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艺术家为何不能送你一张画 「一生只卖出一幅画的画家」

时间:2023-01-16 17:25:16 来源:芭莎艺术

大家好,艺术家为何不能送你一张画 「一生只卖出一幅画的画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杰夫·昆斯《打领结的蛋》,不锈钢、透明彩色涂层,212.1×196.9×152.4cm,1994-2008年

每位艺术创作者大抵都遇到过这样一句不情之请:“送我一张画吧。”索画者心心念念人情世故,艺术家心中无奈苦不堪言。那么,艺术家为何不能送你一张画?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探讨个中原因。

REASON 1:送画=送钱

对艺术市场稍有了解者都知晓,艺术品通常不会明码标价。这本是艺术交易中买卖双方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却让不少人误以为无标价即免费。艺术品不标价不代表没有价,更不代表可以免费送,而是为了不破坏其审美体验,也减少价格对于观者的影响。

安迪·沃霍尔《美元符号》,丝网印刷版画,51.1×40.6cm,1981年

试想一下,如果画廊在每张画旁都放上标价牌,看画展会不会变成一场比大小的数字游戏?以前大众看画会问:“这张画是什么意思?”“这个艺术家画的是什么?”标上价格后可能会变为:“这张画好贵呀!”“这张更贵!”

“数字森林”展览现场,2017年

所以,哪怕艺术品不标价,让艺术家送画也着实不合适。以在世艺术家为例,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最贵的作品《艺术家肖像(有两人的游泳池)》拍卖价格人民币6.26亿元,一张“便宜”的素描也以几万元起步。向这样的艺术家要画无异于要钱,你敢说出“送我一张画”,难道也敢说出“送我六亿人民币”吗?

大卫·霍克尼《艺术家肖像(有两人的泳池)》,布面油画,213.5×305cm,1972年,2018年于佳士得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中以903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6亿元)成交,刷新艺术家拍价纪录。

大卫·霍克尼《大卫·格雷弗斯画像》,纸面铅笔,30×42cm,2020年于苏富比伦敦“现代与战后英国艺术日拍”中以1.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3.5万元)成交。

REASON 2:画画=高成本

“是非经过不知难”,也许是受当代艺术的抽象语言所影响,不少人总误以为画一张画轻松得很——挥毫泼墨、乱涂乱画、平铺颜色,“我家孩子也可以”。

这些作品看似轻松,实则颇为艰深。好比演员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家在成为“家”之前多年的学艺投入是不可见亦难以估量的。且不谈精力与情感等抽象因素,仅仅是从年少起学习绘画所购置的画具与接受专业培训所花费的学费也是一笔“巨款”。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Untitled XXV》,布面油画,195.7×223.5cm,1977年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无题》(Untitled),布面油画,45.4×60.8cm,1968年

再者,高产而快手的艺术家只是小部分,“慢工出细活”的则数不胜数。于他们而言,一张画要花费数年,一生完成作品数量“屈指可数”。

例如艺术大师修拉(Georges Seurat),其标志性点彩画基于对光学与色彩理论的深入研究,因而创作速度缓慢,加之英年早逝,一生仅完成七张半大尺幅油画和四十张小画。对于这样的艺术家,每一张作品都是一段生命的凝聚,要画堪比“要命”。

乔治·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le de la Grande Jatte),布面油画,207.6×308cm,1884-1886年

乔治·修拉《塞纳河畔与大碗岛》(The Seine and la Grande Jatte),布面油画,65×82cm,1888年

REASON 3:画画=工作

杰夫·昆斯《打领结的蛋》,不锈钢、透明彩色涂层,212.1×196.9×152.4cm,1994-2008年

很多人支持艺术家送画之前,都忽视了一大问题:艺术家以画为生。画画是艺术家的工作,亦是营生之源。尽管这份工作看起来不用“996”,潇洒自由,但本质与你我的工作并无区别,只不过其成果更具观赏性,且人人皆可享用。转观其他常见工作——你为何不让程序员送你一堆代码,或让科学家送你一项科研成果?

罗曼·奥帕卡《1965/1-8, Detail 1725527-1728670》,纸面墨水,33×24cm,1965年

罗曼·奥帕卡《1965/1-8, Detail 1725527-1728670》(局部),纸面墨水,33×24cm,1965年

当然,也有些与艺术类似的行业,典型之一就是设计。设计师亦是饱受“帮忙”叨扰的一大职业,但相比艺术家仍是好些。为何?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设计尚属于典型的工作,甲乙方的“爱恨情仇”已深入人心。但艺术不同,当代艺术大多没有甲方,也少有明码标价,但这样的行业特性绝不是索画者乘虚而入的理由。

贾斯伯·琼斯(Jasper Johns)《0至9》,布面油画,137.2×104.8cm,1961年 ©Jasper Johns / VAGA, New York / DACS, London 2016

REASON 4:画画≥工作

画画既是艺术家的工作,又胜于工作。提起艺术家,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是怎样的形象?是交不起房钱的莫奈(Claude Monet)在塞纳河边画风景,是买不起颜料的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对着家中的窗户画少女……纵使家徒四壁、捉襟见肘,这些艺术家依旧不忘创作。即便是富有者,好比在世最贵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都说:“我不相信艺术家真的对钱感兴趣,钱不是艺术的动力。”

克劳德·莫奈《查令十字桥》,布面油画,65×100.3cm,1903年

扬·维米尔《画家在他的工作室中》,布面油画,120×100cm,1666-1668年

杰夫·昆斯《兔子》,综合材料,104.1×48.3×30.5cm,1997年

纵观艺术史,每位艺术家的创作从绘画题材到艺术语言都大相径庭,这些差异是由个人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孕育的产物。痛苦、压抑、欢乐、宁静……万般情绪均可通过艺术创作予以表现。

翠西·艾敏(Tracey Emin)将自己的私生活搬进美术馆,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最爱画数不清的情人裸体……这些在日常伦理中不堪入目的私生活均可通过艺术宣泄而出。让艺术家送画,送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成果,更是一份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如此珍贵,你还敢要吗?

翠西·艾敏《我的床》,1998年

卢西安·弗洛伊德《Pregnant Girl》(局部),布面油画,91.5×81cm,1961年

REASON 5:送画≠送画

回顾艺术史,似乎艺术家“送画”之事不在少数。东方有黄宾虹以画赠知己,西方有沃霍尔(Andy Warhol)送画讨欢心。即便设计也不例外,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就在说唱歌手侃爷(Kanye West)42岁生日当天,将自己亲手设计的一套住宅方案送给他作为礼物。

安迪·沃霍尔《Liz》,丝网印刷版画,101.6×101.6cm,1963年

说唱歌手侃爷(左);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右)

看似“送画”行为的背后实则有着更为深远的人情关系。黄宾虹所赠知己为翻译家傅雷,在人人皆唾弃宾虹之画时,傅雷直言不讳地盛赞,二人情谊深重;而沃霍尔所赠对象为彼时最富盛名的影星兼藏家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颇具波普小王子一以贯之的“蹭热度”之嫌;至于侃爷,更是与特瑞尔关系匪浅,曾为其艺术装置投资一千万美元。想必任谁对艺术家的创作如此一掷千金,“送画”都将顺理成章。

出现于侃爷电影中的詹姆斯·特瑞尔作品《罗登陨石坑》

REASON 6:送画破坏市场

试想,如果艺术家送画之举开了先河,那么还有几人会心甘情愿掏钱买画?

当今在市场上一骑绝尘的旅法艺术家常玉在世时的经历便是典型例证。彼时,画商向其索画,悉数拒绝。同为艺术家的庞薰琹回忆,曾多次看到常玉被人包围要买其线描人物画,他却把画送人拒绝收钱,这样的行径也使常玉与艺术市场渐行渐远。由此可见,送画一事在人情之外亦关乎市场准则。

常玉《蓝白花盆中的花》,油彩、纤维板,90.9×62cm,上世纪50年代

常玉《马吃草》,木板油画,33×40.9cm,上世纪50年代

上述六点理由只是从艺术创作中提炼共性,简而述之。对于每一位艺术家而言,其画作都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让艺术家送画一事本无对错之说,缺乏的只是一份同理心。索画与画画双方最大的分歧点正在于立场的不同:艺术家深知创作之艰深,故不愿倾囊相送;索画者对此不甚了解,故直言不讳。

而最核心之处则在于艺术创作一事本具特殊性:画可以是商品,但不宜明码标价;画可以是工作,但不同于常规工作;画的经济价值可估,而精神与文化层面的价值却无以计算。因而,送画看似与送礼相同,实则大相径庭。艺术家为何不能送你一张画?欢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见解。

编辑、文韩晗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