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楚庄王是春秋霸主吗「楚庄王是春秋还是战国」

时间:2022-11-30 15:33:20 来源:文楚网

大家好,楚庄王是春秋霸主吗「楚庄王是春秋还是战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楚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是赫赫有名的大国。

在其鼎盛时期,楚国是当时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军队最强的国家,堪称世界 “第一大国”(国中之国)!其都城“郢都”(湖北省荆州市)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立国800余年,从一个“土不过同”(方圆百里)的僻野小国,发展成第一流的大国与强国。楚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是与楚坚强的领导核心分不开,也与楚对接班人的培养分不开。

次子能承王位,挑选最贤明者为王

楚国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有时为嫡长子继承,但可以兄终弟及,也可以传位于次子或幼子。

楚昭王临终时,打算将王位让给其弟公子申,申没有答应,又让给次弟公子结,结也没答应。最后让给小弟公子闾,他推辞了五次才勉强答应。

然而到昭王一死,公子闾便与他的哥哥及其他大臣们商量,说:当时勉强答应为王,是宽昭王的心,现在大王已经去世了,我们就要从他的儿子中挑选一个贤明的来为王。于是,就挑选了熊章(即楚惠王)。

国王在位挑选接班人要经历很长时间,昭王到临终时,接班人还没有选好。有的即使选好了也可以更换。成王想更换太子,可惜太迟了,反被儿子所害,而平王则废除了太子建。

当时有“楚国之举,恒在少者”的说法。晋国的叔向还说过这样的话:“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也就是说,最小的儿子能承王位,这在其他国家少有,而在楚国却是最常见的事。

正是因为没有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在诸王子中去挑选,选择最有出息、最贤明者为王,因而也就可以相对地保证楚国的国君不至于太昏聩无能。

设立太子保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楚武王以后,一直设有太子的师、保官(辅导太子的宫官)。

文王初年,游乐数年不理朝政,保官申谏便以先王的遗命鞭答文王。这个故事虽有些传奇色彩,但说明师、保官的作用是重大的。

《国语·楚国上》详细记载了楚庄王为太子选择师傅和教学内容:所要教的有春秋,也就是历史;要教身世,即知道历代楚王的情况;要教他诗,即开导他,从小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要教他礼,使他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最基本的原则;要教他乐,让他荡涤人间的邪秽而不致轻浮;要教他令,即知道百官的各种法令;还要教他说话的艺术,教他各种典籍。

除这些文化、思想、品质的教育与学习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军事的训练与学习,所以楚王中绝大多数都是能征善战的。

通过这些教育与学习,要让每个接班人奋发向上,敢爱敢恨,敢拼敢打,以贪图安逸为耻,以治理好楚国为荣耀。

楚共王在与晋争霸的鄢陵之战中,亲自上阵作战指挥,被敌人射中一只眼睛,但他并不气馁,最后因为主将贪酒误事,使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楚共王深感内疚,一直到临终时还在自责,可以看出他忠于国家的深切荣辱感。楚人培养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亲领大军对敌作战,生死之间皆是考验

国内外各种重大事件对每一个楚王都是严格的考验。

对于大多数楚王来说,战争就是最严峻的考验。

楚昭王时期,18个国家举行会盟,想要一鼓作气灭楚。五次大战楚国连吃败仗,楚都不保。楚昭王在弃都逃亡的同时,整顿楚师,联合秦国。历时10个月,最终击败敌军。

大多数楚王都经过了风口浪尖的严峻考验,从而也就磨练了他们坚定的意志。

楚康王曾说:“五年不出兵,死不从礼”,也就是死了以后都没有脸面去见先王,因为别人会认为他贪图安逸而忘了先君之业。

所以很多楚王都亲自统领大军,亲自指挥作战。楚庄王在与晋人的争霸之战中,不只是亲自指挥,还冲在最前面。

楚国的武王、文王、昭王都是死在军营之中。灵王也是在前线作战时被阴谋家暗算,才失败的。战争中的考验也就是生与死的考验,共王的一只眼睛被敌人射中,庄王的车伞柱被叛军若敖氏射穿。

用贤不避亲,不拘一格选人才

“春秋诸国,惟楚英贤最多”。国君的贤明,会不会用人是其关键。

人才当中,又以令尹最为重要。他是国王的重要辅佐,是百官之首,统领军政大权。令尹选好了,治国也就有了保障。

楚国的历史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庄王用孙叔敖为令尹,便成了当时的霸主;昭王用子期为令尹,楚便迅速复兴;悼王用吴起为令尹,便实现了变法。而这些令尹,是楚王自已挑选的,而且又是随时可以更换的。

贤明的君主用人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用贤不避亲,也就是用公族中有作为的人。楚武王就任用他的长子屈瑕为莫敖,这是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屈瑕也确实建立了不少战功,然而一旦有错或出了问题,也不会因此而轻饶。屈瑕后来在伐罗的战争中,因骄傲轻敌,被罗打败,自知罪责难逃,便畏罪自杀了。

二是不拘一格选人才,楚的令尹和其他要员,并非全出自公族。《左传·袁公十七年》就有这样的记载:“观丁父,都俘也,武王以为军率,大启群蛮。彭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连战俘都可以重用,就可见楚国的用人思想确实不一般。

楚的令尹和其他官员都不是终身制,有问题或不能胜任,都要随即撤换。所以每一个楚王名下,都有好几个令尹,不好就换,或曰让贤。这样就可以人才辈出而少生腐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