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一片伤心画不成作者是谁「谁为伤心画不成是什么」

时间:2022-12-06 09:01:05 来源:行健不息

大家好,一片伤心画不成作者是谁「谁为伤心画不成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片伤心画不成”,这句诗的意思很清楚易懂,我这一片伤心,即使是丹青高手都画不出来。描写得真是伤心欲绝,让人心碎,令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

那么,问题来了,这句经典的诗,谁是它的原创呢?说实话,一般人都回答错了,请看我的文章吧:

提起这句诗,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纳兰性德,是的,他才高八斗、文武双全,被人们誉为清朝第一才子,他在悼念去世不久的爱妻卢氏时,悲痛欲绝地写下《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这首著名的词: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首词的大体意思是:

看着你的照片,我泪流满面哭泣无声,真是后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片深情。想凭借丹青来重新描绘你,可是,我泪眼模糊,心肠欲碎,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依然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美梦,在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自己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想到这儿,我夜夜哭泣,肝肠寸断,从天黑一直到黎明。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著名的词人。著作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他不幸患病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 。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年间权高位重的大学士、太子太傅明珠。他出身高贵人家,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二十二岁参加殿试,高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十三年。十九岁的纳兰性德迎娶了广东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十八岁的卢氏是大家闺秀,她聪明美丽,知书达礼,温柔贤惠,与纳兰性德夫妻和睦、相知甚深。两人一起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浪漫时光。

三年后,卢氏产下一子,取名为海亮,产后一个月,卢氏因遭风寒,不幸去世。纳兰性德悲痛欲绝,"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他为卢氏写下了许多悼亡诗,《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就是最为著名的一首。

这首词广为流传,念之使人断肠。尤其是“一片伤心画不成”这一句,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聪明的好友们,当您看到我把纳兰性德排在第一位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句肯定不是纳兰性德的原创了,他是直接借用了前人的。那前人会是谁呢?

请注意的是,借用是指照搬或者稍加改动他人的一句诗,用在自己创作的诗词中,这在诗词创作中是允许的,不算抄袭,也叫作借句。像曹操的名篇《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面就有借用《诗经》里的名句,您知道是哪句吗?

您可能会想到金元时代的大文学家元好问,是啊,“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写的,当时元好问才十六岁。

关于这句诗的来源,还有个真实的故事,是元好问自己写的,不妨一并介绍给大家:

元好问去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参加考试,在经过阳曲的时候,遇到一个捕鸟人在卖大雁,这个捕鸟人介绍说,他捕获这只大雁后,另一只大雁并不离去,在天空悲鸣盘旋,过一会儿,竟然自己投地而死。

元好问听后,被这只不离不弃、以身殉情的大雁所感动,他花钱买下了这两只大雁,埋葬在汾水河边,累石作为标记。然后写了《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著名的词,来赞叹大雁生死相许的忠贞爱情。

一个才十六岁的孩子啊,元好问的文学天赋不得不让人叹服。

公元1232年三月,蒙古大军进攻金国的中京洛阳(今河南洛阳),中京的人民顽强抵抗,多次击退了蒙古大军的入侵,守住了中京。这个时候,元好问已在河南登封闲居多年,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作了《怀州子城晚望少室》这首诗:

河外青山展卧屏,

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

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

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

半夜悲歌意未平。

元好问登高望远,目睹山河破碎,人们流离失所,他对家国命运前途忧心忡忡,这份担忧、这份悲伤,“一片伤心画不成”,在这首诗里得到集中体现。

作为当时的第一诗人,在元好问的其他三首诗里也反复出现过这一句,比如《重九后一日作》:“重阳拟作登高赋,一片伤心画不成。”《题家山归梦图》:“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雪香亭杂咏》十五首之一:“赋家正有芜城笔,一段伤心画不成。”

这一名句,元好问连用四次,可见他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啊。那么,元好问就是这句诗的原创吗?

对不起,还不是啊,元好问也是借用了前人,还得继续向前寻找啊。我们越过宋朝,直接穿越到大唐吧。

晚唐“花间派”代表诗人韦庄,是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他与温庭筠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诗词语言清丽,情致深婉,为宋词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有一次,韦庄看到六幅描写南朝历史故事的彩绘图画,联想到晚唐军阀割据,战乱不止,有感于对晚唐局势的担忧,写下了一首诗《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谓伤心画不成”与“一片伤心画不成”很相似,难道韦庄是这句诗的原创吗?不是啊。韦庄只是反用了同时代一位默默无名诗人的一句诗。

事不过三,该揭露谜底了。这个人就是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他就是这句经典的原创。

高蟾的历史记载,仅见于《唐才子传》:他性情倜傥,洒脱不羁,孤傲高洁,不与人合群,崇尚气节,对于别无人平白故送来的哪怕是千金,他宁可身死也决不接受。多么有骨气的一个人啊!“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

秋天的傍晚,高蟾站在南京城的高处,登高远望,浮想联翩。金陵城过去曾经是那样的繁华和盛极一时,如今的晚唐危机四伏,已经出现藩镇割据,连年征战,百姓困苦的乱世局面。如同浮云一样即将支离破碎,也如同落日一般即将回天无术了。

那个气势恢宏的大唐盛世恐怕再也回不来了。高蟾对此无能为力,他感到苦恼、悲哀而又伤心。哀愁之下,高蟾写出了他最出名的诗: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诗意:

曾经陪伴着云儿欣赏傍晚苍翠景色,

还曾陪着落日倾听秋天的寂静之声。

人世间虽然有无数擅长画事的高手,

我的一片伤心却没有人能把她画成。

“一片伤心画不成”,是高蟾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这世上有无数出色的画师,无论他有多么高超的画技,都画不出我的这一份对国家的绝望伤心。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高蟾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后来官拜御史中丞。在《全唐诗》里,收录有高蟾的诗三十余首。

唐朝末期,高蟾作为一个毫不起眼的诗人,写了一首不著名的诗,其中“一片伤心画不成”,这一句在当时并不出名。

但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句诗经过韦庄、元好问、纳兰性德等这些著名诗人们的借用,变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可见,真正的艺术精品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

“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是这句经典的原创,您现在知道了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