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编剧 宋方金「钱向明」

时间:2023-02-05 08:53: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家好,编剧 宋方金「钱向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一系列国产影视剧在质量上频遭诟病。前段时间,军旅题材电视剧《陆战之王》中的“坦克空降”情节被批“无稽之谈”;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被留学生群体吐槽没有常识、不合逻辑;电影《上海堡垒》更是被舆论评价为“把《流浪地球》开启的中国科幻大门又关了回去”……面对这种现象,观众们过去认为主要是导演的“锅”,如今,舆论逐渐开始思索编剧在其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有自媒体甚至发出疑问:“国产烂剧多,都是编剧的锅?”如何解答这一疑问?《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知名电视剧编剧宋方金。2010年,宋方金担任刘震云原著小说《手机》的电视剧版编剧。近年来,他活跃于互联网。去年,他站上了《吐槽大会2》的舞台,对影视行业乱象无情开“怼”。前段时间,电影《上海堡垒》上映后,这位知名编剧在其微博中吐槽原著作者“七天一个剧本”的评论在网上引发热议。今年,由宋方金所著《故事向暖,心向远》出版,将其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展现在读者面前。“编剧是影视行业最重要的人,这个秘密不要告诉编剧。”宋方金用一句流传于好莱坞的谚语,界定了编剧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较为尴尬的现状——不被理解、不被重视。在他看来,只有把剧本当成最重要的事,观众才能看到好故事。

剧本是时间的艺术

尽管在宋方金眼中,“凡是好编剧,都经历了非人的折磨、有着惊人的天赋才能培养出来”,但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编剧的工作往往是不受重视的。他引用的那句好莱坞谚语其实是一句反讽,“因为到了真正操作阶段,没有人真的认为编剧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人。”宋方金说,一切讲故事的艺术实际上都是剧本的艺术,“剧本是故事行业和影视行业的“宪法”,必须围绕着它来展开一切工作。”但在他看来,目前行业内的现状却不是这样,一部影视作品往往是围绕一个演员、一个导演展开,唯独没有把剧本作为最重要的事物展开。

宋方金告诉记者,由于一些资本的急功近利,当前我国影视作品的剧本普遍缺乏足够的打磨时间。“剧本是时间的艺术。”宋方金反复强调这一点,“一个好的剧本,从策划到大纲到分集到最后剧本的呈现,整个过程必须按照创作规律和创作流程来。“要有一定的构思时间,有艺术上精益求精的手艺人的态度。”宋方金说,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剧本的打磨大概需要一年时间,而一部40集的电视剧则需要一年半。“不久前市场上表现很好的《哪吒》的剧本,就是花了两三年时间来打磨,才呈现出很完整的艺术构思,《我不是药神》的剧本也打磨了大概两年多。”

宋方金表示,在理想情况下,应该是“以剧本定资本、定演员、定导演”,但很多时候达不到,资本的急功近利等不了创作过程。他告诉记者,中国影视业十几年前也有过黄金时代,那时剧本不成熟是不允许开机的。但现在,有时就算剧本不成熟也要开机,因为资本在后面“追着”。“已经把演员签下来了,演员的档期都定了,他们等不了,那你怎么办?”宋方金认为,现在以演员的档期定生产周期的模式,完全把影视剧的生产程序给打乱了。

不能让电冰箱去洗衣服

向好莱坞学习是不是中国影视剧未来的出路之一?在宋方金看来,在讨论“如何学”的问题前,先要明确“学什么”。“我们经常说向好莱坞学习,很多人误以为是学习好莱坞的商业模式,其实不是。”宋方金说,好莱坞之所以能够成为好莱坞,是因为它拥有讲故事的普遍模型的能力,这在编剧术语里叫“类型”。宋方金介绍道,类型是一个“功能的约定”。在好莱坞,电影被分成了爱情片、警匪片、西部片、黑色电影、幽默电影、家庭电影、体育成长类电影……类型非常明确。好莱坞非常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类型,怎样在类型的规定中讲故事,又在类型的规定中生出一些变化。“比如《泰坦尼克号》的创举就在于把陆地上的爱情放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这拓宽了类型,把爱情片和灾难片两个类型进行了糅合,变成一部拥有高票房、高品质的电影。”

关于类型,宋方金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比如电冰箱有冷冻、保鲜功能,但它永远不会去洗衣服。“而现在我国很多电影出现的问题,就是给电冰箱加上了洗衣服的功能。我们需要向好莱坞学习这种类型能力和类型融合的能力”。

焦虑是“最大的生产力”

2010年出品的电视剧版《手机》延续了电影版《手机》的精髓,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从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并进一步放大了通信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焦虑情绪。作为该剧编剧,宋方金对这种焦虑情绪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传达我们的焦虑,这就变成一个人人焦虑的时代。”今年7月,美国《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斯科特•施托塞尔所著畅销书《好的焦虑》在中国上市。宋方金为此书作推荐序,标题就叫《焦虑的意义》。谈及为何要推荐该书,宋方金脱口而出,“我很希望在书中找到一种对焦虑的认识。”他认为,该书的题目《好的焦虑》,就是让我们往好的方向去引导这种焦虑感,避免过度焦虑。“实际上我是感谢焦虑的,好的焦虑的意义就是让你保持一种精神肌肉的紧张,它使你保持一种竞技感、在场感。”我们能否把焦虑控制在“好”的范围内取决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增强以及视野的扩大。“我们往往为一件事情感到焦虑,是因为不知道它的前因后果,对它的认识不够深入。当我们了解它之后,就会感到释然。”

宋方金认为,焦虑是人类“最大的生产力”。“无论是飞机的发明,还是万有引力的发现,都是因为焦虑出现的。如果我们把焦虑当成一种极大的生产力来看待,它就是一个良性的东西。”宋方金说,“我们应该聚焦焦虑,发展焦虑,把它变成整个社会的推动力。”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