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山东文登花饽饽的做法「文登市属于山东哪个市」

时间:2023-01-21 09:49:06 来源:齐鲁壹点

大家好,山东文登花饽饽的做法「文登市属于山东哪个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 王震 田佳玉

在胶东地区,每逢重大节假日和喜庆的日子,花饽饽是桌上的必备品。这几年,山东馒头出圈,造型花样繁多的花饽饽更是火了半边天,市场需求很大。

文登独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独特的胶东花饽饽习俗,在不同的节日有不一样的表现内容,清明节捏燕子;六月初八祭龙王;七月初七牛朗会织女;从正月到腊月,从孩子出生到老人做寿,人们用花饽饽来表达对节日的庆贺和家人的祝福。谷雨时节的大型花饽饽是沿海渔民用来祭奠海对渔民的恩赐,祭拜列祖列宗,祝福家人出海鱼虾满仓平安无事的。百姓们都是用这种方式对节日加以庆祝的。

作为“山东省花饽饽之乡”,文登区的花饽饽产业总产值达3亿元,并吸收了大批农村妇女就地就业,花饽饽也因此成为当地的富民特色产业。

曾用200多斤面做成了三米长的面塑

在位于文登区侯家镇的山东益养德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搅面机、压面机源源不断地把面输送到案板上,一个个巧手厨娘紧接着揉面、塑型、拼装,一个个“萌虎送宝”花饽饽不断产出,蒸制30分钟后再放凉,随即又是打包、装箱、发货。“一个三斤重,我们一天能生产1000多个。”公司技术总监林荣涛说。

林荣涛的另一个身份是威海市级非遗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人。自幼跟着母亲做花饽饽,毕业于中式面点专业,成名于餐饮界各项技能大赛。

林荣涛的工作室堪称琳琅满目,寿桃簇拥的仙女、须发尽张的龙头尽显大气,金鱼戏莲、松鹤延年则小巧玲珑,数十件作品无不匠心独具。“有很多题材,祝寿、庆生、婚庆、升学等都有。只要是客户有需求,我们都能设计出来。”林荣涛说,他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是“李龙拜寿”,那是2013年的李龙文化山会上,他耗时一个月,用200多斤面做成了三米多长的“李龙王”,龙身飞旋,四个龙爪上各呈一个大寿桃,“当时是8个壮汉抬上山的,一亮相就轰动全场。”

把花饽饽做得“内外兼修”

传承人,在传承的同时也与时俱进地发展。身兼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中式面点技师双重身份的林荣涛把花饽饽做得“内外兼修”。

外,是指外形和颜色。“精致的卖相是吸引顾客的最基本条件。”林荣涛带着记者来到研发室,台案上摆着刀具、镊子、剪刀、梳子等30多样工具,“剪不同的口用不同的剪子,划不同的口用不同的刀。”他举起一把记者不认识的“铁管”,“这叫戳刀,是酒店大厨常用的,我用它做鱼鳞、羽毛、双眼皮等。”林荣涛说,塑型是个精细活,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手中发挥的作用不等,“一定要用心。稍有偏差,呈现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颜色的调配,更是一门学问。为了给记者答疑解惑,林荣涛又带着记者来到了实验室。“最早的花饽饽是用来祭祀的,所以老一辈用油漆、染料上色,这就导致花饽饽的外皮好看但不能吃。”林荣涛说,“现在我们都是用果蔬榨汁和面,保证花饽饽的任何一处都能进嘴下肚。”一个“果篮”中的“苹果”一度让记者认为这是真的,林荣涛解释:“其实,它是用南瓜汁和面,做成金黄色的苹果,再用仙人掌果粉仔细刷出红色的条纹。”在这里,菠菜汁调制出绿色、紫薯调制出紫色,红曲米或火龙果的汁液则可以获取到红色。“现在,大家都在用果蔬汁来调色,但经过高温蒸制和存放多天后,成品后的颜色区别很大。这就牵扯到了保色的问题。”林荣涛继而解释,“比如在菠菜汁中加点小苏打,在紫薯汁中加点白醋,就能使颜色更鲜亮,保存时间更久。”

内,是指美味与健康。这也是林荣涛最为注重的。“同样的面食,用不同的手法和工序,加入不同的成分,呈现不一样的味道。”林荣涛说,最基本的揉面也是技术活,揉不好不仅影响口感筋道,就连表面都不光滑;而向面中添加糖,更需慎之又慎。“当普通吃食成为商品,就必须严格遵循食品行业的标准。”林荣涛说,“很多老人患有高血糖、糖尿病,不能吃糖,孩子成长也不易摄入过多糖分,但花饽饽中少了糖就少了甜味,所以我们用木糖醇来代替糖。”

传承百年花饽饽

林荣涛也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我能做出很精美很复杂的样品,但花饽饽毕竟需要量化生产,要交由普通妇女来做,这就要求花饽饽既要美观、好吃,也要简单易做。”林荣涛的设计总监身份正是由此而来,仅益养德康食自2020年5月开业以来,他就设计了100多种产品,让前来打工的普通村妇学几遍就可学会,也保证了60多名妇女常年在此领到三四千元的月工资。

荣誉室摆满了一面墙的荣誉证书,而最上方位置的三本证书却属于林鹏。对于林荣涛来说,儿子林鹏就是他最大的荣誉。25岁的林鹏也是益养德康的研发人员,师承父亲的他整日在车间里专研,且屡获大奖。眼见着儿子整日忙碌,林荣涛很欣慰,“干这行满足两点就行,吃苦和用心。这孩子都做到了。”

传承也早已摒弃门户之见。近年来,林荣涛担任着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文登技师学校的客座教授,在校园传授传统技艺;他也在自家公司开办讲堂,对周边的花饽饽经营业户、巧厨娘们无偿教学,甚至还经常到同行的公司无私传授技法和经验;名正言顺的拜师徒弟也有上百人,有的甚至来自海南、西藏、内蒙古等地。“这门手艺不是我个人的,如果它能帮很多人创业、致富,我很欣慰。”林荣涛说,文登胶东花饽饽民俗于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真心希望能把它传下去、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胶东的饮食文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