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古玩知识:书法篆刻家王胜泉

时间:2021-09-19 15:45:09 来源:

书法篆刻家王胜泉

初遇郑州王胜泉先生,见其虽年逾花甲,但并无老态,谈吐间逸出一股清奇儒雅之气,与他对坐品茗,不觉通身舒畅。

blob.png

千石万印/王胜泉篆刻

王胜泉先生系中国书协首批会员,研习书画篆刻已逾五十年。他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使他有条件沉潜于家中的藏书,浸淫于浓郁的学术环境。他从小就受到了书法基础的严格训练和古典诗词的熏染,其父母俱擅书法,写得一手好颜字,他在双亲训导下打下了良好的楷书根底。

blob.png

心香一瓣/王胜泉篆刻

王胜泉上小学时的一次书法课,作业本上的字大多被老师“画圈”,并以朱笔表彰,这样的鼓励成为他迈向书法道路的催化剂。他每天都要练字到深夜,一张报纸正反两面写,直到报纸成为黑色不留一点空白为止。有一次他为了弄清碑帖拓本中字迹风化模糊的原因,竟带上干粮打算偷偷溜出,出远门做一次发现之旅,后来因被家人发现而未能成行,但这却更加坚定了他对于艺术探索的信心。年岁稍长,他便留心搜集各地碑林摩崖石刻,每到一处,摹拓整理,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积累。

blob.png

金石刻画臣能为/王胜泉篆刻

后来他经父亲发蒙,始得识篆。他刻过砖,刻过瓦,刻过麻将牌,歪打正着,练了刻技。王胜泉先生曾告诉我他的学印经历:“自幼幸喜契刻,凡砖瓦木石之类,大都受我之刀。自从考上初中,临刻了一方父亲为我所治朱文印,才算开始了篆刻。于是便知道了临古印,读印论。但于自己将来要形成何种风格,则更无预想。只是随缘漫步,懵懵懂懂、晃晃悠悠地走到了今天。不知不觉中竟有了自家面目。”先生不惑之后,皈依佛门,依师研习禅宗,故至今心境极佳,思辨更敏。视治印乃一乐事,或一日数印,或半月搁刀,皆从心境。近年来他尤喜作细朱文,曾攻过黄牧甫,学过赵叔,习过王福厂,读过陈巨来。究其根本,当与他的心性散淡有关。所作细朱文多直来直去,不设盘曲,疏宕空阔,一任率真,明心见性,直透真我。

blob.png

一统秦汉 /王胜泉篆刻

当我问及先生对“大气”之理解时,他说:“首先,大之与大气,二者绝不可混同,既见大尺幅书大字便言其大气者,大谬。其次,大气可系静中透出,而非显彰于狂野,此当与苏轼《留侯论》中所论匹夫之勇与大勇之理通。故真正之大气乃古人所谓之庙堂气,即雍容平和,不猛自威,端庄静穆,摄人心魄之气。切记切记。”此外,先生更于“拙”、“率”、“霸”等均有独到见解,而于“创新”之论尤能醒人。他说:“新者,非凭硬撞即可成就,而系功到自然成之必然。大凡学书者,由传统入手后,自然勤习敏思,遍涉诸贤,待悟得前人意旨后,则喜洋洋乐此不彼,自由挥洒,一任我行,至此,风格必与古人异数,自然领异标新,独具风采。

故大可不必惶惶于自己不能出新。新不是创出来的,而是积起来的,是由本人之功力及当代之精神共同使然。”

blob.png

王胜泉书法

(附图为王胜泉书法及篆刻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