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昆曲有多美 「昆曲好听吗」

时间:2023-01-30 14:45:32 来源:煮酒君

大家好,昆曲有多美 「昆曲好听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逢佳节,各种文艺表演荟萃,其中一定少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戏曲。戏曲的种类丰富,不管是厚重高亢的北方戏曲京剧、豫剧,还是清雅柔婉的南方昆曲、黄梅戏等等。这些传统戏曲,作为一门独特的戏剧艺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享受,融合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手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据近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中国戏曲剧种表》统计,我国戏曲剧种共有317种。同时由于地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方言的差异等原因,我国的戏曲种类丰富,各有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喜好的变化,有些戏曲消失了,有些戏曲相互融合,不断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了解一下,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昆曲。

昆曲的产生

昆曲从诞生到今天,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它的称呼不同,在历史上它有着不同的名称,如:"昆山腔"又称"昆腔","昆调""昆曲""南曲""南音""雅部"等。昆曲最早被成为昆山腔,据考证,它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是在元末明初,产色的地点在今天的江苏昆山。在当时,一种戏曲命名往往是以当地的名称命名,例如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浙江的海盐腔,得名就源于地名海盐。昆山腔,则是源自于江苏昆山,作为许许多多的戏曲声腔之一,它的名称一直流传到今天。

宋元时期,与北方地区的杂剧不同,在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戏曲是南戏。唱南戏的腔调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腔调的曲子统称为"南曲"。昆山腔作为一种声腔,主要也是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南曲的唱腔艺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南戏的传统。戏曲是来自于民间生活,则不免受到当时风土人情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合了昆山地区的民间方言和歌曲小调,进行了新一轮的融合。昆曲,也可以说是昆山地区的民间曲调与宋元南曲演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到了明代中叶,昆山腔经过著名曲家魏良辅等人的大力革新创造,乐曲唱法得到显著提高,很快流行,成为流行一时的歌曲,因而又得到了"昆曲"称呼。这称呼的重点在于一个"曲",实际上,它所唱的既有散曲,又有剧曲。有关昆山腔渊源,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有这样的记载:"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会唱者颇入耳。惟昆山为正声,及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 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取得成功,自万历到崇祯,清唱昆曲之风,在江南广为流传。《经锄堂文稿杂著》中记载了这样的盛况:"予因有感于江南盛寸,金陵吴趋余杭之里,邸第相望,鼓钟不绝,听奏伎乐皆尚吾邑魏良辅所定之昆腔。若琵琶者,以为北方之乐,屏而不御。"虽然目前考证昆山腔的具体产生年代,但不可否认的是,昆山腔是在南曲和地方民间小调的不断融合与交流中成型、发展。

昆曲的发展

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但其后近两百年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传播。大致社会原因是由于明代中期,统治者推行程朱理学,对自由的思想有所禁锢,对戏曲的创作和传播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明嘉靖后期,思想的禁锢才有所松动,人们更加渴望追求自由。万历年间,剧作家吕天成《曲品》记载了当时的戏曲种类,并对其进行品评。其中"新传奇品"中,被评为上等品的不少剧作,是昆曲的代表作品。

昆曲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明万历年间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仕途不顺,二十六年告归家居,时年四十九岁,所居名玉茗堂。他一生作品丰富,传世影响最大时候为他的传奇作品五种,即《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箫记》最早写作,全剧未完,后由作者重新改写为《紫钗记》。后来将《紫箫记》外的四种集在一起,称为"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情动人的《牡丹亭》,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家沈德符在《顾曲杂言》评论《牡丹亭》:"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昆曲的繁荣

明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人们享乐的需求增加,尤其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主富商的娱乐生活中,昆曲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很多官僚士大夫、地主富商,家中都有家庭昆曲戏班。家庭戏班这种形式更进一步促进了昆曲的发展。家庭戏班是由私人购买置办的家乐,是专为私人家庭演出的。它是昆曲非常重要的演出形式,对昆曲的唱腔艺术、表演艺术以及剧本创作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在隆庆、万历年间,家庭戏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万历末年,天启崇祯年间,家庭戏班空前繁盛兴旺。

除了家庭戏班,职业昆曲戏班的产生也使得昆曲发展更加成体系。崇祯年间,南京成为一方乐土,许多著名职业昆班云集南京,昆曲繁盛无比。侯朝宗《状悔堂集》中记载到:"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日兴化部,曰华林部。"兴化班和华林班就是昆曲职业戏班中两个非常有名的戏班。不仅在南京、杭州等城市,在许多江南乡村地区如绍兴、太仓等地,昆曲也广为流传。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