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新霓裳羽衣舞是谁创作的管弦乐曲「《霓裳羽衣曲》中国舞蹈的巅峰之作的背后 盛世歌舞 乱世兵戈 」

时间:2023-02-04 17:41:05 来源:明史明今

大家好,新霓裳羽衣舞是谁创作的管弦乐曲「《霓裳羽衣曲》中国舞蹈的巅峰之作的背后 盛世歌舞 乱世兵戈 」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言

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其实歌舞与兵戈不也是盛世歌舞,乱世兵戈吗,毕竟歌舞升平,一直都是用来形容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只有在盛世,人们才有精力和时间来完善和表演舞蹈,才可以走向巅峰!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正如《霓裳羽衣曲》是我国古代舞蹈的巅峰之作一样,开元盛世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巅峰盛世,而《霓裳羽衣曲》就是诞生在这个巅峰时期。

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历程,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中国舞蹈伴随着华夏民族的诞生,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是与祭祀和战争有关。

在中国远古时期,舞蹈一直起着祭祀先祖的重要责任,据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就有纪念伏羲氏的《扶来》,有纪念神农氏的《扶犁》,有歌颂黄帝的乐舞《云门》,有歌颂帝尧的乐舞《大章》,有歌颂帝舜的乐舞《大韶》,有歌颂帝大禹治水的乐舞《大夏》。东部夷人氏族少皞、颛顼、帝喾,分别有乐舞《九洲》《六茎》《九招》等。

华夏始祖炎黄二帝曾与蚩尤部落大战于涿鹿,遗留下了头戴牛角相抵作戏的古代武舞,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也留下了“刑天舞干戚”的原始武舞遗存。

所以说远古时期的中国舞蹈是以祭祀和记录战争为主,是远古先民崇拜自然,祭祀先祖一种仪式。

奴隶社会,中国舞蹈开始进入追求声色时代!《六代舞》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

夏启即位以后,打破了舞蹈用于祭祀祖先的惯例,变成了自己享用的物品。夏启在大乐之野(或天穆之野)举行了盛大演出,将曾经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的乐舞《大韶》,据为个人享用。至此,舞蹈的发展结束了它的原始祭祀时代,开始进入追求美观的声色时代。

到了周时,宫廷设立了相应的乐舞机构,专门掌管乐舞礼仪事宜。这套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是《六代舞》(又叫《六舞》)和《六小舞》。《六代舞》包括:黄帝的《云门》(又叫《云门大卷》)、尧的《大章》(又叫《大咸》)、舜的《大韶》、禹的《大夏》、商汤的《大■》和周武王的《大武》。

《六小舞》包括:执道具的舞蹈《帗舞》、执鸟羽的舞蹈《羽舞》、执牛尾的舞蹈《旄舞》、盾牌舞《干舞》、插羽饰或执雉尾的舞蹈《皇舞》、徒手舞蹈《人舞》。这些舞蹈是原始舞蹈的继承。主要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也用于祭祀仪式。

西周“制礼作乐”推出的《六代舞》《六小舞》,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雅乐舞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

雅乐舞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舞蹈走入了正规的发展道路。

封建社会,中国舞蹈开始进入表演性舞蹈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以及雅乐舞失宠,随之而来的是从各地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表演性舞蹈,被统治阶级所喜爱欣赏。

史籍记载,燕昭王时,“广延国”舞女旋娟、提嫫身怀绝技,擅长表演舞蹈《萦尘》《集羽》《旋怀》,她们身肢柔软,体态轻盈,在铺上四五寸厚香屑的席上跳舞,竟“弥日无迹”。

到了汉时,雅乐舞并没有在“礼崩乐坏”之后销声匿迹,反而延续了以前的精华,产生了女乐歌舞表演这一表演形式,在汉代宫廷大为盛行。

史籍所载“公卿列侯亲属近臣..设钟鼓,备女乐”“豪人之室..奴婢千群,..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在这种情形中,自然产生不少杰出舞蹈人才。

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擅长表演“翘袖折腰”之舞。

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赵飞燕,擅长特殊舞步“踽步”,走起来“若人执花枝,颤颤然”。

而此时在安定繁荣的社会条件下,汇集七国的舞蹈文化和其他表演方式,在汉代产生了新的表演艺术“百戏”(有些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杂技)。

由于受到“百戏”影响,所以汉代的舞蹈具有很强的技艺性,多穿插在“百戏”中表演,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盘鼓舞》和《七盘舞》。汉代舞蹈以汉服的长袖为主要的表演内容,舞人穿薄如蝉翼的长袖舞衣,腰肢纤细,舞动起来轻盈舒展,正如汉代史籍所描绘“表飞縠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抗修袖以翳面兮”“搦纤腰而互折”,这类舞蹈有《长袖舞》《对舞》(双人舞)《巾舞》(以巾代袖,转环飞舞)。

《盘鼓舞》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技巧。舞蹈时,伴着音乐歌唱,姿势动作“乍续乍绝,连翩络绎,裙似飞燕,袖如回雪”,动态“进退无差,若影追形”。其中有高难度的腰肢技巧,正如史籍所描写“曾挠摩地,扶旋猗那”“漼似摧折”。

《七盘舞》,舞人在盘上飞舞,具有高难动作技巧。各种手执武器乐器和道具的舞蹈,也重在表现动作与技艺的结合。舞蹈中大量使用长袖长巾等,丰富了舞蹈动作语汇。

“女乐”舞蹈中运用眉目传情和飘逸轻盈的神态及体态,使汉代舞蹈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审美特征。

汉代舞以“百戏”为基础,发挥各种精湛的技艺,各种各样的舞蹈全面展开,体现了汉代舞蹈蓬勃向上的泱泱大国气象,在这个时期俗乐舞达到高峰。

汉开西域,从此西域舞蹈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开始与中原舞蹈融汇交融,在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给中原文明带来毁灭的同时,也带来了少数民族的舞蹈。

经过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表演性舞蹈艺术,经过不断完善和提高,到最后的唐朝,自南北朝时期而来的乐舞文化交流融合大潮和日趋独立化的表演性舞蹈,终于在唐朝达到了舞蹈的巅峰。

唐代舞蹈经过融合成为独立舞蹈艺术形式,为舞蹈的巅峰时刻打下良好的基础

唐代社会繁荣昌盛,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开放宽容,气象恢宏。与以往各历史时期舞蹈发展所不同的是,舞蹈在唐代是以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摘取了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冠。它既不像周代雅乐舞那样,依附政治,也不像汉代舞蹈那样,融于“百戏”,而是以独立的艺术品种,占领唐代社会的艺术舞台。

唐代舞蹈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观赏娱乐的小型舞蹈如“软舞”和“健舞”。一种宫廷宴享典礼活动中所用的大型的“燕乐”。

“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

“健舞有以快速轻捷的旋转动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胡旋》,以腾跳动作技巧见长,舞步急促变化的《胡腾》。

“软舞”有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的《绿腰》,“翩如兰苕翡,婉如游龙举。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正是描绘的此舞。以乐声如鸟鸣般优美动听的《春莺啭》。

“软舞”“健舞”中都的以“细腰偏能舞柘技”“花钿罗衫耸细腰”“翘袖中繁鼓..长袖入华裀”来形容的《柘枝》。


隋朝时期,宫廷集中整理了南北朝以来的中外各族乐舞,制定宫廷“燕乐”,隋炀帝时制定了《九部乐》,唐代宫廷继承了隋朝《九部乐》,制定了《十部乐》,即《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其中《燕乐》《清乐》是中原传统乐舞,其余皆为其他民族乐舞。可见,隋唐时期宫廷宴乐,主要是地域风格的乐舞汇演。至此,南北朝以来的乐舞文化交流融合,得到了完整的汇集整理,形成大型完善的乐舞体制。唐代宫廷在宴享典礼中,成套地搬运演出这些乐舞,还设立了相应的礼制规格,由专门的机构太常寺管理,不遵守礼制规定将受到惩处。沿用了传统雅乐舞的管理体制。十部乐,充分反映了唐代开放宽容的时代精神,对前代优秀的中外乐舞的包容和接受,体现了唐代乐舞的繁荣景象。

《破阵乐》是传统武舞的继承和发展。此舞根据唐太宗李世民所绘制的“破阵乐图”编排。舞人披甲执戟,表现了战阵生活内容。以群舞形式表演战阵队伍变化,音乐具有龟兹乐风格。唐太宗李世民所绘制的“破阵乐图”,算得上是最早的舞谱雏形。

《圣寿乐》歌颂唐高宗和武后(则天)的乐舞。运用上百人的队形变化和舞人服饰变化,摆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祚弥昌”16 个字。可见当时舞蹈具有很高的编排水平。

唐代舞蹈的发达,还进一步体现在乐舞形制的完善成熟方面。古代舞蹈往往是舞、乐、诗的结合,所以称作乐舞,而在唐代,它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唐代乐舞大曲就是这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唐代大曲是在继承汉代“相和歌”“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吸收西域乐舞形式,进一步创新而成的。它是一种大型乐舞套曲。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散序”是乐器演部分,“中序”是歌唱部,“破”是舞蹈部分。每一部分又有细致编排。歌舞相融,独舞群舞结合,独奏合奏相伴。节奏情绪是由慢渐快,由抒情至热烈的发展。音乐、舞蹈和器乐的许多精彩节目都纳入其中,集歌舞乐之精华。

这一切为《霓裳羽衣曲》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做好了一切准备!

《霓裳羽衣曲》集唐代宫廷音乐和舞蹈的大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巅峰之作


《霓裳羽衣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据《杨太真外传》载: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也。故刘禹锡有诗云:"伏睹玄宗皇帝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主要描写的是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故事,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据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一诗中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集唐代宫廷音乐和舞蹈的大成,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巅峰。由李隆基作曲,杨玉环作舞,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场所排练,李隆基建立了一个梨园,经过长时间赶排,舞蹈终于完成了,在一次重大节日上有了演出机会。当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 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这让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看杨玉环看的,毕竟这位才是c位)。

《霓裳羽衣》共分三阙。第一阕是:“骊珠散迸入拍初,惊云翻袂影,飘然回雪舞风轻,飘然回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第二阕是:“珠辉翠映,凤翥鸾停。玉山蓬顶,上元挥袂引双成,萼绿回肩招许琼。”第三阕是:“音繁调骋,丝打纵横;翔云忽定,慢收舞袖弄轻盈,慢收舞袖弄轻盈,飞上瑶天歌一声。”从文字里就可以看出来,此曲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大家可以尽情的想想一片仙山楼阁,有着仙女在其中飞舞,应该是多么美丽的场景,尽情的想想,有多美丽就多美丽的去想)。

又是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所说,“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看来白居易很可能参与了整个舞曲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也不知道在他的诗中,我们能否再现那份出尘的美丽”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宁裳羽衣曲》诞生就是巅峰,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巅峰之后也许面对的就是衰落,它还没有向更多的人展示它的绝代风华就失传了。

盛世歌舞,乱世兵戈,《霓裳羽衣曲》的悲惨命运

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虽然唐王朝最后平定了“安史之乱”可是“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

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节度使逐渐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不服朝廷管理。这些方镇有的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有的不入贡于朝廷,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没有终止。

安史之乱,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横征暴敛导致的是农民起义不断,战乱横起,各地也再无安稳的生活。

安史之乱使得边疆不稳,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也失去了与各民族的交流。

安史之乱给文化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在这场动乱中大量的文化古籍失传,而这其中就包括《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导致的最大结果就是乱世再次来临,各节度使不服从中央的调遣,各自征战,给本已经残破的社会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这场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引发的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战火席卷天下,成为整个大唐王朝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其中就包括了中国舞蹈,从此之后中国舞蹈走向了下坡路再也没有走向巅峰。也只有在盛世的时候才会出现像《霓裳羽衣曲》这样的绝世舞蹈,可惜,盛世之后就是乱世,而舞蹈也随着乱世的到来而毁灭!

霓裳羽衣曲的短暂现世和遗憾结局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曾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但是在城破的时候被李煜一把火烧了。

如今我们见到的《霓裳羽衣曲》是由已故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根据敦煌藏经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以及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与宋代词人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乐曲组合再编而成。

《宁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是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它残缺了,可是并不能否认它的绝世风华。

唐代舞蹈的繁荣盛况,充分展示了舞蹈艺术的成就。唐代舞蹈之所以能登上古代舞蹈艺术的顶峰,在于唐代舞蹈是以纯粹人体形式为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段,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品格登上艺术舞台。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舞蹈在唐代发展得最为完善。

结语

自唐以后,中国舞蹈就是巅峰再无超越,一方面是因为宋以后戏曲的诞生,舞蹈的表演艺术地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缠足的盛行。自五代时起缠足之风盛行的一千多年里,中国便再也没有真正的舞蹈家了。因为女子一旦缠足,如何能表现出汉之长袖、唐之霓裳的炫妙舞姿?三寸金莲,立足尚且不稳,走路还要扶墙,这样又如何能跳出惊世舞蹈!

中国歌舞最辉煌的时期就在汉唐,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也融入了汉唐气象,恢宏大气,美轮美奂。汉唐舞蹈之所以如此的辉煌,正是源于汉唐盛世所带来的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

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美轮美奂的舞姿,都被汉唐一网打尽。而唐朝却将这份曼妙的舞姿发挥了到了巅峰!

参考资料《旧唐书》《中国古代舞蹈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联系会删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