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高士尊画家「意大利印象派画家」

时间:2022-12-24 08:53:20 来源:防火防盗防教授

大家好,高士尊画家「意大利印象派画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更(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双子座),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大部份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

高更自画像

高更的作品趋向于“原始”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具象征性的物与人。现代艺术史中,灵感家高更往往被拿来与梵高并论,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后却步上不同的道路,并没有维持很好的友谊。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

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在大溪地时期,高更画出生平最大幅的经典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描绘的就是高更理想中的伊甸园,在青绿色的神秘大气氛围中,由生到死的过程依次展开。这是画家以最大热情完成的哲理性作品,创作这幅画的时候,贫病交迫和世俗否定已经使高更的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为此曾经多次自杀。他曾跑到深山里吃下毒药,企图死后以自己的尸体饲兽,以求彻底的解脱,但被人发现救起。尔后,他又突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他说:“我打算在我死前画一幅宏伟的作品,我空前狂热,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一个月。”他认为这幅画是一位走投无路、精疲力竭的人把它当作遗嘱画在麻袋布上的。

于是他想把自己梦幻中的一切都表现到这幅画中,包括能够回忆所有艺术的古风形态、惯用的鲜艳色彩和赤裸的男女人体等等。当他梦醒时,他觉得面对画幅"看到"了他所要画的整个构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句话就成了这幅画的标题。

这里时间的流逝和人的生命的消失都带有强烈的暗示色彩,形象的展开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特别是右边进入画面的狗以及在地平面上升的山峰,似乎暗示我们这只是人生发展历程的一个片断,画外还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同时,浓郎的色彩也营造了一种神秘的、魔幻的氛围。这部充斥着画家强烈主观臆想形象的画作,是标志高更象征主义的典型作品。

整个画面长达四米半,高更不是在绘画中创作另外一个世界,而是映射我们的内部世界。这是一个原始的、可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形象可能不再按照它本分的逻辑排列,绘画的技巧无关紧要,构图灵活自由。这里面真正占主角的是色彩,不是借助明暗对比,而用色彩对比来表现距离感和深度感;同时色彩用法也异常大胆,最远的地方反而有着最鲜艳的颜色。在一片青绿色的暗山和树木的映衬下,蓝色的天空左右延伸处却随心所欲地变成了咄咄逼人的黄色,这与画面前方同色系的男女人物相互照应,形成一种虔诚的原始崇拜的神秘气息。

在这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反常形式下,高更用鲜絶的色彩和音乐般的节奏构筑了他內心理想中的伊甸园,原始、神秘、奇特、绚丽。

高更的一生,永远徘徊在逃避与追求间。逃避现代文明的窒息,追求自然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替文明本身找到了避堆所。他的画作充满了音乐般动人的节奏感和优雅的装饰意味。他不受任何外力的阻脑,哪怕是病魔缠分、饥寒交迫,也不能阻止他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1897年 2月,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用他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 ,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

众所周知,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得自现实的印象抽理论领域的易位;因此,艺术作品同时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高更同印象派画家的差别就在于与现实相关的抽象在他的创作中所起的那种巨大的作用。起码如我们所见到的,这不仅是高更一人所具有的特点,在塞尚和修拉的作品中也可以见到。使高更有所不同的,是他的抽象的特点:他的纯色、他的综合方法、线的装饰性和不要深度(第三度)他的这种手法,被他自己和文学家命名为象征主义(综合主义)的风格,同时也为高更一生的创作留下了不朽的记忆。

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因为此前,高更迫于贫困交加,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被救之后,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并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题,构思成这件巨作。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是高更第二次来到塔希提岛的作品,画家贫病交加又丧爱女,决定在自杀前绘制这幅绝命之作。

为此他曾说过:“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整整一个月内,我几乎不分昼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热情从事创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儿,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画,以至于看来十分粗糙,笔触相当草率,恐怕会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确实,我自己也无法十分明确地断定。可是我认为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优秀。今后也许再也画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中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高更自己说他在画这幅画时是:“不加任何修改地画着,一个那样纯净的幻象,以致不完满地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来,我的装饰性绘画我不用可以理解的隐喻画着和梦着。在我的梦里和整个大自然结合着,立在我们的来源和将来的面前。在觉醒的时候,当我的作品已完成了,我对我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这幅画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人生三部曲。画中其他形象亦都隐喻画家的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意趣。这幅画是高更全部生命思想及对塔希提生活的印象综合,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

油画《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是高更众多土著生活作品中的一幅。在这一时期高更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油画《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作品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高更的艺术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高更被称为"象征派的创始人"。

大溪地的年轻姑娘

此画又名《大溪地的年轻姑娘》,1891年,高更创作的肖像画“大溪地的年轻姑娘”是一幅真正的杰作。他喜爱大溪地妇女的那种粗野但却健康而强烈的美,他喜欢她们的天真、直率的性格,他欣赏她们肌肤上的炙热而又丰富的色调。他太为他的模特儿所陶醉了,以致他无法为了他的综合法而牺牲模特儿。因此,他以综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但决不搞综合。形象上没有丝毫抽象因素,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赞美和喜悦。高更那种绝望的、悲哀的调子,在这幅画上已全然消失。他在远离文明、远离首府巴比埃城的森林之中,重新获得了平静、人性和快乐。随着欢乐,他重又找到了准确的明暗对比调子和安稳的、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狂乱的色彩和谐。

美丽的天使

此画又名《美丽的恩琪拉》,画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调。这是一个美妇的肖像。画家在这个肖像上完全是按照色彩结构的要求确切地修酌着她的形——脸、手、衣服。玫瑰色、绿色和淡蓝色借助形象本身和背景上的蓝色和红色衬托出来;菩萨偶像上的金黄色和橙黄色使这些色彩显得更加多样。因此,这里的形是服从面的,这就可以使观者更好地欣赏那些纯色的区域。

黄色的基督

油画《黄色的基督》,以其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田野、天空及十字架的道道条状的形,与妇女及树木图像圆转起伏的曲线,产生鲜明对比;那平直延展的形,与圆曲封闭的形,形成强烈的对照。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一种明快而简约的图形中。色彩虽然华丽,却显示出布列顿景色的天然质朴;妇的形象虽显得优雅,然而其庄稼人的气质却仍是一了然。画中,色彩统一的平面和围绕图象线条,体现出高更对于纯朴、简化意味的刻意追求,这与印象主义画风形成鲜明对比。

玛丽亚(持花妇女)

高更的这件作品是他带大溪地岛时期的作品,作品描绘一位在花丛中拿着鲜花的妇女,背景用平涂的单纯色彩加以渲染,使画面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与神秘性。欣赏这件作品,我们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梦幻世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