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浅析书法审美中的生命意味作品「关于生命之水的书法作品」

时间:2023-02-03 17:09:04 来源: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大家好,浅析书法审美中的生命意味作品「关于生命之水的书法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冉隆福/文


【摘 要】 万物的生命运行状态形成了特有的生命气象。书法中的思想品质和审美价值思考具有着哲学意味的生命契机,而其中的情感表现,以及内在结构秩序的合理谐配更贯穿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精神。书法形式的表现和趣味追求也在有意或无意表达了对其生命意味的展现和对内在书法生命品质的阐释,而创作实践则多体现了主体对生命价值以及生命节奏的内在感知和精神观照。

【关键词】 空间;表现;气象;趣味;生命意味

万物构成的规律变化形成了具有生命意识的内在结构秩序。而书法通过点、线的结构空间关系阐释了这种生命美学精神,它通过不同书体揭示了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书法中的文化意义一方面或是基于这种关于书法生命含义的价值而言的。书法的生命运动,其形式美是在线的对比变化中反映了一种关于生命运动的节律美,因其运动过程中的形式变化形成了有意味的书法时空观。所以如何探索书法内在的生命表现,也多从点线以及在空间的结构变化中去体验和感知其书法的生命内涵。可以说点线中或是暗示,或是提炼,或是表现,而这其中又确乎贯穿着丰富的生命品质。如何寻求这种书写表现形式的内在生命美,更重要的是从一种能量运动——势的运行,去把握和体现其内在的生命要义,而书法中的生命意义是一个宏观概念,但是它又存在于书写的每一个点画的能量关于势的运动当中。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书法的重点就是从本质意义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和反映人的生命美学价值思考,线的形式是在遵守个性表现的同时,又在强调天人融通的前提下所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和谐——物我交融。书法中生命力的表现在于强调对自由思想的崇尚以及个体创造力的展示,去暗示和传达一种特殊和富于情感意味精神的生命哲学境界。

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其价值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在和谐中的生命价值意义。冯友兰的四种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的天地境界即“天人”相和谐、融通的境界,而书法美学中的和谐美也正是基于这种“天人”“物我”基础上的和谐与共融。

哲学中颇有价值的就是对人生境界的感悟与阐发,这不仅是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同样也是书法艺术所要表达的重要内涵。在书写过程中我们需要营造丰富的生命氛围,其意、其境、其格均呈现其深远的生命意趣。可以说书法重视生命,重视情感体验的真境,同时还在于超越有限的形式空间,而获得对生命理想的追求。唐宋以来,美学中重神轻形,以及六朝的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思想,到后来明清两代又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趣味,这些审美理论实际是在慢慢探索对于生命价值关于“神”的审美价值思考。神形统一、以形写神等涉及到书法的生命意象问题,而书法的生命价值思考主要反映在形式的审美表现中,这也是对“不似之似”理论的释解。书法的魅力在于给人以丰富的情感暗示和联想,而不是简单的规范与技巧展示,其线条应给人以流动的内在美:有短暂的、有丰富的、有凄婉的、有沉厚的流动,在这些流动的线的美感中,会流露出一种对于生命美的启示。关于书法美的生命意味是用特殊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美的线条和美的结构空间。


一、线的表现意义

书法以线为中心,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生命精神已然隐藏在这些线条的提按变化过程中。书法图式的意义正是通过线来体现深邃的生命精神,而线的形式美构成了富有意味的“书象”。其“象”传达了书法中人文的、本质的内在生命意味,这种内在的生命意味首先往往通过线条中的神、气、血、肉反映出来,如“到宋代,苏轼于骨肉之外又加了血、气、神三项: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其中骨肉血的结合突出了生命的内在含义。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又把筋骨血肉与关于技巧的实践结合起来:“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峰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而在实践中把对书法的生命思考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筋骨血肉所对应的是峰毫与水墨,峰毫在于骨力,水墨在于韵致。这里实际为书法中的线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书法的线条要表现出筋骨血肉的生命意味。而筋骨血肉正是生命精神面貌的反映,如金文有一种深邃流动的生命美,其线有瘦硬凝练的美感;石刻文字呈现一种古朴的生命气象,有着沧桑高古的精神气息;在帖学法书中表现出一种近乎纯粹的通过笔法所呈现的笔墨韵致,富于情感的表现意义:这些通过线条所综合反应出来的生命精神给以我们无限美的享受。然而线的精神主要由充满运动能量与思考力的人来完成:充满生机活力的人再把智慧与生命情怀通过书法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就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线的生命形式美。所以谈到线的生命活力更需要反观其自身学养、修为等内在的品质因素,从本质的精神思考中去寻找书写表现的内涵,而后遂以我之精神灵魂感通万物,而发于线条的美感中。

“修其身”表现为强化其学问,养其情,体其性。而在书法中更体现为对书论、书史的专研,对哲学思想精神的解读,对诗词、戏曲文化的参悟,以及在生活中的磨练。若专注于此,便能静逸安适,所说的“读万卷书”即对书法中线质思想参悟以及线性思想文化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生命意义在于创造,而创造也是有效生命运动的结果,生命表现的价值遂在运动中实现,而书法创作,正在于寻找这种具有创新审美精神的价值存在。这里所说的线一方面也主要是寻找一种独具审美意味的充满生命意识的线,如颜真卿表现了雄厚深沉的线质,苏东坡表现了醇厚而俊爽的线质美。丰富的文化知识是“线”表现出生命思想的来源和重要基础,学养深厚,并以学理为根基,则线会出现出神奇的变化以及丰富的联想空间。通过对书学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又会进一步强化其内在的文化品质,给欣赏者带来美感和愉悦。


二、关于书法空间的生命说

一方面,我们说线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好理解,但是空间也具有书法生命的精神意味却不好理解。书法的空间概念一方面因于汉字的结构含义,一方面又在于字外的意味空间。在楷书中关于结构空间有非常多的论述,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如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就主要解释其结字之法。

结字之法主要从中国文字本身的特点而逐渐演变而来。汉字为方块字,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在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其基础上构成了丰富的结字法则,如六书虽是造字法,但却体现了空间的构成理想。文字的基本构成规律反应了一种民族思维习惯,书法以汉文字为基础自然也表现了这种文字的特殊优势,而在书法的形式美感中,形象的表现可以说是文化思想的迹化。现在再具体谈一下其空间思想所具备的生命特征。

在汉字的构成中,有上下、左右、左中右、包围等结构关系,还有独体字。在这些结构中,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组合空间。虽总体看虽是方块字,但是又有不同的位置变化,如左让右、右让左、上盖下、下承上等基本关系,而不同的位置关系又形成了丰富的哲理和构成意味。

再就是理论上的构成关系,是通过收放、松紧、虚实、疏密等矛盾对比来完成的。这些对比关系又可以转化,如“江”字写成左放右收,也可是左紧右松;“古”字可以写成上放下收,也可写成上紧下松;“法”字可以写成左疏右密,或左实右虚;“形”,可以写成左密右疏,或左虚右实。从单个笔画来看,每一个字里面甚至在两个笔画之间,又或者是一根线条中都存在着松紧、虚实、疏密的微妙关系。一个简单的笔画“一”的起笔处是紧,在调整笔尖后行笔的过程又是松,收笔又略紧,这就导致了一种单纯笔线中也有一种松紧的结构关系。再如两个笔画间也存在一种虚实、疏密关系,如一长一短,一粗一细皆反映其虚实松紧的变化道理。若再加上书写时作者有效的技巧控制,那么实际情况的变化就会更多。

如其所说,在书法的空间中所蕴含的生命美学主要是通过强弱、黑白、虚实等具有矛盾的对比关系来形成,又从对比中产生其运动变化,由运动的各种细微关系而形成丰富的节奏韵律。中国书法形式中具有一种独特的空间表现力,或称充满节奏的审美空间表现,它是时间和独特的空间两相结合而构成的具有生命意义的形式空间。这个空间是充满气化流动的运行空间,反映了生命的节奏规律。书画中通过点线的统一呈现出空间的丰富,只不过书法的点线空间归于有意味的意象空间,而中国画通过透视关系,物象的比对关系,聚散组合的关系,点线的节奏关系形成了一个新的意境空间。这里面的节奏感是充满表现意味的,反映其艺术家关于生命的价值思考,并融入了关于审美价值思考的生命精神。书法的生命空间意义需要心悟其空间关系并灵活驾驭这种充实而灵妙的空间关系,方形成其具有生命思想意味的理想空间。总的来说,中国书法艺术创造的空间是一个灵动的生命空间,与现实空间有差异也有联系。现实空间倾向于物质,而书法中的空间更需要对精神生命思想的参悟。

艺术空间是一种具有生命的行为的表现空间,书法即如此。书法形式美是在虚实、阴阳、动静、黑白的空间关系中反映出来,超越具体的时空而又在时空中展现,所反映的生命气象与生命哲理就是在这个空间中形成并酝酿起来的。在中国文化中,书法的空间意识或受佛家“空、无”思想以及道家“无为”“自然”思想的影响,也有儒家思想的厚重、绵密等思想的渗透。怀素、董其昌、八大等人的书法空间具有“空无”的思想内涵,而王羲之的书法空间正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妙境。颜真卿的书法反映了一种积极进取而充满张力而又厚重的书法空间,这正凸显了儒家思想之所在。由上可知,书法空间便是一种充满“灵想”和生命意味的空间,超越了现实具体存在的空间意义,而表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大化的、精神的、结构的、灵魂的、理想化的审美精神。


三、书法审美理想的生命化(一)意的表达

王夫之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与自然世界相统一,人一方面通过感官去认识现实世界,一方面又通过理论思想如“气”去感知和演绎其精神世界。生命意义的传达是书法美学中一个重要课题,对情感、思想、品质的演绎丰富了书法美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线的表现,还是对空间思想的丰富,最终都反映了丰富的书法美学。审美理想的追求无外乎先立其意,这个意主要是一种对意趣、意境、品质的表现力,而并非简单的技巧。若创作一幅书法作品,需先思考每一点画的位置安排和结构的个性化样式,以及章法的特殊要求;再通过黑白空间的对比、力量的轻重对比、聚散分布等形式趣味的表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尽情发挥和表其主体精神关于生命美体现的价值追求。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坦荡、磅礴、精深、深邃、宁静等无不体现着丰富的生命哲理,也呈现出书法丰富的写意韵味。

传统哲学是一种充满思想哲思的学问,从中包含了“达其意”“表其情”的个性生命价值表现意义。“意”以生命精神为基础,没有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也不可能有丰富而敏感的宇宙情怀,也不会有丰富的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如其说,“意”的意义在传统“气化”思想中有所表现。“气”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气是物质,是能量流,它构成了宇宙万物。气聚则物生,气散则虚空。物的精气神以气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物的精神随之内敛凝聚,合为一体,神形合一,遂构成物的能量运动。可以举例用水的运行思想来表达其“意”的要旨。物质的运行如同流动的水,“水”的思想意义代表了流动和运行不止的活动,其物体形象的变化,也如水之流动变化形态。事物的每一个形体都是在变化着的,书法作为万物精神活动的一个哲学反应,它的线和结构是在变化着的,呈现一种流动的运行状态,却不是一种具体的存在形态,如不同的书体以及每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所以书法的结构是一种不确定的形体———一种运动形态的形体,现代的书法创作在结构中尤其表现了这种结构变化的不确定的可变性。在黄宾虹的山水画作品中,那种流动运行的状态正反映了一种关于对结构空间的生命运动思考,而黄的书法结构亦如此。水的精神如从形象上升到哲学,它反映了从物到意到理的发展过程,老子说“上善若水”也主要说明对“水”的思想所引起的哲学思考,而这其中又具有丰富的关于流动变化的生命特色。就书法来说,“气”“水”的引申意义能使其“化”,这个化的意义在于能像它们一样变化、法变,所以推演出书法中所追求的变化和深化,“‘化’之一字,正是中国艺术文化的最上等法,根本大法,是法的大成和超越,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藉此而显现,因此,中国艺术传统的化境为至境。但必须仔细甄别的是:有法而化和无法而为。”

生命意识的强化推动着书法中线条出现一片生机,并表现在书法的骨、神、力、趣等思想当中,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书法中的生命规律也在和谐、变化、共进、联系等关系中得以演绎。其上所说“气化流动”实际贯通着因果、繁简、深浅、阴阳、虚实的哲理变化,其中的“差异”或“不等”是“气”运动变化的条件,所以书法中各种线的差异和空间的不等正构成了生命运行的内在基础,相反也体现了丰富的书法生命精神。

(二)关于人格的生命意义

对于书法生命表现的精神价值是提炼一种具有思想品质的审美意义,其中主要在于其审美中的人格力量。崇高的人格素养不管是悲,还是苦,或是于旷达中均保持其正直的操守。用书法表现情感,抒发其感想,而书写过程中多有复杂的变化心态,其状态正如“文士多愁人,总想逃避忧虑,然而忧虑或跟踪、或迎候,称为笼罩着作家无所不在的幽灵。”这些复杂的思想行为突出了书法表现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忧虑、苦难正是艺术家成长的土壤。有了或苦、或忧的生活阅历,其作品中或有一种独立特行的思想旨趣,如诗人之杜甫书法之杨凝式,在书法中正是这种多愁善感体现了情感的重要内涵。而人的修为正是在这种阅历与实践中不断锤炼出来的人格修养,书法在形迹上更反映了一种人格修为的深邃与朴厚的情感趣味。线在通过曲折回环和连绵不断的节奏感中演绎了苦涩、沧桑、曲折、磨练等思想内容。书写中的生命哲学在于运其所学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生命形象,从而演变成笔象而构成笔迹,也折射出有意味的生命哲思,并在书法形式中发挥联想并构建起丰富的意象空间,建立起宏观而深远的生命意识空间,以达到关于书法生命美的形成。在追求书法生命表现的思想过程中或充满了感伤、有的充满了豪迈、有的充满了雄强、有的充满了空灵、有的充满了超逸式的精神放逸,这些精神又在作品中常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旨趣。尽管书家各自禀性不一,但是在作品中表现和追求生命的意趣却是一致的。

生命中高尚的、进取的、超逸的人格理想在书法中推动了一种充满创新思想的,不息的,贯通天地运行的德的智慧,其中的“德”是包容、是正气、是品质、是智慧,其精神又表现在书法的生命价值当中,反映了书法本身就是物我生命精神气象的缩影。书法是艺术,但是思想基础确是人格、性灵、学识与境界。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表现了超迈而舒缓的人格倾向,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所呈现的却是一种悲壮的人格气象。

而在书法中又如何体现出一种鼓荡的运动的生命人格精神?书法中通过线条的提按转折的用笔方法,以及在通过笔线的节奏律动表现出了丰富的生命意味。除了线条,还有结构的奇特变化也能增其生命运动表现的魅力,这也是书法结构的丰富变化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种视觉冲击的原因,所以结构空间的生命意味表现更是体现了对生命空间的价值思考。对于人格表现还有一种就是追求书法趣味的神秘与趣味感,这种神秘在书法中是通过一种对于书法意象表现以及意境的营造而反映出来的。


四、书法的生命美学思考

书法表现了一种高度的趣味美、抽象美、空间美、意象美,而尚简洁与生动、深沉与内敛,如草书表现了简洁的、形式的、抽象的生命意味,而楷书反映了庄重的生命气息;对于隶书,则表现的是醇厚、朴拙的生命美。可以说不同的书体、不同的作者也多具其不同的个性生命精神气象。

在对法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有一种境界就是浑融,而其美被称为浑融美。其意义在于和谐与融洽、博大与深沉,笔线中各种节奏关系融为一体而处于一种调和状态。浑融是一种和谐而从容的大美,是在冥冥中有着独立且运行变化的大美。而在诗中出现的淡雅、宁静、透辟的意境也体现了这种与天地相融的大美,就是在水墨画中那种淡淡的冲和之气,飒飒落落,更是浑融意趣的写照。

从历代美学思想中去了解书法生命美学的特点,从而揭示书法美学的基本规律。先秦《诗经》:硕人之美;孟子:充实以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司马相如《上林赋》:巨丽之美;许慎:羊大为美。到了魏晋南北朝,刘伶: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可以看出,传统美学追求充实、博大、自然、浩荡的美,反映了壮阔博大的宇宙生命精神,这种状态下构成的美是其朴素美、壮而大之美。

当然也有小巧的美,如追求小家碧院,亭亭玉立的美。这是一种追求以小为特点的美,如六朝开始的一种以小为美。南朝庾信的《小园赋》构建了一种小的艺术观,中唐以后,这种小巧玲珑,构图精致越来越受到人们所喜欢。书法作品如小品也追求这种案头的小趣味美,其美在于以小见大,以追求纯净简洁而无穷之美为主。总的看来,不管是大美,还是小巧美,其中都融入了一种生命美学,而在书法中这种小而精致的美也反映了传统书法美学中的重要意义。文人思想的崛起,山林文化为人们所推崇,隐逸思想的发展,这种以小见大的审美趣味更体现出士大夫追求内在审美的生命精神。书法中线条的流动既是纵横驰骋思想表现的缩影,也是“小巧玲珑”生命品质的展现,由对小和大的思想趣味突出了书法中博而远的生命美学。“以观沧海”的大美和“庭院楼角”的小美把广袤的天地浓缩到一幅书法作品中,又把一笔一墨拓展成为反映生命气象的意味图象,通过一种“比兴”手法呈现的作品正表明了书法中主观思想表现的重要性。如书法的点,虽小但是意义深刻,一横虽短却气象万千。古人向往那种大自然的林间美趣,遂以方寸中见天地,以一点一线浓缩其造化与人生哲理而表达了丰富的生命美学。“大美”和“小美”还体现了与天地相融洽的生命美,如“艺术的本源性与造艺者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艺术家不仅仅法天,而且可以把自然的疏忽弥补过来———胜天,还可以达到天艺溶化的更高境界——通天”反映了天地相容的融洽美。

在书法美学中,有一种审美思想或称古拙美,即常说的大巧若拙的美,它是一种质朴的、本质的具有民族精神意义的美。而在艺术中怎样体现和反映这种美?在现实中被称为朽木、和丑石的物象到了艺术中却成了一种稀罕的审美对象,其所反映的就是一种古拙美。书法中“万岁枯藤”“老辣朴拙”的美就具有这种古拙美,而这种具有质朴精神的浑融境界或被称为老境。老境是贯于天地中的更深一层境界,它是融化了新与旧、真与善等思想的一种内敛、厚重之美的写照。老境美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博大的圆融,书法中所追求的化境或人书俱老即是这种老境。书之老境一方面表现了心境的冲和,一方面也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关怀,而这种美即是一种突出了拙中藏巧,深邃如古音,略带忧伤、苦涩的一种充实的大美。在暮鼓晨钟、秋色寒波、荒山古寺等物象的启示下更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老境美,而书法中的老境也是通过这些物象的提炼而呈现一种意象,从而反映出一种书法生命中的老境美。书中的枯笔、焦墨的运用促进了这种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实现,如其中的丑拙、古辣等意象是人们比况独特生命意识而关于老境美的一种表现。总的说来,书法中的自然美、高古美、老境美又无不体验着书法生命美学的存在。

宇宙中充斥着一种质朴的生命大美,而生活与大自然也贯穿着这种大美,在对于书法精神表现的过程中,一方面也以表现和揭示这种美为目的。就个体而言,心灵之变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经验与感觉,欲望与现实,内在与外在,可以说矛盾本身构成了生命运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书法即通过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以及在协调心灵矛盾的过程中展现出书法表现的价值含义。

书法中的生命美,往往又存在于一种思辨的、内敛的精神中,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神的关系表现在人对自然存在着充满敬畏的神秘感,并获得一种支撑心灵变化的力量,在甲骨文、大篆中常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内在生命与外在世界的协调,重点在于与社会道德生活秩序的建立,比如仁义、友善、和蔼、奉献等思想因素,在楷书中常反映了这样一种秩序。道家思想研究宇宙中本体意义的道,反映了性灵的洒脱与自由,其思想在行草书中能体其存在;佛家的思想深邃并强调对生命理想的解脱而呈“空”的要义,而在书法中往往表现于禅境。


结语

内在生命理论对于书法来说是根本的,并在虚静、超脱、空灵的生命美中得以实现。而书法中的生命意识是通过书法中的线去体验,并感受其深沉的意趣,并通过空间的转换和笔调的传达从而表现那种关于生命美学艺术旨趣。书法的形式趣味反映了我们用心灵去体会那种极高的节奏韵律——生机、生趣、超脱、表现等价值,仿佛在感知那种生命中的一片至简至纯的生命精神——妙悟与心境。中国书法的价值是品质、是浑趣、是气象、是妙理,而谈笑、风神,而气度又自在其中;它不是量化,而是感发,是生命精神的趣味呈现,而作为人格精神意味的从容自适与思想的超脱解放等正是书法创作中所要表现的思想之一。

书法是智慧人生感受世界与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体验生命美学的一种审美渠道,虽关注形迹,却更贵于精神诉求。情性之品质的提高与审美视觉的推动使心灵审美进一步扩大并完善。其书法的生命表现在于:胸中蕴含其精神素养,与古人沟通,与今人论及;超越时空,打破局限与成见以及世俗观念的美丑;跨越名利、欲望,遂能感悟书法中的生命真境。

(原载于《黑河学刊》 2021年第2期)

[参 考 文 献]

[1]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3-26.

[2]冉隆福.山水画中的文化思考——兼谈创作[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05).

[3]钱钟书,舒 展.钱钟书论学文选[M].广东:花城出版社,1990:254-409.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