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书法艺术的精髓是什么呢「中国书法的精髓是什么」

时间:2023-01-06 11:09:16 来源:爱生活爱书法

大家好,书法艺术的精髓是什么呢「中国书法的精髓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书写时随心所欲的心态和境界。

随心所欲,出自《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任凭;欲:想要。

意思是顺着自己的想法,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这里借用的是这个词的哲学层面的含义,而不是通俗理解的想怎样就怎样。

它是一种境界:无知稚子信手涂鸦,是随心所欲;古代大书家的手札也是随心所欲,但那是另一种境界,类似哲学上的“扬弃”。

扬弃,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对于前一阶段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单纯的否定或完全抛弃,而是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从而使发展过程体现出对旧质既有抛弃又有保存的性质。

用在书法艺术的精髓,是后一种。

之所以要七十以后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因为人生的阅历、经验、技能等积累到七十岁,已经形成思维和行为的定式。在这个定式之内,无论怎么做,表现出来的都是他自己。

书法到了“人书俱老”,也是这样:无论怎么写,都是这个人在写,写的都是他自己——“人书俱老”跟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这里的“老”,是老到,是成熟度。

人书俱老含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技法娴熟老到;一是审美趣味和审美表达老到。

笔法和结体、章法、墨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方法对头,勤加练习可得;审美层面是精神领域的,是学识、修养的问题,非学养积累深厚不可得。

古来技法娴熟的书家若干,但是被后世称为大书法家的人少之又少,是不是符合“二八定律”不知道,但是比例还是相对少的。

那个相对少的部分,无疑就是掌握了书法精髓的人。二王不用说了,苏轼要算一个的。

石苍舒醉墨堂 / 苏轼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戃怳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古来传世的手札,有哪一个是刻意的创作出来的,哪一个不是“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的诗文抄录。诗写得苍凉沉郁,一如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帖书法也是在这种心境的写照,用笔凝重、沉稳,整个字形、章法不经意间随心而走,字的大小变化极大,点画随意,与境相合,于心相合,萧疏中有希望的活力。

这何尝不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现在的人动辄“搞创作”,刻意追求某一种感觉,已经失去了书法的本意。那种传递出来的感觉,往往是虚假的,更不用说有哗众取宠,拿无聊当有趣的所谓“创新”了。

书法艺术的真谛,不在功利,而在人文。它的精髓是书写书写者的人格和人文关怀。

王羲之关照群贤,关照茂林修竹,关照宇宙之大,关照品类之全,关照俯仰人生,这是他人文关怀的落点,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也是魏晋风流及魏晋风骨的大时代的写照。

娴熟的笔法和结体技巧,丰富的人文情怀,造就了《兰亭序的》千古绝唱和唯一性。

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是与兰亭序不一样的人格写照:颜鲁公忠勇谨严,武可平叛,文能垂范百氏,性格沉稳,胸怀博大,祭侄文稿表达出强烈的沉痛情绪,技法之类已经不能约束,信手而来,但不出规矩。

当然了,观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少的,临帖、读书、游历、拜师访友。。。但是不能失了书法的本意。

书法的精髓只在于此,写字、写心而已。

本文为昭明书馆原创,图片来自公开资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