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古玩知识:版画家应天齐应该PK画家吴冠中吗?

时间:2021-09-20 17:45:03 来源:

版画家应天齐应该PK画家吴冠中吗?

应天齐应该PK吴冠中吗

是原创丝网版画,还是印刷复制品?版画家应天齐为此站出来“PK吴冠中”那么应天齐为何偏偏指向吴冠中?这次“PK”又是否有意义呢?

应天齐应该PK吴冠中吗

杜应红:并非针对吴冠中

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应天齐的所谓“PK”是否针对吴冠中?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和应天齐的谈话中,应天齐多次强调,他是向现今版画界出现的复制与原创这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质疑。之所以选择吴冠中,那是因为吴老先生在美术界具有引领风向的标杆作用,如果这样的标杆偏离了方向,势必对版画界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一些艺术家作品市场流通较好,供不应求,这些艺术家与艺术商人开始不断开发衍生品,也就是将自己的油画、水墨等作品通过复制手段进行批量变卖,并以原创作品进行界定。这一做法比较风行。这些衍生品价格比原作低10倍甚至上百倍,而购买者所追求的也仅仅是艺术家的名分与作品样式。因此,各种艺术衍生品的产生与需求本身存在合理性。

blob.png

徽州之梦 应天齐 版画

至于应天齐将原创版画的争议焦点落在吴老先生的作品上是否准确,这样的针对性对于学术探讨是否有效,吴老先生的问题能否代表原创与复制等版画界的问题,这些还需要更深入的讨论。

宋源文:商家要实话实说

荣宝斋过去复制了很多古代的画,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据说刻了2000多个木版,哪里有个破损,有个黑点,都给印出来了,印得相当逼真,但是因为原作跟木版没有任何关系,它完全是一种复制。也就是说,尽管刻了2000多个版,但它还是不能叫版画。丝网这一技术在国外几乎无处不在,它可以印在任何商品的包装上,也可以印在机器、产品上,甚至印在飞机上。现在很多大的彩色照片,都是用丝网印出来的,因此,不见得用丝网印出来的东西都叫丝网版画。我们看到很多拍卖行卖的用丝网印出来的名家作品,它和版画不是一个概念。在国外,油画的复制品很多,但它不是使用了版画的原创语言,丝网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把它宣传成版画肯定有问题。

一般具备常识的藏家对此还是清楚的,但现在很多买画的人不知道什么叫版画,以为印出来的就是版画,而丝网的复制品比版画便宜多了,所以作为销售方,卖的时候如果是复制品,那就要说是复制品,而不能说原创。在深圳,有的公司用胶印复制油画,难道能叫原创胶印油画吗?

张咏清:应天齐质疑有理

blob.png

吴冠中 作品

只要有刻、画、印三者存在,那就叫版画。在这个概念来讲,吴冠中老师的水墨复制品的确是版画的一种。过去咱们中国说的版画,主要是木刻版画。木刻版画在“五四”以前叫做复制木刻。所谓复制木刻版画,就是由画工,刻工、印工三者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刻工就是原封不动地复制画工,印工就是原封不动地复制刻工,这是纯粹的复制,中间谁都不能有变动。而在鲁迅先生引进原创木刻的概念之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画,刻、印都由一个人来完成。这种原创木刻,就是应天齐在他的行为展览中所呈现的木刻版画。从这个范畴来讲,吴冠中老师这个复制作品就不属于创作版画的范畴,应当归类到过去的复制版画。虽然它也是版画,但它又是在本人画作的基础上,通过他人制作,因此不属于当代创作版画的范畴。从这点来看,应天齐先生的质疑,有他的理由。

应天齐揭开了什么

杜应红:揭开复制品冒充原创真相

应天齐的艺术行动,揭开了一个复制品冒充原创作品的真相,同时也捍卫了版画这一具有手工劳作与专业指向的艺术形式。我支持应天齐先生对这种指鹿为马现象的质疑。

近几年,我接触了很多将油画。水墨制成的版画复制作品。从技术层面来看,的确可以以假乱真。从大众艺术品消费角度以及艺术家作品走进民间的层面来看,这样的尝试是有价值的。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复制作品在定位上应该是明晰的,而不是混淆的。我认为对于这点,雅昌与大芬村的做法值得肯定。你看,雅昌所强调的是特种印刷,大芬村强调的是手工复制,从来没有套用原创版画的概念,因此也没有出现过什么争议。

宋源文:丝网怎么用是个问题

丝网作为一种复制手段,应用非常广泛,而它不仅是一种复制技术,也是很好的创作手段。丝网复制品与丝网版画有着相同的技术,不同的语言,有很多成功版画家主要就是采用丝网版画作为创作手段。作为独立的版画语言,纯艺术的东西不能和复制品混同。丝网这种东西,印得很快。我印黑白的一个版,有时候要印三四个小时,丝网印,四十几分钟刮几十个版都刮得出来,丝网版画不可能有很多颜色在里面,这一点不能跟油画比,但这也是它的特点。它可以用有限的色彩来表现内涵和形式的美感,这同样是其他画种代替不了的,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丝网版画把它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段,而不是仅为一种复制技术。

现在不仅油画、国画用丝网复制,据我所知,现在很多版画也存在丝网复制的情况。传统木版画刻起来很费劲,有的版画家年纪大了刻不动,就把原稿制成丝网版,用丝网版印出来。如果不是内行的人,很难看出来,但把这种复制的版当木版画原作卖,藏家是肯定不同意的。

张咏清:版画要展示诚信的一面

应天齐的行动,使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版画,这是很成功的一面,同时也维护了版画的严肃性。

版画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刀法上,另外它拥有独特的印痕美。印的技术,刻的技术都是原创版画的个性语言,版画艺术有它独有的价值。版画画面表现的内容,与其他画种也有非常大的差别,这是不能相混同的。再有一点,就是应天齐坚守了版画的诚信。因为复制品和原创版画的价值相差很大,原创版画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复制品。相对其他画种,版画的市场表现还是比较弱,所以诚信对于版画是非常重要的——是原创就是原创,标了10张,市面上就不能出现第11张。

版画市场难在何处

杜应红:仅仅是原创,还是不够的

原创与复制品的问题,是版画市场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一问题的产生与买方行为不无关系。由于眼下的收藏市场更多表现为投机,因此出现了无视艺术本身,无视艺术家本身、无视艺术发展基本规律的倾向。艺术市场上利欲熏心的炒作哄抬、倒卖等现象,艺术作品的原创与“赝品”等问题,收藏家们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很多版画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纷纷加入了捍卫原创版画的行动,用行动影响收藏认识。但我们也要知道,版画仅仅是原创,还是不够的。版画家们能否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文化思考和创作,能否有效地触及当下社会的文化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等,把技术制作过程实现为艺术精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宋源文:做版画难,卖版画也不容易

版画的问题不是标了印50张,最后印了90张,而是标了50张,最后连30张都卖不出去。现在的画廊老板觉得版画可以印好多张,不值钱,不愿意卖版画,因此版画的市场价格也就是1万块,2万块的样子,很多都是干八百块。由于市场平淡,版画领域基本上不存在其他艺术门类的市场问题,同时版画在创作上也是很严肃认真的——本来版画做起来就不容易,从构思,构图上版,制作,印,再到装裱,费了那么大劲,所以一定要出精品的。创作本身的艰苦让很多版画作者不干了。能到四五十岁还坚持创作版画的非常少。

目前版画收藏缺乏好的群众基础,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版画博物馆。四川的神州版画博物馆可以算我国最早的版画博物馆。刚成立的时候,大家纷纷捐画,我记得李桦一次就捐献了114张,可惜这个博物馆到现在连自己的展览馆都没有——藏品放在四川省美术馆里,因此也没有人捐画了。哈药六厂2006年建设的版画博物馆投入很大,希望它能做起来。深圳的观澜版画基地也要建造版画博物馆,如果这个建成的话,结合创作基地,每年定期举办国际版画艺术展,也许会对中国版画格局的变化起到推动作用。

张咏清:版画需要自我突破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要从版画界自己来找原因。比如在版画创作方面,现在版画领域修饰成风,把真正版画的永恒之美,精神和内涵忽视了。不少作品都是技术加符号,观念主义过多,追求刺激,甚至追求画面的丑。有些版画家急功近利,一看展览来了,就赶制一批作品,一旦没展览,就不做了。

版画界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学术氛围,理论探讨非常少。即使有,也缺乏学术的生气。最多搞一个表面的,找几个人一座谈。你会发现,2000年的座谈会和1990年的座谈会在探讨内容上居然没什么两样。此外,版画也有圈子化和走向封闭的迹象,没有像别的画种,如中国画那么开放。

现在有的版画家不自信,盲目跟风,追着外国的风格跑。我个人认为,版画一定要坚持民族艺术的自信,同时胸怀一定要非常宽广,把国内外各种艺术的精华吸收过来,丰富壮大自己。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