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范爱农」

时间:2022-11-19 15:01:05 来源:直播时代

大家好,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范爱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

[情节浓缩]《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前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朝花”,即清晨带露珠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情;“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从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籍“夕拾”“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优美,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藤野先生》是一篇以记人为主的纪念性散文,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难忘的一段生活。开篇,作者以愤懑的心情描述了当时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腐败状况,接着以感人的笔调深情地回顾了藤野先生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淳淳教诲,中间插入了曾使他激起爱国主义的两件事,点明了自己思想变化和决心弃医从文的原因,进而叙写了与藤野先生的惜别,最后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以及这段往事对自己的鼓舞。作者将记叙、抒情和议论三者结合并以抒情为主,在记叙和议论中饱含着浓烈的情感,而这种感情是以抒情为基础的。作者的感情融铸在作品的全部材料中,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一生中的挚爱、最崇敬和最怀念的人物,所以全文洋溢着一种激动人心的情感和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眷念与赞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篇从“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缓缓地开始了深沉的回忆,接着用新鲜好奇的语气描述百草园的美丽景致,以神秘的口吻叙述百草园的神奇传说,突然语气变的沉重了,似乎神态暗淡了下来,总结美女蛇的传说给自己的经验教训。然而“我”还是很快忘掉了不愉快,“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接着就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述捕鸟的经历体验。但最后我却变的沮丧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了,埋怨、疑惑、自责、懊悔都没有用,只好满腔遗憾地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三味书屋”这一部分主要叙述怪哉和读书两件事情,由行礼过渡到对先生的介绍,由先生学识的渊博到请教怪哉的尴尬,由先生的读书过渡到课内的游戏——描绣像,并由绘画的去向收拢回忆。

[作品点评]《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其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中透露着幽默诙谐,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后打油诗结尾]

鲁迅本名周树人,青年求学去日本。

弃医从文救国人,作品今朝仍提神。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