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的美学」

时间:2022-12-30 08:53:24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的美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世居民族多达18个,不同的文化交流与扩散,创造了各具特色的非遗,而山峦叠嶂的相对隔离环境又很好地保持了文化的独特性。在当今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在“多彩贵州”全域旅游建设下,贵州为我们呈现出多彩多元的民族文化之美,从文艺之美、技艺之美,到形意之美、曲艺之美,贵州的民族文化之美涉及人们审美的多个方面,呈现出一个蔚为大观的美学世界。

文艺之美

贵州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不缺乏优秀的文艺作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一带,是全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凯里、台江、雷山、丹寨、施秉、黄平等地的苗族均在此带,这里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类似于苗族传统的古代神话。

内容上,“苗族古歌”篇幅宏大、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充分阐述了苗族人的想象力。

而在形式上,基本严谨采用五言体结构,有的长达一万五千余行,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且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具艺术性。同时,苗族古歌古词还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被称为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技艺之美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多山地,丛林森茂,相对多变的生活环境,对贵州人的健康产生诸多影响,而特殊的自然条件也赐予了宝贵天然本草资源,赋予贵州人更多健康的选择。因此,在贵州的传承技艺中多与本草相关。

比如,廖氏化风丹,发始于贵州省遵义,依托贵州大娄山丰富的药材资源和板桥古镇的流通便利,于明代崇祯十七年研制出,具有息风通络、镇惊豁痰、开窍醒脑功能。工艺上借鉴白酒发酵窖藏工艺,将核心药物处理制成药母,另将15味本草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后,与药母合磨成粉,制成丸剂,再将朱砂水与麝香研磨后的混合剂均匀涂于丸剂表面,经附着后烘干即成,在云、川、黔、滇、桂广为流传,被誉为“居家旅行之必备圣药”。

同样在贵州省遵义地区的董酒,作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享誉白酒界唯一的“国密”殊荣,其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自创始以来即坚持《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引入百草入曲工艺,将中医“平衡”健康理论和传统白酒酿造相结合,是世界上唯一同时采用大、小曲发酵、双醅串蒸的蒸馏白酒。正因为本草的使用,让其有别于其他白酒而增添了本草芳香,而大小双曲的使用,则让其兼具了大曲酒之香和小曲酒之柔,酒液清澈透明,香气优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以独特的风味美学,独立于中国十二大白酒香型。

形艺之美

在少数民族诸多竞技活动中,赛龙舟应该是最为广为流传项目之一,也是贵州尤其是铜仁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传统游艺体育活动。铜仁因水而兴,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依锦江下洞庭、入长江。在古代,这里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舟楫往返,商贾云集”,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所以,自古以来,象征着团结精神与竞争意志的龙舟竞渡,便是铜仁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习俗。

每年四五月间,各村各寨的村民便将搁置了一年的龙船“油”上桐油,画上“龙纹”,安上龙头,下水操练。待到端午,便早早聚集在城南双江汇流处—铜岩下等候比赛。是时,整个铜仁城万人空巷,各族男女老少齐聚锦江两岸,观看龙舟比赛,呈现出这方热土以水为媒,人水交融、民族交融美不胜收的欢乐景象。一只只木制龙舟在锦江河上穿梭争先,壮美的男性之美、宏大的拼搏精神、协调的节奏律动充分展现,鞭炮声、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具有非常震撼的观赏性。

曲艺之美

能歌善舞,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整体印象,对于贵州,其花灯戏和侗族大歌,正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体现。

花灯戏,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来只有歌舞,后又融合小戏,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其演艺形式善用板腔与曲调的综合,形成了丝弦灯调系、台灯灯调系和锣鼓灯调系,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常见的剧目为《拜年》《姐妹观花》《三访亲》《刘三妹挑水》《放牛拦妻》等,核心主题多表达乡村故事和生活之美。

而侗族大歌则历史更为久远,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它在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均为世所罕见。

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其曲式结构独特,每首歌均由“歌头”“歌身”和“歌尾”三部分组成,有“雄音”(高声部)、“雌音”(低声部)之分,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天籁之音”。

文艺之美、技艺之美、形艺之美、曲艺之美,四美相并,让贵州成为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地,衍生出多样的美学价值,贯穿到人们的诸多审美领域,在非物质文化举措的保护下,贵州的民族文化正逐渐释放出更大的价值。(李晓)

来源: 光明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