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书画艺术:甘肃名家和你论“惜墨如金”

时间:2021-11-17 09:45:03 来源:

甘肃名家和你论“惜墨如金”

杨树岳,男,生于1968年,甘肃环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环县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供职于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1990年开始学习书法,师从尚德琪先生,之后又受到当代书法名家张改琴、翟万益、汪永江、赵山亭、刘洪洋等先生的指点,书法技艺有所提高,隶书在汉碑的基础上融入汉帛书与汉简的笔墨趣味,拙中求巧、意趣盎然,行草书以明清书札为宗,追求书卷气和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另外还兼篆书、小楷的创作。

隶书节录《道德经》杨树岳纸本设色 68cm×68cm

“惜墨如金”,在古代对绘画的描述中曾多次提到,原来的意思即用墨要恰如其分,不可任意挥霍,尽可能做到用墨不多而表现丰富。 相传,北宋山水画家李成“惜墨如金”,所画寒林, 以渴笔画枯枝,树身只以淡墨拖抹,仍然获得 “山林薮泽、平远险易”的效果。清代吴历曾说: “泼墨、惜墨,画家用墨之微妙,泼者气磅礴, 惜者骨疏秀。”钱杜说 :“云林(倪瓒)惜墨如 金,盖用笔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以皴擦胜渲染耳。夫渲染可以救枯瘠,生云烟,迂翁 又何尝顷刻离是法哉!特不肯用湿笔重墨耳。” 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干, 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 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 也。”熟宣纸性较硬,在其上作书宜用软毫笔, 墨可稍浓一些,水可稍干一些,这样运行使转, 自然笔墨得所。除此之外,墨法的灵活运用还 受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而定。清人刘墉喜用浓墨, 而王文治却善用淡墨,两人分别被誉为“浓墨 宰相”和“淡墨探花”。用墨能将浓淡枯润的变 化完美地统一起来,做到孙过庭《书谱》中所 说的“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便可称用墨高手。

草书节录《白蕉写兰心得》杨树岳纸本设色 68cm×68cm

刚开始接触书法时,见书写者将墨汁倒入盘中, 加少许清水,用笔调和一会儿就开始书写,这样写出的字能够墨色均匀,字迹醒目。我初以为书法之用墨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结果却发现写出的字总觉得不美。 后来,看到一些大家的作品墨色灵动气息高古,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正在纳闷之际,幸而有缘得到了一本 《林散之传》,读后恍然大悟,才觉得书法如绘画,也应该“惜墨如金”,追求墨色的变化。

《林散之传》说,林散之的墨法来源于书画大家 黄宾虹先生。黄宾虹是近现代大家中用墨的高手,曾 提出“五笔七墨”说。他认为 :“凡用笔有五种 :曰 锥画沙,曰印印泥,曰折钗股,曰屋漏痕,曰壁坼纹。 用墨有七种 :曰积墨,曰宿墨,曰焦墨,曰泼墨,曰 淡墨,曰渴墨,曰浓墨”。林散之后来对黄宾虹的笔 墨法深参妙悟,将山水画的水墨形式语言要素,诸如 “蹲”、“绞”、“皴”、“擦”、“破”、“渍”等运用到书法中,丰富了书法的笔墨技法,拓展了笔墨的表现力。 林散之认为 :“写字要有墨法”。他写字,每次都 不用墨汁,而是磨墨,磨得很浓很稠,并且砚台 中常存宿墨,加研磨后再用。作书前,他将笔在 清水盂中浸泡透,掭去部分水分后再蘸墨。作书 时,笔腹含水,笔端含墨。有时,创作一幅作品, 一面静心酝酿章法布局,一面把笔来往于浓墨与 清水之间点蘸。这时,笔锋上清水、淡墨、浓墨 之间的层次极其丰富。一拓直下笔枯墨尽后,或 蘸墨,或蘸水,水墨交融,渗化洇散,墨色变化 十分丰富,浓淡枯湿应有尽有,出神入化,有意 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杨树岳 书法

我写字时,多次有意无意地参考林散之用墨 之法,以至被一些人讥为“舍不得墨”。再后来, 又读了启功先生的《论书札记》,里面讲到很多 关于书法用墨的知识。其中有一条 :“碑版法帖, 俱出刊刻。即使绝精之刻技,碑如《温泉铭》, 帖如《大观帖》,几如白粉写黑纸,殆无余憾矣。 而笔之干湿浓淡,仍不可见。学书如不知刀毫之 别,夜半临深池,其途可念也”。读后,觉得印 象深刻,才确信书法用墨有浓淡之变化在散翁之 前就有,且许多书法大家都对墨法很重视。在浏 览当代书法作品集时,也发现有不少当代书法人 已经把墨法的丰富表现作为书法审美的重要特质 而追求。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谓是最早用墨的 典范作品之一。该作品尽管是实用急就之草稿书, 但其技巧运用可以说已臻完美,浓、淡、干、湿、枯、 润、焦各墨都有,且巧妙的排列组合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起伏变化。苏轼论书语有 :“书初无意于 佳乃佳耳”!《祭侄文稿》,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宋代书法尚意,强调我手写我心,在“趣”字上做文章,墨法基本上继承了唐人的特点,又相 对有所发展,枯笔运用较多。宋四大家中,尤 以黄庭坚为最,其《李白忆旧游诗卷》,通过浓、 淡、枯、焦等墨的长线条营造了一种浪漫洒脱 的意境,很好地诠释了李白的诗意。其后,至 明清的徐渭、董其昌、王铎、傅山,在墨法上 均有建树。徐渭的浓淡墨互用,表现了他淋漓 尽致的意趣 ;董其昌的淡墨运用,表现了一种 清和雅致之美。而王铎的涨墨,使草书更具有 张力和视觉上的震撼。傅山对前几位大师的长 处都有所运用,他会根据不同的心境选用不同 的墨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大家对墨法的运 用也比较关注,其中亦不乏成功者。在每届全 国书法展中,也有用墨高手的出现。

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 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用笔的技巧。由于用笔的节 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轻 则墨淡,重则墨浓,徐则渗而润,疾则燥而枯。 反过来,墨法亦影响笔法,如笔墨饱运笔宜快,笔墨少运笔宜缓,节奏的变化通过墨色表现出来,生 机跃然纸上。墨色的变化须一任自然,切忌写一字 蘸一次墨,否则不能产生墨韵变化。通幅作品,要 注意到上下、左右的关系,通过对比表现出墨色的 自然变化。

要产生墨色上的变化,亦要讲究蘸墨之法。一 般蘸墨不得深浸,深浸不但笔弱无力,而且墨色不 易灵活变化。故蘸墨当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以 毫濡透,润而补渍为度。清蒋骥《 续书法论》中说:“作 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 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 则墨溢而笔凝。”

用墨之道,玄妙高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宜 操之过急,需反复实践,方能得心应手。

更多的精彩的书画内容,更多的书画人物介绍 请关注:书画艺术网 也可以搜索“书画艺术网”有意外收获的哦。

书画艺术网 您身边的字画专家 欢迎互动 欢迎投稿,欢迎加入书画人物栏目!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