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蔡坚 艺术家「蔡杰画家」

时间:2023-01-25 11:49:15 来源:NYLON尼龙

大家好,蔡坚 艺术家「蔡杰画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攀岩之时,攀岩者抓取的岩点——“Hold”,成为了近期于没顶画廊展出的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的“题眼”。这位出生于1993年的年轻艺术家,对包括“攀岩石”在内的日常之物进行了艺术化的提炼,对数字时代之下的Found Art(现成艺术)魅力加以挖掘,并实现了个体化的重述。

选取现成品“攀岩石”进行改造,蔡坚意在离间数字时代之下,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的关系。他曾说:“我寻求某种反讽、荒谬、自我审视。”这令我们想起Found Art诞生之初的艺术魅力。诞生之初,Found Art即具有推陈出新、打破既定的意味。1912年,31岁的毕加索最早使用了这一艺术手法,他将打印出的图像粘贴到了画作《有藤椅的静物》中,在1917年,30岁的马歇尔·杜尚以知名的“小便池”令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了极致。

蔡坚作品《水平》(上图)、《Hyperfocus》(下图)

1912年至今,遥隔百年,青年艺术家的革新锐意一脉相承。而在与我们的对话中,蔡坚身上折射出了更多属于“当下”、属于“年轻一代”的特性,比如,他直言自己现阶段的状态是“不确定”的,这与时代的不确定性,似有近乎同频的共振,同时,我们试图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探寻某种“意义感”而不得,这种“丢失”或者说“有意忽略”,也隐隐贴近于后现代的内核,贴近于当下。

围绕他的最新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的灵感源,我们很自然地聊起了“攀岩石”这一现成之物。“最初,它是如何进入你的创作视域的?”我们问道。“其实,我对攀岩运动完全没有‘喜欢’与‘爱’,我从不攀岩,也没去攀岩场馆进行调研。我只是在网上浏览、观察。这可能也是我的创作习惯,比如,刷淘宝的时候,大数据会把各种东西推到你面前,有时候我也会主动出击,一旦发现了有意思的物品,就会加以思索,是不是可以将其改造为新的形态。”蔡坚说道。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

“攀岩石,它有半平面的形态。我把它们从墙上‘拿’下来,按照原本的固定方式,即用一颗颗螺钉加以固定,将它们串连、拼贴,然后就慢慢呈现出抽象的、雕塑的美感。你可能说得出来它是什么,或者根本说不出来,总之这些艺术化的‘攀岩石’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蔡坚讲述了他对“攀岩石”的处理方式,这是他首次涉足雕塑艺术创作。

这些经过艺术化加工的攀岩石,经由高倍放大之后,超越了原貌,被蔡坚赋予了抽象、疏离、肃穆、怪诞的美,以及作为艺术品的可观赏性。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细节图

“Holdhold&Holdholdhold”看似是他现成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转折点,即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但蔡坚觉得,虽然创作媒介不同,但概念上是一致的。“其实说到底,无论用什么方式,我的重点永远放在对这个东西的改造意图上,它用什么形式最适合表达,那就用什么。以前我之所以在平面上做东西,是因为它本身就应该在平面上成立。”蔡坚坦诚地说道。

面对Found Art的解读空间,蔡坚直言,挺虚无的。“我没有期望观众要怎样看待一堆攀岩石的解构重组与堆砌,无论是更抽象还是更具像。我以这种方式做出来,不论观众认识到,这是有关现成品的艺术,还是没有认识到,我觉得都没什么。观众可能永远都不知道Found Art,那这就是一个很纯粹的雕塑作品。我没有特定的期待,观众用什么逻辑感受它、理解它,都可以。”

在蔡坚眼中,当下,在有关现成品艺术的圈子里,谈“意义”是挺“假”的一件事儿。为此,他尽量地削减了现成品物质内部可能附带的过多图像和背景信息,以减少“传播”层面上的“满”。蔡坚认为:“大家都是在做作品的,把现阶段该做的东西做完、做好,就可以了。”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

然而,对于受众理解的无拘,以及对于“意义”的有意回避,并不意味着蔡坚对作品的放任自流。“对我而言,它在我的手中变成了一个新的东西,一个新的、成立的雕塑作品,这就是我要的。使用全新的方式将现成品进行重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有一些微妙的感觉,这就是我创作它的全部冲动。如果站在大众视角,让别人觉得这个物品以前是这么摆弄的,现在居然还可以这样,倘若能达到这种程度,我觉得就是完成。”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新诞生的事物将会带给人们更多答案上的怀疑乃至于虚无——关于这一疑问,蔡坚说道:“虚无,我觉得也是一种认知。你说这个东西到底能有多少意义呢,我也说不清。或许,那些东西本身就挺虚的,一堆水平仪、一堆石块,放在那里,能有多大的意义?但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虚无,其实也挺好的。当然了,你也可以意识到别的东西。”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

创造价值还是创造虚无,之于艺术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意味着革新与否。“各个时代的艺术家,总的来说肯定是会有革新精神的,但我们现在跟以前不太一样。以前的现代艺术家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革新或许是指向宏观层面的。现如今,大家整体上都很散,互相之间谁都不关心谁,你革新给谁看,其实不重要了。然而,我无法做到什么都不做。这一池水总要搅动搅动,它总归是需要向前迈进的。我们这一代年轻艺术家,可能会在做艺术的强度上变得弱一点,比如轻微的挑逗,而非撕裂性的对峙。采取什么方式去革新,这个是我一直在摸索的事情。”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细节图

“然而,还是基于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不一样,有人只是专心做那种很甜、很美的艺术,他开心就够了。关于带有革新锐意的艺术,它终究是只针对一部分人的。对于不想这么做的人来说,艺术的革新根本没有必要性。现成品就是现成品,所有东西都是现成品,只是说我在这个方向做了一些尝试。往大了说,艺术也不是必要的,甚至,没有什么是必要的。”

据蔡坚回忆,2020年,他来到了上海,而在那之前,他做的是偏物质型的、与绘画本体相关的艺术作品,“我是到了上海之后,才开始尝试现在你看到的这种偏波普的、偏现成品的东西。距今,也不过只有三年两展,在创作上我肯定是相对年轻的。”聊到今后的打算,他说想尝试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具体怎样实施还没有落地,“我只能说边做边看,包括这一次个展在内。”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

而对于网络上的大众反馈与评价,他坦称自己不太关注,“我听得多的、吸收得多的,最主要还是艺术家同行给我的专业建议。我们有一帮年轻艺术家朋友经常一起聊天,大家都有向上做事的态度和冲劲,认真地做作品,轻松地聊作品。像徐震、李翰威,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展览环节,聊聊对一个作品的推进或者对某一概念的推动,基本无话不谈。”

据悉,“Holdhold&Holdholdhold”蔡坚个展,将于没顶画廊持续陈展至10月23日。目前,已有诸多年轻人来到“Holdhold&Holdholdhold”进行打卡、拍照,并于社交媒体之上发布了自己的感受。蔡坚浏览过一些大众评价,然而,他直言“没看到什么具有专业性的评论”,话锋一转,他说:“但这肯定是一个新的开始。至少,这说明大家对这东西感兴趣,所以才会来到没顶画廊。只不过,我更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作品的意涵,从而体会到Found Art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

对于未来,蔡坚表示,一切未定。“我的目标就是继续做作品,因为现在做出来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对我而言,现阶段最紧要的肯定是稳健地创作,将艺术概念向外发散,也许,做着做着,我就能发觉,吸引我的到底是什么。说不定,我也会发现自己的兴趣还可以更精确,而自己能做的创作,还可以更多。”

蔡坚个展“Holdhold&Holdholdhold”将持续至10月23日

不论是“Hold”一词所具有的“抓取”与“握紧”之感,还是蔡坚呈现出的松弛感;不论是有关Found Art的艺术意义,还是蔡坚有意回避“意义”的创作态度……或许,在蔡坚身上,这些看似对立的东西,已经悄然合为了一体——他是复合的个体,恰如新生代的年轻人一样。

作为一位年轻的创作者,蔡坚的创作脉络也是年轻的,至于他究竟反叛了什么,答案如绿萍浮水:相较于学院派艺术家精英且艰涩的创作,蔡坚无疑是自在的,过去、现在、未来,他始终保持开放、悠然游弋。

采访、撰文:姚丽辉

编辑:Walser

监制:杨晨、D.P

供图:来自蔡坚及没顶画廊

排版:Walser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