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体现「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时间:2022-11-19 08:53:16 来源:神思者

大家好,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体现「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作品意味着超越性存在与物之间的统一,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艺术既意味着“物之灵化”。需要说明清楚的是,此所谓“物之灵化”不是“把物灵化”,不是先有“纯粹的物”,而后将其“灵化”。如果这样理解就仍然以灵与物之间的分立为前提,与灵分立的物就是纯粹的物,是物质是质料,而与物分立的灵则是纯粹的精神。

人首先并没有纯粹的精神。对超越性存在的领会,乃是生存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灵”。生命体验只为体验,即使它是感性的,是与物相连接着的,也是不脱离物的。因此此“灵”乃是“性灵”,它在本质上要求“作为物的物”能够呈现,也即它要求艺术。

因此“物之灵化”乃是“物之为物”的真正呈现,同时又是超越性存在之显现,故名之为“物之灵化”。比如在物的某种显现中,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显现,在物的另一种显现中,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显现,如此等等。

“物之灵化”是生存体验的吐露,所以它以生存体验为前提。从生存体验到“物之灵化”有一个中介或桥梁,这中介和桥梁就是艺术之形式。我们就是如此确立形式在艺术中的地位和意义的。

传统美学看来,作品的精神品格全部存在于它采用的形式之上,即美的形式。但是,我们只有破除这种观念,才能理解孔子所谓“绘事后素”的真实含义。丰子恺先生说:“孔子说绘事后素,是用描画得必须先有素底,然后可以施以色彩,用来比喻人生的必须先有美质,然后可加以文饰,美质是精神的,文饰是技巧的。”

美质的精神品格是与生存体验相应的,是有生存体验发现的,但这个发现要完成自己,才能成功为生存体验的呈现。技巧用于构型,即创造形式,目的正在于呈现美质的精神品格。艺术形式的创造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一个绝不可少的中介,因为要由它来开启物性特质,完成物之灵化。

因此我们不说形式本身就是美的,而应当说是形式让物质特质成为美的,即让物性特质成为超越性存在的闪耀。

如果我们学习作曲,起初未必懂得这个道理。学习作曲就要学习组织乐音的程式曲式,要学和声原理要知道赋格怎么写,奏鸣曲式怎么写,回旋曲怎么写,乐曲还有调性调式之分等等。这是一系列的规矩程式,我们把它们作为一套形式规则来学习,认为习得的这一切就是掌握了音乐美的形式法则,就能进入音乐创作了。其实这时候的学习与一个徒弟跟师傅的手艺并没什么不同。手艺固然应当达到熟练的程度,比起在学习绘画时,我们手在画布上不能颤抖线条,要能得心应手。这需要长期的训练,使我们的手越来越听使唤。一个孩童学习弹奏钢琴,一开始也是在学习这种手的准确性,音不能弹错节拍也不能有半点差错。所以孩童们一开始对音乐学习的理解,就觉得是在做一门功课。在这门功课里他要训练手,要掌握各种曲调的演奏法。他通过练习曲来掌握形式。他这时候并不知道各种曲式,各种乐句格式的真实意义,而这有待于他的感悟,音乐的性灵,有朝一日被激发出来。也许有一天他突然的领悟到这一切,音乐形式是赋予意义的,而这意义就是能让声音灵化。由此领悟,翻了明白,音乐的形式构造是开启声音的物性特质,的是为了让声音成其为声音。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太哲学化了,尤其对于未曾学过音乐的人来说很难理解。现在我们假定某人未学过钢琴演奏,但偶有机会坐在一家钢琴的面前,他游戏般的在琴上弹奏,全无章法,弹出了一连串的杂音。不过在某一次敲响琴键时,他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当他的右手敲下若干琴键时,很凑巧左手又敲了另一个键,他发现这些音之间有一种联系,这联系一下子强有力地在这房间里面创造出某种气氛来,而这种气氛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力量,直接触动他的心灵。他就在这一瞬间感受到了声音自身的生命和意义。

他不知道他刚才敲下的那一组音,应当有一个怎样的名称,但他已经知道从这个组合里能够产生某一种东西。假定他就此爱上了钢琴,但并不延师教习,只是自己摸索,他也能慢慢的掌握到许多种组合知道这些组合彼此之间的差别,感受到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品质。有的阴森恐怖,有的柔情似水,有的是一种憧憬期盼,有的如同祈祷一般。他只是不知道,该给他们定下怎样的名称而已,不过这病无伤大雅。他已熟悉了它们,它们已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亲密无间,随唤随至,他同它们一起谈天说地,感叹人生。此时若有人在旁做出专门的记录,就一定有不少美妙的曲子被记录下来。记录的人是专家,知道这些曲子的曲式会给它们以合适的名称。至于他本人,则只是在用钢琴演唱者,他天天在唱歌,唱出不同的心境,唱出不同的人生体验,唱出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这个假想的事例,听起来似乎荒唐。有部电影叫《海上钢琴师》。我们恐怕很难想象会有这样一个神童,他未曾任何音乐训练和教师的指导,就能在88个键盘上开启他的音乐生涯,最终成为一个没有乐谱传世的伟大的音乐家。按事情本来的道理,这一虚构在原则上是并不荒唐的。对于一个终生只在一艘船上生活的人,一个除了面对钢琴,而不再面对别的什么人生际遇的人,钢琴显然就是他唯一的精神伙伴。他对人生的一切理想,感动他的心灵的表达和需要,全部都寄托于这架钢琴之上。这88个音就是他体验人生并表达人生的精神器官。这样的人还需要训练和培养吗?还需要专门的研究和声和作曲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