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中传开学典礼 提到了这几个关键考点是什么「中国传媒大学考点」

时间:2023-02-07 15:01:40 来源:新传考研一加一

大家好,中传开学典礼 提到了这几个关键考点是什么「中国传媒大学考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中国传媒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校长廖祥忠作了题为《视频天下时代的你:为未来而来!》的开学致辞。

核桃哥在云端观看了全程直播,在校长的讲话稿中,还发现了对于咱们新闻传播考研者比较关键的新传考点。


今天,我们就结合廖校长的致辞,一起来温习一下这些考点。

考点1、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

讲话原文:

漫漫历史,滚滚长河,镌刻着语言和传播的独特印记。每一次语言革命,都会带来传播的转型升级,进而塑造人类不同的生存方式,给社会秩序带来深刻变革。

有声语言的形成,是人类实现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飞跃的标志,其传播的特定群体、特定时空性,奠定了今天人类文明多元共生、多线并进的格局,形塑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文字语言的诞生,让人类可以借助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文字和有声语言的结合,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着不同区域文化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文字语言的兴盛构筑了人类文明的区域体系。

影视语言的发明,让人类可以借助意义共享的影像符号,进行跨时空的信息传播。电影满足了人类驰骋想象、营造梦想的需求;电视满足了人类认知世界、娱乐生活的需求。其背后是技术、资本和渠道的竞争和垄断,其广泛的信息传播力,对大众思想和全球传播格局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影视语言的滥觞孕育了工业时代的世界文化秩序。

视频语言的崛起,开辟了信息时代的开放格局,并将再造国际新秩序。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在技术平权加持下,视频语言正在成为当前人类交流最通行的语言,正肆无忌惮地撕裂着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形成的世界文化秩序。

考点链接: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各个人类传播过程中所使用传播媒介的利弊

口语传播

利:口语是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口语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弊:

(1)只能在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2)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

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媒介的情况下,它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文字传播

文字是人类传播历史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扩展,大大地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利:

(1)文字克服了声音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靠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2)文字打破了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弊:在印刷传播时代之前,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这种手抄的文字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属于特权阶级。

印刷传播

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

利: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印刷事业日益成长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弊:传播通道单一,感染力差,效果有限。另外印刷媒介仍对受众文化水平较高要求。

电子传播

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利:

(1)实现了信息传递在空间和速度上的突破;

(2)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 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3)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

(4)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迎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

弊:

(1)加剧“知识鸿沟”,形成新时代的“数字鸿沟”;

(2)人的社会性参与热情降低,出现“容器人”以及“沙发土豆”等具有典型媒介特征的人;

(3)电子传播依赖的技术设备较为昂贵,话语权掌握在权威者手中。

总结:


媒介形态的更迭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以提升、过时、复活、逆转的方式向前推进。例如: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口语媒介过时,但是电子媒介的出现,又使口语媒介重新复活。互联网使书写文字重新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电报和手写信虽然逐渐消失,但是人和人之间用文字沟通的的形式却以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形式重新复活。

媒介形态的迭代对于社会影响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社会是媒介形态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威廉斯曾强调社会意向对于媒介技术的影响,不同的媒介特征与特定的历史意向相关联,孤立地看待是有失偏颇的。

考点2、人工智能/算法与伦理

讲话原文:

当今社会,人类的劳动正被机器取代!人类的思考正被芯片取代!人类的选择正被算法取代!人类面临最大的危机,是可能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考点链接: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下新传考研中非常重要的专题。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下,我们更加需要把握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的深刻影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包括研究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


演进历程: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正在从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的 2017 年走向第三次高潮。从“智能化”的程度来看,人工智能主要可分为两大发展阶段:一是“ 弱工智能”阶段,二是“ 强人工智能”阶段。


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已经延伸到了整个传媒产业链,主要表现在以各类传感器为来源的资讯采集,以机器人新闻写作为依托的内容生产,基于感官系统与认知逻辑的新闻体验,以推荐算法为支撑的内容分发,以数据和算法为基准的商业模式优化等方面。

考点链接:算法与伦理


智能化算法分发,主要解决的是人与内容的关联问题,目前,算法主要以个性作为基本关联维度,未来,它所依据的数据维度和分发思路或将不断拓展,除了个性外,用户所处的关系和场景也将是核心的关联维度 。


算法看上去是客观、公正的,但事实上它在深层也隐藏着偏见,这也是导致信息环境失衡的一个因素,如何评判与纠正算法的偏见,同样是智能化时代的一个新拷问。


而披着个性化服务外衣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将是普通人在未来面临的一个巨大困扰,甚至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在推动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要尽早完善相关的约束机制。


机器与人的关系,也需要道德与伦理层面的新界定。2016年9月,英国标准协会(BSI)发布机器人道德,指出:机器人的设计目的不应是专门或主要用来杀死或伤害人类;人类是负责任的主体,而不是机器人;要确保找出某个机器人的行为负责人的可能性。这个针对机器人制定的道德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智能化机器或技术。


衡量未来新闻业好坏的标准,仍是媒体职责的履行程度,如社会环境的监测能力、舆论监督能力、社会整合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等。在这些方面,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媒体技术既有助于扩展我们的某些能力,也可能放大一些问题。但是,我们既已无法逃避技术,就只有提高我们对技术的理解与驾驭能力,才能避免未来成为机器的奴隶。未来新闻业的走向,仍然在人的手上。


考点3、视频化/VR


讲话原文:

无处不在的长短视频,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生活娱乐的核心媒介,视频化生存正成为不争的事实。正当我们沉醉其中时,一种全新的语言环境即将到来,那就是智能VR。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视频正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多语态走向随意可选的智能语态,虚实影像将融为一体,随着全视角视频的横空出世,人类交流的时空关系将被彻底打破,语言障碍也将随之消除。

智能VR的出现,将把我们带入虚拟与现实同构的未来视界中。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实与虚拟的对立、物理与心理的隔阂,形成未来社会文明规则,使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频天下大时代!

在视频天下时代,天涯咫尺,千年一瞬,人类可以穿越时空,与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古今中外人物同场对话、与异国他乡的亲朋好友促膝交谈。古人畅想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将成为现实。

当人类在键盘上敲出第一个字符之时,这个字符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而是宣告了一种全新视觉符号的诞生。当视频语言成为交流、存储信息的主要载体时,文字作为独立的语言必然日渐式微。曾经长期主导我们思维方式的文字语言,将逐渐成为未来视界的一种符号,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将被重置。

考点链接:视频化

近年来移动视频成了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台、报社这些主流媒体来说,在移动视频这个新战场上,内容、技术、商业化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思维、新模式时刻挑战着传统,逼迫着媒体机构不断调整、不断升级改造。与此同时,移动视频平台也在重新思考与媒体的关系,合作成为媒体融合中的主旋律。

融合进入深水区,视频化已经成为必然。

媒体融合走到今天,逐渐走入了深水区,融媒体正在重构着整个传媒行业。这两年,短视频和直播的异军突起更是给媒体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基于移动端的新型视频内容业态,正在抢占越来越多的用户注意力,并从内容、技术、商业运营等多个角度,给媒体行业带来全方位的改变。

对于广播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来说,在短视频和直播这些新的战场上,如何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抢占新的舆论高地,打造新的运营模式,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平台,也在积极探索跟媒体机构进行深度合作的模式。

媒体机构在短视频内容生产方面的常见做法有:

1、改变视频内容的形态

在电视节目的同步拆条之外,更增加了针对短视频平台的融媒内容,形式上也增加了竖屏、大字幕、数据新闻等更加移动化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最为常见。


2、改变话语体系


不再是严肃的高高在上,而是更加贴地气、更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用语也是随口就来。从《新闻联播》节目衍生出来的《主播说联播》节目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3、赋予账号和主持人更加人格化的形象


拉近跟用户的心理距离,增强互动性,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把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朱广权组合在一起,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中称之为“央视Boys”。

4、直接跟互联网平台合作生产内容

考点链接:VR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 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

VR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使报道呈现方式、受众视觉体验、新闻叙事视角迎来创新式发展。而专题报道因其对同题新闻资源汇总整合的优势,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广泛发展,其在专题报道中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使新闻在信息含量、传播方式、受众体验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和改善。


综上,VR技术带来的沉浸体验为延伸人类的感官带来了新的可能,新闻界对新技术的探索不会止步。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充分发挥VR技术的优势、深刻把握新闻传播的规律,创新信息的呈现方式,提升专题报道的质量,挖掘VR新闻的价值,是在发展“VR 新闻”的同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考点。


当然了,校长的讲话内涵丰富,这样割裂开进行解读必然不妥,肯定也还有不少内涵和考点未能涉及。但是,我们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时刻养成学习积累的习惯,能够时时处处联系所学考点。希望大家学有所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