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宿州历史古迹「同里古镇珍珠塔传说」

时间:2022-12-22 17:33:28 来源:泗州之声

大家好,宿州历史古迹「同里古镇珍珠塔传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镇时村古八景

埇桥区时村镇虽然不是历史名城,但据可靠参考资料,它经历了明、清两代,为古宿州四大名镇之一,迄今约有五百八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悠久的年代里,事物的变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曾留下了不少的值得欣赏的遗迹、伟大可歌可泣的往事,这里仅具有意义的名胜记述于后:

一 红心绿柳的红小桥

红心沟原为濉河故道旁的支流,再由人工穿引的一条大沟。由镇西南燕子渡口,婉蜒而来,直贯镇内,穿圩河,通城墙,过人工建造的小涵洞,曲折回绕于镇北越东大街,南转流入东大汪。终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碧绿澄清,鱼虾游泳,历历可见。夹岸歪柳,枝条漂 浮水面。沟穿东大街,因大街是通行大道,往来行人极感不便,遂于明朝天启年间,架一小石桥于红心沟上。红石为墩,红石作顶,两侧又均雕琢红石为栏,与绿柳清波上下掩映。每于夕阳西下,沟边垂钓,游人散步于柳荫,坐想桥头,亦觉神怡心旷,所以在清末外处商旅都慕名前来,以此为游玩胜地。

解放后为了市政的整顿和发展,又把桥基加宽,改成了南北通行大街。这就便利了商业的发展,便利了交通。在红桥旧基两侧,还是劳动人民夏日晚间最喜欢集体乘凉的场子。白天若连集场,此处又为艺人说唱之处。两侧都有高大翠柳和杨槐好似天然的游艺场,此处虽是很早的风景区,今天还是劳动人民最热爱的一所好地方。

二 红庙青松的红土庙

红土庙〔俗称火神庙)在镇内南首,西临濉水,背依寺江,红瓦营造的十分小巧精致,神像雕刻的十分活现,究其石工为禁,未能有史可据。虽然也只是见到从前劳动人民的艺术精彩了。

根据老人传言,此庙很古,与时村的年代同时,约在明朝开国以后即行建设,在庙的周围和门前大道两侧广植松柏,间以翠柳与苔绿从中露出一点红房,远处纵观,有“万绿从中一点红”的雅趣。解放前灾兵匪乱,随意砍伐破坏。年景又不断地萧条,人民都为生活奔波,无意修葺。迄今只留下一堵残墙古旧庙迹而已。

诗曰:

松柏榆柳列成行,

巍然小庙耸中央。

背依深池满菱藕,

阵阵清风飘荷香。

佳人游兴笑不住,

流连散步高歌扬。

有庙试非崇木偶,

宜人风景争传忙。

又曰:

铁砚同磨聚一堂,

火神庙里散书香,

先生嗑睡学生走,

小虹桥畔喝啥汤。

三 义渡渔歌

时村在清朝同治、咸丰两个朝代里,由于客观条件促成了商业繁荣。濉河北岸的夹河滩是停船的大码头。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游人络绎不绝。因为濉河水深面广又没有建筑桥梁,这就需要船渡往来的行人。当时有一姓丁的恶伯见到此处有利可图,就置船摆渡,强迫讨价。商旅常被勒索,地方的人民群众也不能忍受其痛苦,遂发动捐募,集资置地二分余亩,出资雇人改作义渡。

这时又是时村商业鼎盛的时期,终日帆船罗列河上,义渡的渡船更加忙碌。每到夕阳落山的时候,由镇西南下湖捕鱼回来的渔舟特别拥挤,那一些终日劳累的渔民们渔罢回来。各小舟上都升起了缕缕炊烟,飘荡于满天的红霞中。停泊后,渔民们最欢喜义渡滩头,纵声高歌,大半都是自编的小唱,或是民间流行的曲子,清脆嘹亮,娓娓动听。这就表现处丰年的乐景,是引人入胜的一处佳境。

民国成立后,一九二零年由时南劣绅丁焕娜以募资修大桥为名。曾饱肥了自己私囊。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强迫乡间群众无偿地拉运山石。修石桥九孔,使用没到三年,就塌陷了。仍须渡船才可通过这一宽阔的河上水道。这一渡河点,是时村南北通行,交通的扼道。这对商业和交通运输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大关键。

解放后,党领导着人民群众,积极发展各项事业,对交通事业极为重视,于一九五六年在老桥旧址偏西的地方另选桥基,架一石墩木脊的永久性的一道大桥。两侧架上油漆光亮的木栏,极其雄伟壮观。由此濉河虽不能称为天堑,可是时村已南北往复通行了。

四 时巷垂钓

镇内时家巷,是时村发源的基础,在北大街的中心,北临红心沟。沟内盛产鲤鱼,鲜美可口。每当鲤鱼浮游巷头时,则必跳跃而过。所以此巷头南北两岸钓鱼的很多。外地游人坐观垂钓的甚多。这也是镇内当年的一处活景。现在由于党领导人民大搞农业生产,积极地兴修水利。把红心沟的上游另辟为农田灌溉的大渠。镇内的红心沟更不需要终年流水了。因之镇内红心沟的两侧广植杨槐杨柳。于时家巷北首当年垂钓处东西两大深池内遍植红莲、菱角和浮萍等水产作物。这就保留了当年风景之胜境,也为人民提供了生活的富裕条件。

五 三山夹一井

此处的声誉很高,闻名甚远,南至湖广,北到豫鲁等处的商旅游客来时村经商的时候,往往行装不御,就奔临参观。这是远在清朝咸丰年间,时村商业繁荣的时候。此井在红小桥东北角,街民家屋后侧,有一家北屋东山头和两家东房南北山头三面夹起而得名。井水清晰,味稍碱涩,有苦味。最宜串酒,能加重分量。酒味更淳厚浓香。特别奇异的每当月照皓月当天的时候,月影必照井底。所以游人来此欣赏多在每月十五日晚间,觉得更为有趣。

六 燕渡古碑

时村面临的濉水本是新道,其故道在红心沟的西侧,据传最魅处在燕渡口,大约有二华里,所以当年东西通行,是很难解决一个问题,建筑桥梁,工程浩大,渡船往来亦费时间。适于清朝乾隆年间,有本地两家有官职的人家,都以为摆渡是发财的好机会,就互争渡口,相持很多年,影响了人民的交通。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的时候,经过燕子渡口,给这两家一个严重的处分,以笼络人民的伪善手段,并划出义地备有摆渡。立碑以示其功,还写了碑文。

现在这碑仍着燕渡口河北岸,一家民房西北角,字迹依稀还可辨认。由于此处濉河故道最宽,燕子飞过必须三次展翅,所以濉河北岸一带小村落都以燕渡口为名。

七 松风暮塔

塔在镇西北角,距镇约三里,毛家村的东面,清末仍广植松柏,翠绿连绵,一望无际。其中央宝塔耸立,壮极雄伟,每当北风骤起,声音号呼,有似虎啸。夏季游此,暑气若失,是田野耕作的劳动人民最欢喜的地方,也是避暑纳凉的佳境。

现在虽是暮塔淹没了,而其一片广阔的故址已是一眼看不到头的畦田了。有此一带膏腴良田,每年增加了一部收入,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八 红莲绿水的绿水汪

绿水汪,这个地方是时村最有声望是一块胜地。远近通晓的一个风景区,远在清朝咸丰年间,商业繁荣,外商云集的时期,那真是声闻湖广闽粤,价高山陕豫鲁,这些地方的商旅,没有不争相传述红莲绿水之胜的。它不仅在当时享有最高的盛誉,迄今也是妇孺皆知的一处佳境。

时村的大街,正面构成一个井字中央,汪里水深没底,浓绿色苍,四周植以红莲,兼杂菱藕,夏日一片红花绿水,遥相掩映,周围绕以木刻的红栏,外设有清静的茶肆。闻坐茶肆极觉舒雅,所以成为当时的胜地,游人欣赏的佳境了。

有诗云:

繁华闹市镇中央,

碧波红莲满池塘。

游客雅兴常歌咏,

远近争传绿水汪。


又曰:

濉奎两河绕故乡,

如斯逝者细流长。

千古风物红桥去,

沧海桑田绿水汪。

(马庆洲)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