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阜阳牛毕生「阜阳养牛」

时间:2022-11-24 10:13:08 来源:阜阳发布

大家好,阜阳牛毕生「阜阳养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

是“中国杂技之乡”

过去,临泉杂技

曾是当地人“玩把戏”卖艺的手段

写满了“讨生活”的无奈

如今,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经“走四方”“入殿堂”“出国门”三个阶段

当年的杂耍实现了从“技”到“艺”的蜕变

正带领着临泉人走向小康生活

姐妹俩的新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舞台上,当收获来自异国他乡观众的赞叹、雷鸣的掌声时,来自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的农村姑娘郑倩倩、郑敏敏不禁感慨万分。

如今的生活,是10年前的她们不可想象的。两姐妹家本有四兄妹,10年前,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只能留下年仅10岁、11岁的小姐妹出去打工。无奈之下,家长把她们送到了当时刚创办的临泉豪杰杂技艺术学校。

杂技从此改变了她们的人生。“两姐妹很刻苦,通过三四年的学习,柔术、花式呼啦圈、转碟等样样精通,之后便开始拿工资了。”临泉豪杰杂技艺术学校侯杰说。

现在,姐妹俩正在临泉杂技艺术学校任教,指导学生训练之余,带领团队到各地演出。“这些年姐妹俩攒了一些钱,最近正在县城看房子,准备合适的话买套房了。”侯杰告诉记者,来杂技学校学习的孩子不少都来自贫困家庭,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来到学校学习食宿可以全免。

“有些孩子家庭十分困难。”侯杰回想起前往学校另外四姐妹家中的一幕,现在仍印象深刻。“一间土房子,一家8口人靠父亲一个人的打工收入支撑。奶奶卧床,爷爷照顾着家里6个孩子。”姐妹4人先后到杂技学校学习,两三年过去,基本功已经比较扎实,再假以时日被专业演出团队选上,便可以成为专业杂技演员,拿工资改善家庭生活了。

让侯杰高兴的是,全国各地的演出团队都十分认可学校培养的杂技人才。“10年来,我们培养了600余名杂技人才,不少在省级杂技院团、知名演出团体工作,人才供不应求,收入也还不错。”侯杰告诉记者,最近,西安演艺集团刚刚到学校选人。“我们加入西安演艺集团的学员,收入还将大幅提升。”

三代人的坚守

侯杰出生在一个杂技世家,对临泉杂技有深厚的感情。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临泉杂技,在近代经过了“走四方”“入殿堂”“出国门”三个阶段,这正是这个杂技之家三代人亲历的。

侯杰的爷爷侯德山是迎仙镇远近闻名的杂技人,于上世纪70年代创办了迎仙马戏团。“小时候,爷爷一个扁担挑起就走,走街串户耍把式,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侯杰说,那个年代当地很穷,加入马戏团,“出去能吃白面馍,回来能找着媳妇”,在当地就算生活不错的。

“走四方”的爷爷把手艺传给了父亲侯忠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临泉杂技出现井喷式发展,侯杰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末,侯杰家就买了大卡车,开着卡车从事商业演出。很快,家里还在县城买了楼房。2008年,临泉被评为杂技之乡,父亲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于2009年创办了临泉豪杰杂技学校,致力于培养杂技人才。

虽然没有像爷爷、父亲那样成为专业的杂技演员,但从小耳濡目染,侯杰对杂技的热爱已然融入到血脉当中。从部队转业后,他加入到杂技学校,希望带着学员们更好地传承杂技艺术。

“临泉杂技马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生活气息浓厚,既体现中原的粗犷,又兼含江南的柔媚,具有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新、奇、巧、险’的艺术特色。”侯杰说,经过数代人的传承,临泉杂技已经实现从“技”到“艺”的蜕变,走进艺术殿堂甚至走出国门。近年来,临泉杂技就在全国乡村春晚、春晚郑州分会场等频频亮相,并走进美国、埃及、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然而,侯杰也看到,临泉杂技的发展也面临着瓶颈。一是缺乏像舞蹈、戏曲这些艺术门类一样的高等院校,使杂技人才培养面临文化知识匮乏,文化自信不够等问题。二是社会大众对杂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利于杂技人才的培养。“例如过去的宣传一直认为学杂技很苦,导致一些家长不舍得将孩子送到杂技学校。其实学任何一个艺术门类,要想学好都需要下苦工夫。”侯杰希望,三代人努力传承的杂技艺术,也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杂技兴乡记

在临泉,像郑家姐妹通过杂技迎来更好生活的杂技演员达两万多人,而像侯杰一家矢志不渝传承杂技的家庭也有不少。

临泉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临泉现有杂技团队9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以韦寨镇韦小庄杂技专业村为例,全村35户、187口人,就组建了27个杂技团队,总收入220万元,人均收入超万元,达到一户一车一队,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致富目标。

“全县杂技产业年创收入逾5亿元,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韩静介绍,临泉县杂技团队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演出“武术”“杂耍”“手技”“小魔术”等节目为主,人数较少,流动性大,年平均收入多在20~50万元之间。另一类是以演出杂技、马戏、魔术等大型节目为主的杂技、马戏团,由几十人组成,年平均收入可达80~200万元。临泉县有大中型杂技、马戏团队50余个。

有了杂技队伍,还需要产业支撑。“目前,复古式的临泉县长官杂技小镇经过加紧改扩新建,整个工程已接近完工。”韩静告诉记者,长官杂技小镇是临泉县重点旅游项目,项目总体规划用地面积为168.65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9万平方米,杂技设施及古建修复面积9369平方米,住宅面积1.2万平方米。杂技文化区包括杂技广场、杂技剧院、杂技博物馆等,项目竣工后将成为皖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

“杂技是临泉的名片。我们希望依托杂技打造旅游项目,把杂技资源整合,为杂技从业人员提供更多固定岗位和稳定收入来源。”韩静说,杂技小镇、杂技剧场、杂技舞台剧、民间杂技艺术节……为了更好地发展杂技产业,近年来,临泉县还把杂技和旅游相结合,以杂技聚人气,吸引更多杂技人回乡,也使临泉的旅游产业更加兴旺。

同时,临泉县还积极开展“送杂技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从2016年———2018年,每年演出300多场,送杂技进校园、社区、乡村等,至今开展演出3000余场,全县开展民间杂技文化活动的乡镇达100%,受众人数占全县城乡常住人口总数的80%以上。

“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临泉杂技艺术的魅力,临泉杂技团队演出技艺也在不断演出中得到提升。”韩静说,“送杂技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增强了杂技艺术团队人员的文化自信,也让广大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杂技演出,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来源:人民政协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