古诗词里描写雪景的作品不少,本人偏爱这一首。头两句写下雪前的气象状况,场面宏大。三四句把雪景写得极为苍茫壮阔,令人惊叹。五至八句,极尽描写下雪动态之姿,想象奇特。末两句写风雪中局部景象,一位皓首老者,道骨仙风,骑驴踏雪而来,桥边梅花傲雪而开,意境极其高雅。


第80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闲评:纳兰性德(1655—1685年),清代词人。世间爱情大致如此,初恋时浓情蜜意,天长日久激情渐退,归于平淡,最不济移情别恋。决绝词一般都是表达女子控诉男子变心,打算与之一刀两断的决心。“秋风悲画扇”借用汉代班婕妤以秋天的团扇比喻自己被抛弃冷落的典故。五至八句借用唐玄宗李隆基和宠妃杨玉环的故事,两人曾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起誓生生世世为夫妻,但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赐死杨玉环。比翼鸟、连理枝愿望终成一梦。汉代才女卓文君听闻丈夫司马相如欲纳妾后,也做过一首《诀别书》,其中有云: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司马相如见书后,纳妾一事只好作罢。


第81首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闲评:纳兰性德家世显赫,父亲曾是大学士,自己是康熙皇帝的侍卫。19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婚后夫妻十分恩爱,不幸的是三年后卢氏死于难产,纳兰性德遭受巨大打击。许是痛失爱妻让纳兰性德郁结难疏,久积成疾,加上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兴趣,一直郁郁寡欢,后来以30岁之英年而早逝。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怀念亡妻之作。词人独自在秋风里,看黄叶飘落,残阳渐沉,回想起昔日夫妻生活赌书赢茶的趣事,那时觉得只是平常之事,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温馨珍贵,可惜的是,这一切已不可能重现。有别于其他悼亡词的哀婉凄绝,这首词只是通过赌书这一小事,追忆昔日伉俪情深,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寻常即是生活,要珍惜当下。


第82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闲评:贺双卿(1715—1735年),清代女诗人。贺双卿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清代的李清照。但由于她出身寒微,身世悲凉,红颜命短,二十岁即离开了人世,所以知道她的人很少,她的诗词作品也不为大众所熟悉。她的故事之所以没有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主要得益于清代史震林的著作《西青散记》,《西青散记》是一部写实笔记,该书以贺双卿的诗词作品为主线,真实记录了这位负绝世才,秉绝代姿,却为农家妇的凄惨命运。她悲凉的身世令人震惊和心痛,所以有别于对其他诗人极简单的介绍,要较为详细的讲述一下她的生平故事。

贺双卿是江苏金坛人,家中世代务农,父亲早亡,家庭条件比较艰苦。贺双卿天资聪颖,小的时候常在村里一间私塾窗外旁听,几年后即能自作诗词。但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又身处贫穷落后的农村,贺双卿的诗词天赋在乡人眼里毫无用处,也无人欣赏。16岁那年,由叔父作主,贺双卿嫁给了同乡一个叫周大旺的樵农。周大旺的母亲杨氏,生性泼辣彪悍,早年守寡,拉扯周大旺长大,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贺双卿嫁过来以后,家里的家务及农活便一股脑的丢给了贺双卿。由于贺双卿体质纤弱,婆婆总觉得贺双卿干活一无是处,对贺双卿百般刁难,稍不如意就横挑鼻子竖挑眼。丈夫周大旺新婚燕尔时对贺双卿还尚有温存,后来架不住老母亲煽风点火,也认为贺双卿干活不力,加入了对贺双卿的摧残中,不时对贺双卿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繁重的劳作加上丈夫和婆婆的苛待,贺双卿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这一切,贺双卿只能默默忍受,有时会通过诗词来排解心情。后来贺双卿患上了疟疾,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20岁那年,这样一位负绝世才,秉绝代资,才貌双全的农家女诗人,在无尽的悲凉与绝望中,含恨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十四篇词作和若干篇诗作供后人唏嘘、凭吊。

记录贺双卿故事的书作《西青散记》的作者史震林,与贺双卿是同乡。据书中记载,史震林当时游学于贺双卿家附近的一个书院。偶然的机会,史震林看到一个身材婀娜的女子在倒垃圾,惊叹在穷乡僻壤之地,竟有如此绝世容颜的女子。后来打听了解到贺双卿的身世,史震林深表同情,并刻意收集了贺双卿的一些词作,为她的才华所折服。史震林曾试图救贺双卿于水火,但由于贺双卿受封建礼教所束缚,拒绝了史震林的帮助,错过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这期间,贺双卿与史震林及史震林的一帮文人朋友,多有诗词唱和。

贺双卿的邻居有个女孩叫韩西,对贺双卿特别好,经常陪伴贺双卿,给贺双卿送吃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韩西虽然不识字,却很喜欢贺双卿的诗词。这样一位暖心的小伙伴,大约是贺双卿不幸生活中仅存的一点心灵慰籍。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据说是韩西出嫁前夕贺双卿写的,想想自己唯一的小伙伴即将嫁于她方,日后恐难再相见,心中有无限不舍,以后的自己恐怕更加孤寂难熬。因为词中大量使用重叠词,因此被誉为清代的李清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