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百科:非刀非笔亦刀亦笔

时间:2021-10-08 07:45:04 来源:

非刀非笔亦刀亦笔

子承父业、门里出身又颇有建树的明代书法篆刻家文彭,是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在特殊的人文环境熏陶下,文彭以卓越的思想、超常的努力、不懈的追求,在中国书法篆刻史上异军突起,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文彭(1498-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以诸生久次贡,授秀水训导,官至国子监博士。文彭是文徵明28岁时喜得的长子。其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少承家学,篆、隶、真、行、草并佳,体体得法。其书法出入于钟繇、王羲之、怀素、孙过庭诸家,且能另辟新径,自成一家。

综观文彭的人生,其早年是在文徵明艰苦创业、坎坷奋进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虽然从小生活在文人世家,又受到苏州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影响,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其父文徵明辛辛苦苦几十年于科举考场屡试不中的现实,使文彭自幼便低调而刻苦,养成了自强不息的品格。

明代中期,不少文人意欲摆脱“台阁体”书法的束缚,力矫“台阁体”之弊,重倡帖学书法的本义,从而形成了渐渐占据书坛主流地位的苏州吴门书法。这对文彭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文彭致力于诗文、书画、篆刻并举,充分体现出吴门书法所倡导的文化精神。书法与绘画互动,毛笔与刻刀并举,使文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能代表文人书法篆刻艺术理想境界的大家。

1.jpg

文彭《草书五律诗轴》 纸本 行书 l48.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所藏文彭的草书五言律诗轴(见图)为纸本,纵148.5厘米,横32.2厘米。释文为:“胜地牵幽兴,新年此日晴。结亭宜木末,对酒看云生。藤刺钩不住,花枝照眼明。追陪惭落魄,物外有余情。”从诗的内容与所书的字体分析,此作应是文彭中年时期的作品。此轴笔法、体势多出自怀素草书《千字文》,整幅作品又不为古人所拘,变化出入,自抒己意,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潇洒奔放,行笔畅达,使转秀润,一气呵成,连绵千里。一些用笔又不乏隶意,给作品平添了无限情趣。文彭刀笔娴熟,“非刀非笔,亦刀亦笔”,使整幅作品用笔抑扬顿挫、体势开张,别有一番韵味。如“胜地牵幽兴”的“胜”字最后一笔如快马加鞭,使整个字如骏马奔驰;“地”字左抑右扬,末画出以隶书“燕尾”,力凝锋梢;“牵”字笔画优美,且收笔处斩钉截铁;“幽”字虽扁,但有不可阻挡之势;“兴”字高跃,点画豪迈。再如“新年此日晴”五字,结字随形而异,笔画连绵,中有断处,笔断意连,突显出欢快的心情。又“结亭宜木末”五字,前三字意态缠绵,后两字点画呼应,浑然一体。“对酒看云生”五个字虽是第一行末与第二行起首,但笔意连贯,悄然成趣。再看“藤刺钩不住”中的“钩”字,末笔糅合隶意,锋芒毕露,与第一行“地”字末笔、“对”字的弧形运笔遥相呼应。“花枝照眼明”、“物外有余情”、“新年此日晴”在整幅作品中不同的三个位置,均彰显出行云流水之势,点画跌宕,前呼后应,让人流连忘返。“追陪惭落魄”五个字无形中有大写意的趣味。落款“文彭”二字,如契刻之痕,简洁刚劲,笔力千钧。

综上观之,此件草书五言律诗轴很好地体现了文彭“非刀非笔,亦刀亦笔”的艺术特点,的确可以称为文彭书法的代表作。

文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书法、篆刻艺术上有较为突出的成就,而且在绘画、诗文等方面也有建树。特别表现在印学上,他力追秦汉,复古纠偏,开宗立派,成为流派印章的开山鼻祖。他主张“刻阳文须流丽,令如春花舞风;刻阴文须沉凝,令如寒山积雪……刻落手处要大胆,令如壮士舞剑;刻收拾处要小心,令如美女拈针”。

在文彭传世的书法与印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典雅、古朴、秀润、简洁、自然之美。这正是文彭艺术思想的集中表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