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故宫的大国工匠「故宫群」

时间:2023-02-07 15:17:09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故宫的大国工匠「故宫群」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故宫专家在修复青铜器。

《大国工匠》丛书

雷虎 波音 著 阮传菊 摄影

北京出版社

临摹古画。

青铜器焊接。

□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今天说起“工匠精神”,人们常会想到精密机械、高端制造,其实,“工匠精神”还有另一种更加古拙文雅的体现。

《大国工匠》丛书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是为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而策划的,共编写10卷,将上百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故事分别编入其中,让那些湮没于民间,甚至于几近失传的非遗技艺呈现在读者眼前,彰显中华民族特有的匠人气质、匠人风范,宣扬工匠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唤起读者对传统手工艺的珍视和保护。

■ “文艺织彩绣 金雕器复新”

《大国工匠》共分10册,每册单名一个字,分别为《文》《艺》《彩》《织》《绣》《器》《雕》《金》《复》《新》。合起来,可谓“文艺织彩绣 金雕器复新”。

《文》:介绍了与文字、笔墨纸砚有关的10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金陵刻经、雕版印刷、饾版印刷、徽墨、小岭宣纸、丹寨皮纸、香格里拉东巴纸、端砚、苏州折扇。

《艺》:介绍了10种与曲艺艺术相关的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斫琴技艺,宣卷、侗族大歌、云梦皮影戏、茶馆曲艺,琵琶、通道芦笙、箫笛、侗族牛腿琴、二胡制作技艺。

《织》:介绍了10种与织造相关的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云锦、宋锦、壮锦、缂丝、侗锦、西兰卡普、北京宫毯、侗布、苗族花带、梭制作技艺。

《彩》:介绍了10种与颜色有关的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桃花坞年画、秦淮灯彩、国画颜料、醴陵瓷、惠山泥人、绒花、风筝、滩头年画制作技艺,草木染、苗族蜡染技艺。

《绣》:介绍了与刺绣有关的10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苏绣、广绣、蜀绣、湘绣、京绣、苗绣、刺绣荷包、虎头鞋、百鸟衣、马尾绣。

《金》:介绍了与铜器、银器等金属器物有关的9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楚式青铜、铜炉、白铁皮、永康锡器、苗族银饰、花丝镶嵌、抬凿錾刻、熊氏珐琅、金银错。

《雕》:介绍了10种与雕刻有关的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北京玉雕、北京雕漆、北京砖雕、江南竹刻、光福核雕、泸溪傩面具、微雕、南红、东阳木雕和地戏面具。

《器》:介绍了与瓷器、漆器等器物有关的10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京彩瓷、景泰蓝、紫砂、鼻烟壶、扬州漆器、万安罗盘、木船、夜郎谷、竹蒸笼。

《复》:介绍了与文物修复有关的10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古书画修复、青铜器修复、木器修复、丝织品修复、陶瓷修复、漆器修复、钟表修复、镶嵌修复、唐卡修复、书画临摹。

《新》:介绍了与传统技艺的现代革新有关的10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马球、京扇子、铁皮玩具、叶放造园、苏派盆景、蜡染、新纸艺、土布、苗绣、苏作家具。

单单是看这些名目,就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里,竟藏着这么多宝贝!这里,就从《复》中选择2种工艺来展示。

■ 临摹与赝品 真伪存心间

对前人书画的研习与临摹,是中国书画技艺的一部分。东晋画家顾恺之通过临摹前人绘画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技巧,顾恺之自己的名画也被后人临摹,比如现存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专家们普遍认为其实是隋末唐初的摹本;他的《洛神赋图》其实是宋代的摹本。

宋代设立了官方画院,聚集名家临摹古书画,宋徽宗赵佶亲自挥毫,临摹大量前人绘画作品。至今存世的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等名作,正是宋徽宗命令画院中的画家临摹复制的作品。后来,人们为了保护书画艺术品原件,或者出于传播和借鉴技法的目的,往往采用临摹的方法制作副本,这并不是有意作伪。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出现了地区性的复制工场聚集区,比如苏州片、河南造、松江片、绍兴片、江西造等。这种民间的复制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伪造名画以牟利的行为。

清代宫廷大量收藏历代书画,乾隆皇帝本人就酷爱书画,他鉴定水平有限,又好品评藏品优劣,往往给后世平添笑柄,比如他曾对黄公望真伪两本《富春山居图》颠倒品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近16万件古书画藏品,如何进行保护,成为故宫的重要课题。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既可以通过装裱修复的方式让这些古书画“延年益寿”,也可以借鉴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进行临摹复制。

20世纪60年代,故宫成立了文物修复厂,古书画临摹复制组成为最早设立的三个组之一。当时故宫从上海、江苏等地聘请了一些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高超的老艺人。他们原本在民间被称为“做假画”的,进入故宫后,把一身绝艺用在了文物保护上面。

临摹复制的流程首先从做绢开始。临摹组不会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绢,因为那些绢与古书画所使用的材料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会订购半成品的生丝绢或仿古绢,拿回来后根据复制画作的需要,重新染色加工。然后是勾线稿,用数字扫描的方法把线条勾下来,过稿到绢上面。然后,依次进行上墨稿、设色、调色的工作。最后,进行摹款和钤印,完成后进行装裱。

比起古人临摹复制的技艺,故宫只是多了一些现代胶版和透明纸。2011年,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书画临摹复制和做假画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能不能鉴定出文物原画作和现代临摹复制品?

故宫第一代临摹复制师会在自己的临摹画作上落款,以区别原画作。到了现在,故宫靠科学、严格的收藏制度区别原作和复制品。而且在临摹复制的技艺要求上也有相关措施,并不是文物有多旧,临摹复制师就要把复制品做成多旧,他们会把复制品做得新一点,与原作有一点儿差别,然后任凭复制品随岁月流逝,慢慢地、自然地变旧。这样的理念与“做假画”完全不同。

■ 青铜器无言 锈迹斑斑在

《吕氏春秋》和《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齐国索要鲁国珍藏的鼎,鲁国拿了赝品给齐国。齐国人认为这是赝品,鲁国人一口咬定这是真品。齐国君主要求让鲁国名士乐正子春来明辨真伪。乐正子春问鲁国君主:“你为什么不送真的鼎过去呢?”鲁国君主说:“我喜爱那个鼎。”乐正子春回答说:“我也爱自己的诚信。”这个选入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故事,揭示了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伪造或者说复制青铜器了。

到了宋朝,由于北宋皇室热衷古董,大量收集上古青铜器,当时的作伪者已经开始在新铸铜器表面加工作锈。

到了明朝,复制青铜器行业中除了作锈技术,还出现了焊接技术和简单的修补技术。可以说,从那时起,简单的青铜器修复技术已经萌芽了,只是还局限在民间作伪领域中。

到了清末民初,在全国形成了青铜器复制的四大流派,分别是北京派、苏州派、潍坊派和西安派。故宫的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主要源于北京派。

1972年的一天,从宫中流失近70年的西周班簋被文物人员在一处废品站发现。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20行近200字,记载了周王命毛公征伐东国的事件。班簋1/3的器身已经被砸毁,四高足只能拼对出一足,器底变形翘起,内底有一洞,铭文残缺3个字。

这件残破的国宝交到了赵振茂师傅手中。赵师傅经过翻砂铸造,将器身及另外三足补配完整;又将底部整形、焊接,以焊锡补配残缺部分,参照《西清古鉴》对应的铭文,摹写、錾刻,复原了铭文缺失的三个字;再经过做旧,最终使班簋恢复其2000多年前的神韵。赵师傅的修复工作被拍成了纪录片。

1983年,故宫青铜器修复团队曾为英国相关单位复制了从商代到唐代以青铜器为大项的共32件文物,每件文物均做了50件复制品;1995年,又为日本有关单位做文物复制品500多件。

中国传统的青铜器修复理念与西方现代的文物保护观念是矛盾的。中国的整形、焊接、作色等青铜器修复技术,目的是尽量让人们看不出修复的痕迹;而西方修复理念则要求修复的部位、技术有“可识别性”,必须让人们能够看出修复痕迹。

新一代故宫人并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方,而是在工作中“顺势而为”。比如,如果一件器物残件少,他们倾向于不补全;而如果残件超过一半,又有可考的资料对照,就可以考虑补全器物。

来源: 长江日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