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古玩赏析:龚贤行书五言诗轴

时间:2021-09-03 09:45:17 来源:

龚贤行书五言诗轴

1.jpg

“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生年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问题:刘纲纪《龚贤》一书认同宗典的观点,认为龚贤生于1618年,卒于1689年;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一文则认为其约生于1621年至1622年间,卒于1689年;汪世清则认为其生于1619年。因以上几位先生的论断都是从龚贤的一些画跋等资料中推算出来的,而龚贤自己用的又是模糊语,如“余年近六十……”五十八九岁是近六十,五十六七岁也可以说近六十,个人见解不同,结论也就不会一样,孰对孰错,实难判断。

龚贤诗文、书画兼能,以绘画成就为最大,对后世影响也巨,为画坛大师级人物。他的诗在清初有一定的知名度,清人选编的明、清诗人总集多有收录。龚贤文采亦体现在画跋上,如名作《溪山无尽图》,文辞清新隽永。又有一山水册页,其中一开仅右下角以淡墨染出山峰一角,上置一亭,其他部分作长跋,构思大胆奇妙,书法、跋文皆精妙。龚贤诗文、著述有《诗遇》、《香草堂集》、《半亩园诗草》、《中晚唐诗纪》、《半亩园尺牍》等。

龚贤无书名,史料对他的书法渊源、师承也多语焉不详。然而,他不仅在画上喜题长跋,还有一些独立的书法立轴、横卷存世。又有资料说他晚年在南京,除了鬻画、卖文、授徒外,也出售书法。这说明他在书法方面还是有自信的,也受到别人的认可和欢迎。因此说他在书法上纯粹属于玩票,是说不过去的。刘墨在《龚贤书法评传》中说:“我们看不到龚贤像别的书家那样系统地临摹过古人的书法,然而他的书法并不是没有来路或者不入轨则。相反,他的书法有韵有势、有笔有墨,有着极深的根基。这根基,有观念上的,更有实践上的……看他的书法,还应从性格上着眼。”刘墨还分析龚贤在《清凉台》一画上仅五个字的款识,认为“仿佛有钟繇《宣示表》、王羲之《孝女曹娥诔》的体势。从这五个字来看,龚贤早年在晋人小楷上颇下功夫”。

笔者以为,龚贤曾经临过古人碑帖,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他并无意成为书家。或者说在他的观念中,做书家未必只有一条道路可走,故他并不在古人碑帖中长期纠缠,这和他的艺术观念有关。目前所见龚贤书法,基本都是行书、行草书。从书作本身反映出的信息来看,有米芾的遗韵。龚贤学米芾书法,是从爱其画开始的。他20岁时,偶见米芾《云山图》,大为惊诧,叹为神物,后来“不独悟米先生之画,而亦可悟米先生之书法也”(龚贤跋语)。

一般所见龚贤书法,如《自书诗册》(私人藏品,曾刊于《书法》1997年第6期)、《渔歌子》词卷(湖北省博物馆藏)等,线条圆润,少锐角,盖因他平素很重视中锋用笔。他在《柴丈画说》中认为:“笔要中锋为第一,唯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且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中锋乃藏,藏锋乃古,与书法无异。”上述长卷皆是行草书,整卷节奏起伏跌宕,笔法与字的姿态丰富多姿。而这里介绍的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其行书五言诗轴(见右图)却一反常态,别调独弹。该轴为纸本,纵123厘米,横57.9厘米。这件行书轴分四行排列,字的大小接近,字字独立,唯在字与字间或一字间的上和下、左与右做粗细变化,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性思考。在用笔上,也多用侧锋取势,方峻劲拔。龚贤书法中的捺画很有特点:一笔斜切下去,到位后向右边刷出去,显得倔强、强硬。龚贤平时作品虽有这个特点,却没有此轴如此夸张、强烈,以至于有生硬之嫌,这或与作品尺幅较大有关。

龚贤绘画风格独特,自成一家。他曾说:“我师造物,安知董、黄?”当然,龚贤绘画还是学过前辈的。他这么说,是为了强调在掌握了一定技巧后,不能再跟人后,而要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从“白龚”到“黑龚”,正是龚贤艺术走过的轨迹。我们看成熟后的龚贤绘画,那许多形式独特的构图,以及树石、房屋的造型和笔墨,有哪一位古人曾经这样画过?在仿古之风盛行的明、清画坛上,龚贤、石涛等几位画家的艺术创造无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书法是龚贤写诗、绘画之余事,不像对山水画那样全力以赴。客观地讲,龚贤书法在笔法方面是欠精到的。他更多的是以画法参悟书法,也就是他说的“(绘画用笔)与书法无异”。这一方面,在他的课徒画稿和题跋上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龚贤一生贫困潦倒,死后竟“不能具棺殓”,幸亏好友孔尚任客游南京时出资为他料理了后事。又据孔尚任的好友宗定九说:“半翁之命,竟丧于豪横索书之手。”一个并不以书法名世的画家竟然因书法而丧命,难道真应了宗定九的疑问:“或亦业报当尔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