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时间:2023-01-10 16:37:17 来源:李志清景观漫谈

大家好,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前言

当我们看到一处景色优美、内涵丰富、有艺术品位的空间环境。我们立刻会想到,这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把山、水、植物和建筑等,构建成“诗情画意”的景观,这个空间的营造过程就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的最大特点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也就是说,园林设计不是简单的凭空创作,是人和自然共同参与不断演化的结果。园林既要彰显人的主观意愿,又要遵从自然的演化法则。园林设计的重点,是统筹系统中各环境变量的相互关系。


设计作为一项人类独有的创作活动,是应对未发生事件的综合解决方案。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讲故事”、构建“想象共同体”的能力,才能从一个并不特别的族群,“由动物到上帝”变成为地球的主宰。能针对想象出的东西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并制定出能广泛合作的周密计划,就是设计。


在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伟大头脑,通过设计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在自己构建的人工大厦里,得到了其他物种无法享受的便捷和福利。设计,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IDEO的总裁蒂姆•布朗说:《设计改变一切》。



过去,人们会朴素地认为,任何精良的秩序,都是源自一项天才的设计。例如著名的“钟表匠比喻”:如果你在荒野发现了一块手表,看到它精美的花纹、精良的结构,你会立刻断定这并非由盲目的自然作用所产生,而是依靠善于设计的人类智慧制造而成。同样,具有生命属性的生态系统其复杂程度远胜于钟表,而要维持一个超级复杂系统的正常秩序,这里面,当然也存在着精巧的设计,这种超级复杂系统的设计者,就是万能的上帝。


随着人类认知水平和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步替代“上帝”做起了各种超级复杂系统的设计,如社会制度、经济规则、法律体系、甚至人类的语言和文字等。但这些人工创造的秩序,在解决某项特定问题的时候,往往又会派生出更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还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真实世界是一个拖泥带水、无比复杂的系统,无法被拆解成几条简单的原则,随意运用于任何领域。某些超级复杂系统的秩序形成,其实事先并不存在一个天才的设计。


伴随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设计成为一种职业,工作的核心是生产效率,因而关注的重心是标准化和模块化,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自然因素在环境演化中的作用。以“工业造物”理念的设计,其产品的构成要素大多都是非生命的物质,如金属、玻璃和塑料等,产品生产过程的确定性是相对明确的,所以,产品制造能够采用“设计——施工——交付”的线性模式。而园林景观设计,由于构成景观的要素大多都是具有生命属性的物质,如山水、树木和花草等,因而采用自上而下、中央强控制手段的设计指导施工,就显示出了很大的不适应性。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常出现竣工就面临整改的现象,这说明,针对具有生命属性的复杂系统,线性模式的“工业造物”设计并不适用。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科技发展减速、全球化退潮、地区冲突不断、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的当今环境。传统的经验和路径正在快速失效,人们不得不反思过去某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比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这个看似习以为常的工作程序,其实已经到了需要针对过去工作范式做出相应改变的时候。


现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大多沿用的是建筑设计的套路,而建筑设计又基本沿用的是“工业造物”的思想。工业造物的逻辑:首先是预设一个完美的产品,然后通过“完美设计,精准控制”最终实现预定目标。前提是,人必须对所有可能的变化都了如指掌,针对人类已经掌握的物质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产品的结构极其复杂,如太空飞船,人类最终似乎总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但面对具有生命属性的系统,由于人类无法穷尽所有的变化,因而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就会频繁发生。而园林景观,其实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属性的超级复杂系统。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不宜遵照工业造物的思路,必须另辟蹊径。



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无论是建造一个简单的人工空间,还是营造一处相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其核心任务,都是建立一套确定性的人工秩序。在一个具有生命属性的超级复杂系统中,因包含了太多人类知道或不知道的复杂因素,要预知所有复杂因素的逻辑关系和演变规律,对于人的能力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


不过,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进化论却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不同的生成路径:超级复杂的系统能够自发形成,再复杂的问题,系统最终总能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哪怕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经济学家哈耶克有一个著名的“乡间的小路”比喻:开始,田野上并没有路,每个通过这里的人,都会走一条自己认为最好的路线。一条路线只要有人走过,别人就更有可能沿用这条路线,当然也会有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路线。过路的人多了,田野上就会浮现出一条反复被人采用的路线,这条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乡间小路。乡间小路的形成当然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但它是许多个体分别选择、然后自然叠加形成的。它不是由哪一个权威特意设计出来的,也没有经过集体商议和规划。这条小路在许许多多的个体选择中慢慢浮现出来,是一种自然演化的结果。哈耶克认为这种浮现出的乡间小路就是自发秩序。


自发秩序有一个鲜明的优点,就是在秩序建立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强制,也不妨碍任何一个因素的自由参与。哈耶克认为,自发形成的秩序更优于人工设计的秩序。事实上,一项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在努力开启自然的自组织能力,尽量要把人的主观意愿嵌套于自然的结构之中,园林景观的营造过程要顺应自然的演化方向。自发秩序的建立,并不需要一个天才的设计,我们只需明确清晰的边界条件,保持持续不断的进化推力,然后加上足够的耐心。



根据进化论原理,当今人们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演化算法是地球上最为靠谱的成功学。但是,对于园林景观建设而言,现行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阶段明晰的线性路径,根本没有为景观的演化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园林景观营造的创新和突破,关键是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施工——交付的线性模式,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要循环交互地进行,通过迭代、试错、快跑的方式实现园林景观的营造。


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常听到: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低影响、少扰动等概念。但是,在方法论层面却没有太多的改变,所以,那些概念通常都变成形式主义的口号。尊重自然,并不是对自然毫无作为;生态优先,也不是一味地营造生机盎然的景象;低影响、少扰动,关键是这种扰动要成为系统持续演化的推动力,就是明确系统平衡发展的起始条件。


虽然,自然秩序并不需要一个人为的设计,再恶劣的环境,自然都能通过人所不知的演化,最终营造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自然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相当规模的演化空间。设计就是加速自然的进程,和缩小演化空间。何况,园林景观建设所面临的环境,大多是自然不易恢复的环境。科技哲学家凯文凯利说:人类的最终结局和命运,是人和技术的共同进化。生态能够得以大规模恢复,最终必然要依赖于适应性技术的突破。所谓生态修复,其实就是用人工的方式,恢复自然在大规模人工干预之前的自然结构和功能。


在此谈“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主要讲述的是,设计与施工的交互关系,强调用内在的复杂性,来构建一个外在简单的景观环境。就是统筹经济、生态和美学的关系,创造诗情画意能持续繁荣的系统。要建立一个超级复杂的生态系统,尽管自然浮现出的自发秩序是关键,但技术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所以在此,除了关注更大尺度的复杂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关注小尺度人工环境的建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