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工匠与艺术家 文化基因的差别是什么「艺术家与常人的不同」

时间:2022-12-03 12:53:21 来源:小明的背影

大家好,工匠与艺术家 文化基因的差别是什么「艺术家与常人的不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段时间看娱乐节目,对于彭磊,一个摇滚明星在中国,我们应该怎么称他们呢?艺术家吗?如果如此,那么艺术家都是一群疯子,而他不是,他是一个人,标准的中国人,我觉得用西方的名词命名中国人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做人的意义不同。

我们称演员、明星,可我不要把它们归为艺术家。因为艺术家。怎么说呢?我觉得真的西方名词中的艺术家应该是异于常人的,艺术家的心理特质往往体现在对某些方面的坚持、敏感。每个人都觉得他们好,可我们能成为他们吗?能成为他们吗?我觉得他们是稀缺的,是少数的,是西方式的,这与中国社会不兼容。

在西方艺术家是异类,要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是吸引每个人的毒药,向往之又保持距离。因为他们的精神状态像是有病,这在中国人心中是难接受的,因为中国人喜欢普通人,从小父母去教我们要做一个普通的人、中庸的人,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人是幸福的。我觉得艺术家在中国是被社会所遗忘的人,不理解的,我们仅仅是看客,欣赏着他们,却不想成为他们。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成为西方艺术家的呢?如果你相信文化也是有基因性的,我们就必须承认这种差别,并坚持发展自己的文化基因,因为基因是无法代替的精神内核。

在崇尚集体主义的东方, 艺术家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不合群性是与社会基本价值相违背的,历史上我们有很多的诗人、歌者、工匠,我们也不是将他们成为艺术家。他们从事一种生活事务,专精于某一事物出众的人,大国工匠是我们对西方艺术家的中国称呼。在音乐,美术等等行业,我们能看到很多的工匠的例子。工匠精神是东方传统文化中对艺术家的另类的翻译。

工匠与西方艺术家是不同的,至少在精神的追求上是不同的,我们能够承认这种不同吗?我可以让我的孩子成为工匠,因为我觉得工匠在生活意义上和社会在一起,和大众在一起,工匠在内心深处是对生活的热爱,而西方的艺术家在精神上分裂的,东方人不希望这种分裂。“在一起”这个词对于中国人太有意义了,它让人联想到家庭,联想到一切的人生意义。

我们更希望工匠的内心是生活的,这是对热爱啊,即便是工匠的孤独、沉默的也来自对生活的专注。专注精神是被鼓励的好的精神,只要不是精神分裂就是好的,因为所做的事于社会,与他人有益与否是艺术最终的评判。“人民艺术”的定义在近代的要求是不脱离这个社会的,不脱离生活的。

这种工匠精神是中国东方的一种传统。不要把偏执当做一个好词,也不要让我们再提艺术家这个西方名词了。因为在我们东方社会中,艺术家与我们来说,是文化概念的本质不同。没有西方的艺术家只有中国的工匠,文化基因于做人而言是无法选择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