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中国书画:中国画笔法的演变

时间:2021-11-09 15:45:21 来源:

中国画笔法的演变

从20世纪围绕中国画变革进行的三次论争中可以看出,笔法已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从程式化的传承与流转中解脱出来,而代之以情感的冲动与宣泄。即使有成就的画家没有自我标榜为“笔法革新”,明眼人也可看出,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才华其实就是以笔法的创新来实现的。这些画家在画坛上对笔法创新持静默之态度,也可能是中国画的千年规范和约束使他们对这一敏感问题选择回避。

中国画笔法的演变

20世纪的中国画坛如果说是以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画家引导着进行丰富多彩的变革,那么他们的艺术成就则是以笔墨造型、图示结构来展现的,而其作品的创新是以笔法这一中国画最基本要素的变革来完成的。笔法的创新带动了对笔墨重新解构与思考,从而活跃了笔墨造型与构建体系。应该说,中国画的创新是在20世纪不断争辩中大胆实践的,也是中国画在历史发展中经历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样大的变化与社会变革有关,与画家的人生经历有关,更与画家的激进的主观感情和以变革中国画面貌为己任的创作冲动有关。中国画笔法的革命就是这样波澜壮阔地展开了。

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纸本设色 纵25.4厘米 横3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后人评价黄宾虹的山水画是以墨法创新,他用笔的“平、留、圆、重、变”,也是对传统山水画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变”即变化,但真正做到者却寥寥。而黄宾虹言行统一,其用笔之变恣意纵横,信马由缰,表面看粗头乱服,细究则乱中有致。应该说,他没有笔法的变革也不可能有墨法上的灵动与突破,而且这种用笔和墨法一直到现在仍有深远的影响。

齐白石花鸟画用笔是沉稳平和的。其顿挫转折都体现出用笔的辣味。观其用笔,齐白石已改变了传统用笔万毫齐力的矫揉造作,平实与平淡的平民笔法所传达的非文人画的韵味正是其创意之处。同时,齐白石的作品也构架和拓展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情境与笔墨张力。

元 赵雍 著色兰竹图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傅抱石的中国画用笔在中国画史上应该是别具一格的。其散锋用笔特征为线散而神不散,激扬的笔触代之以传统文人画的平和之气,并将传统中国画上升到画家激越情感抒发的载体,从而形成另一高古飘逸的样式。从傅抱石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笔法的创新是史无前例的。其实,在20世纪的笔法变革历程中,傅抱石绝对是个案。他对笔法禁区的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其他画家的创作热情,如同时期的林风眠率直的线条用笔,以及以后的石鲁大斧劈的笔法运用和李可染积点成线、力透纸背的用笔,都从不同角度对笔法创新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这些艺术成就使他们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其实,笔法的变革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有时要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确立之后,随着作者情思与艺术风格的协同、变化完善的。所以,笔法已不是画家玩弄笔墨的一种手段,而是更直接地与情感相接洽,产生并依存在画风骤变的新风格之中。当代水墨以其对传统的反叛和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笔法变革的动力将越发充足,也促使由笔法的变革所带来的中国画审美标准的外延更加广阔。我们甚至不敢想象,若干年之后,中国画的面目会是什么样。中国画的笔法变革可能会随着多媒体、新技术的更新换代而被逐渐地弱化,但在毛笔还未被新材料完全取代之前,笔法在中国画的艺术语境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笔法的一项变革是利用“齐锋笔法”进行中国画创作。齐锋笔法有些画家称为方笔。它是利用毛笔笔尖“尖、齐、圆、健”中“齐”的特性,将毛笔捏扁,其笔法宽厚朴拙,所构成的画面极具装饰性,也可借鉴油画、版画等笔触与刀法,拿来为毛笔所用。实践证明,其笔墨形态丰富了毛笔笔法的艺术表现力,也拓宽了中国画艺术评判的审美范畴。中国画的当代性转型是由诸多因素来完成的,笔法的演变正是其中之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