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企业”陶瓷黑幕:明知是劣品 仍暗地出售

时间:2022-09-05 08:33:38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企业”陶瓷黑幕:明知是劣品 仍暗地出售》。

7月8日,广东省工商局公布第二季度广东省内陶瓷砖、石材专项抽查结果,佛山市南海银港陶瓷有限公司的建兴牌400mm×250mm 瓷砖和其它两家陶瓷企业的瓷砖、一家企业的大理石板材不合格。

有经销商和消费者质疑:既然产品不合格,为什么会流通到市面上?记者为此作了深入调查,从一名原小型陶瓷企业生产副总中获悉其中的一些原因。

刘先生是佛山一家知名陶瓷企业的技术主管。不久前,他还在一家小型陶瓷企业任技术副总经理,工作职责是管理企业生产,对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工作的状况非常熟悉。记者通过熟知的业内人辗转几次才打通他电话。当记者说明情况后,他爽快地答应接受采访,但要求不要在文中透露他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据刘先生介绍,他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专业,在陶瓷行业工作了9年,一直从事的是技术工作。2006年他离开原先工作的一家大型陶瓷企业,到佛山高明的一家小企业担任技术副总。当时进这家小企业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看重企业老板准备打造品牌的决心。同时,较高的收入也是他考虑的因素之一。

但在这家小企业工作了两年后,刘先生选择了离开。

"职位、收入各方面待遇都不错,但是企业不重视质量,很难有发展前景,这是我离开的唯一原因。"

问题产品可以另走渠道

个别中小企业老板,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始终难以放弃眼前利益,将质量让位于成本、效益,忽视质量,这是市场出现不合格产品的主因。

刘先生工作时喜欢埋头做事,不喜欢夸夸其谈,一般技术和生产的事情,只要能自己解决,很少找老板,因此深得老板器重。

刚进入企业时,老板对刘先生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所有制度的制订和开展也很顺利,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也全面改观。

一次,企业因设备故障生产了一批翘曲度不符合企业标准的产品,刘先生建议销毁,但老板权衡再三后,让企业销售总经理将产品降低等级进行低价处理。(注:国家标准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企业会在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范围内对产品进行分级,如优等品、一级品等。)

据刘先生透露,这种产品的处理方法还算好的,有些企业,产品在企业待销或在终端销售时被工商部门检验为不合格,按规定是不能销售的,但企业往往暗中将产品转移或下柜后,低价销给一些特殊渠道经销商。

刘先生说,后来企业陆续还发生过一些小的产品质量事故,老板都以各种方式处理了不合格产品。

"一堆不合格品堆在那里,在老板眼里都是他荷包里的钱,他怎么都不舍得的。如果看到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他可能会考虑销毁。走不出这一步,企业很难有作为。"

刘先生把类似的意思婉转告诉老板,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质量意识始终很淡薄,虽然经常把质量和品牌建设挂在嘴边,但在降低成本保利润和不惜成本保质量的矛盾上,他显然偏向于前者。这也是不少小企业老板内心纠缠不清的结。"老板不重视产品质量令企业发展前景不明,这让刘先生心生去意。[PAGE]

质量问题源自人为因素

据刘先生介绍,在进入这家小企业前,他在一家佛山知名的陶瓷企业担任技术经理。职务不高,工作按部就班,虽然少了一些个人发挥的空间,但是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极其严格,这让刘先生养成了对质量问题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但很多中小企业很难真正去理解和执行。这是我在不同企业工作后的强烈感受。"刘先生说。

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销售下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开始降低原材料采购等级,陆续购进一些低档次原材料。

刘先生很清楚:使用这些原料必然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后果。但是这批原料是老板拍板购进的,退货必然会影响与原料商的关系,企业也要承担一笔退货的损失。但是在质量问题上,刘先生仍坚持他的原则。在办公会上他向老总反映了这个问题。

"‘先加工,有问题再说。’他当时这样对我说。"

老板的态度坚决,刘先生对此也无可奈何,销售不理想,老板整个心思都放到了市场上,一向嘴上总是强调产品质量的老板已经很少提到"质量"两个字。

"在制度不规范的企业,质量方针、质量检验标准形同虚设,因为老板都不遵守,人为因素替代了质量控制标准。在销量与质量之间,在眼前利益和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利益之间,这些老板首先选择眼前。我当时就跟企业销售总经理说,这样下去,企业迟早是死路。"

保证质量是大品牌、大企业的常规工作。一些小企业却总是陷在降低成本保利润和增加成本保质量的矛盾中,这是不少小企业老板内心解不开的结。

检验制度有隙可钻

在产品质量实行定期检验和抽检的制度下,掌握产品质量的主动权其实在企业,而非质检制度。制度有"漏洞",质量意识差的企业就会钻空子。

正如刘先生预计的那样,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进行生产,产品经企业内部检验:断裂模数不合格。

刘先生又向老板作了汇报,得到的答复是:按合格品入库。 [PAGE]

刘先生说,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因为原料、生产环节出现问题等原因,产品出现过几次企业检验不合格但都被老总下令进入检验合格品库进行销售的情况。

"其中的一些不合格产品,虽然在企业检验不合格,但因为企业标准一般都高于国家标准,按国家标准是合格的。还有一些产品则是企业检验不合格,按国家标准也不合格,但是销往市场后,既没有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部门抽检到,经销商和消费者也并不知情,使用后没有出现大的质量事故,因此市场还没有出现较大的反应。"

刘先生介绍,也正是这些原因让企业老板对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心存侥幸。刘先生对这家企业开始心灰意冷,离开企业的想法越发强烈。

出于自己的责任心,每次因原料等问题出现技术上不能控制的不合格品出现时,刘先生都会提前向老板汇报,并坚持不以自己的名义签发合格检验单,这让他在企业的地位和身份变得有点尴尬:既要控制产品质量,又被要求放行不合格产品。

"这样的产品检验现状与制度之间是很矛盾的。"刘先生向记者解释:实际上,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就像法院,质量检验员就像法官,其职权完全应该按照企业既定的质量检验标准执行,不受任何人甚至老板个人意愿的左右,当然,这些标准是在国家制定的标准范围内的,严格程度普遍高于国家标准,以留下浮动余地。

忽视质量遭淘汰是市场法则

产品质量被曝光只是一个警告,不搞好产品质量,最终必被市场淘汰,没有企业可以例外,这是市场法则。

"我下了决心离开这家企业。"

就在连续几批因为原料不合格造成的不合格产品被销售到市场上后的一天,刘先生决定一早上班就去找老板谈辞职的事。

但是老板却在刘先生一到办公室时先打了电话喊他过去。这让刘先生心里直嘀咕,还以为老板知道了他要走的事。

"‘省工商局曝光了我们的不合格产品……’我一进门,老板就沮丧地对我说。"

当时的情况倒让刘先生准备好的辞职的话噎在嘴里,说不出来。

"其实这只是迟早的事情。曝光还只是一个警告,不搞好产品质量,最终必被市场淘汰,没有企业可以例外,这是市场法则。"

好了,关于“企业”陶瓷黑幕:明知是劣品 仍暗地出售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