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艺术百科:走在职业化的小路上

时间:2021-09-30 13:45:11 来源:

走在职业化的小路上

某日至一旅游景点,正巧看到了一场所谓的“雅乐”表演。只见几个化了浓妆的人,峨冠博带,信步走上台,按照既定的套路表演起来。刚唱完固定曲目,还等不及卸妆,便开始推销工艺品,“英雄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各行各业都成为表现商业才华的舞台。对于书法家来说,同样存在表演、推销、混饭现象,职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职业”作何解?是行业,属于三百六十行之一;是岗位,要求爱岗敬业;是吃饭的技术活儿,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合理报酬。书法一旦走向职业化,便去除了神圣性和神秘性,走向世俗化、大众化。现今书法与社会其他领域切断联系,减去了公共性的社会职能,变成一种纯私人事务,从书写内容到展示形式都在努力适应现代市场经济。

随即而来的,便是大众文化走进书人生活———这是一种以文化工业塑造和支撑起来的消费主义倾向作为主导的全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审美距离和心理距离被消蚀,书法变得“越来越艺术”或越来越粗俗,有两极分化倾向:一是孤芳自赏,成了少数人的艺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二是媚俗化,走适应大众趣味的凡俗之路,有的如同江湖杂耍儿。在古代,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可分,书家需要综合才能,即通常所说的诗、书、画、印等全方面的修养。书法一旦职业化,便是将书法单独列出来,与很多方面进行不得已的剥离。只就书法谈书法,人文因素难免显得单薄。故而,今人与前贤相比,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个人理解,职业化介于孤芳自赏和媚众世俗之间,有可能实现从职业书家到真正书家的转变。作为一个书家,要精益求精,追求艺术真谛;作为一个职业书家,要有更多作品得以成功销售。

职业化的影响显而易见。职业化特点在民国篆刻创作中有更为明显的表现。较之以往时代,此时各行各业的人将各自对篆刻的理解放到创作中,使印面异彩纷呈。职业对个人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但职业习惯也会导致职业病,比如极度的厌烦情绪。书法是一种不属任何行业的“隐学”,故在现实中找不到位置。个人内心修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现出来———首先是内在的,其次才是外在的。职业化是一种“显学”,先把才能表现出来,善于经营,甚至善于投机取巧,才能成功。作品变成商品,很难说还是艺术品。

blob.png

所谓书法的职业化在现阶段非常笼统,鱼龙混杂,但主要有两类。一是社会自由职业化。很多人实际上在内心排斥这一点,因为书家需要身份和名分。现今的绝大多数书法家在现实中没有科学家、企业家那样的位置。极少数书家有一定的地位,但也是行政级别的原因,即通常所说的复合身份———书法家只是牌的另一面而已。

二是教育学院中的职业化。这实际上是一种专业,相对前者来说要好一些。这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两类人群:教师相对保持一定的优势;学生毕业之后就走向社会职业化,而眼下只有极少的关于书法的“岗位”。随着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改变当初的选择,与书法分道扬镳。一些无业者美其名曰“自由职业”,通常所说的职业化书家主要指这一群人。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把职务、职称等同于职业。因为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占有资源不同,对个人艺术成就可能存在放大作用,故而评价标准难免混乱。真正的职业化必须是全面的市场化和制度化。整个职业化群体应具有理性的价值观、合格的企业家精神、明确的角色意识,应尊重市场规律。

职业化书家必然面临适应买家口味的问题。买家是顾客,顾客是上帝。在世俗社会,大众审美和艺术品价值本身之间会有落差。一般人会对艺术本身的价值视而不见,或不能见,靠的是一些外在头衔、地位,甚至一些八卦传闻故事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做出判断。一些自由职业书人、印人没有身份,而又需要“卖点”,所以“最大”、“最长”、“最重”纷纷出炉。

学院中的职业书家,则频繁地穿梭于展览,以获得所必需的关注度。其实,这也是在积累“卖点”。现实中,职业印人较之书人来说,日子更滋润一些。就名家来说,情况又要颠倒过来。篆刻并不是人人可为,书法家则无限制———只要会抓毛笔就是“书法家”。鬻艺自古皆然。宋、元以来,文人学道之余以画为寄,自写心胸的同时,也要考虑职业化和商业化问题。

一直到清代,书画市场都是卖方市场,书画家占主导地位。众所周知的郑板桥润格,里面便有一份傲气、一份“贵族心态”。现今主客方位置颠倒过来了,欣赏者需求塑造甚至决定了创作者。所以说,审美落差关涉艺术品位问题。如果书家不能引导审美,则势必俯向低俗。如果一个书家时常陷入“被使唤”的窘境,心灵便会在有意无意中受到伤害。

心态一旦扭曲,甭想再有好作品出现。也许,这个道理早就为书人、印人所知,故黄宾虹抱定作品“五十年后为世人识”的决心,坚持自我。即便像徐三庚鬻艺为生,为夺人耳目不惜夸张变形,刻刀下难得从容,但仍有“底线”。现在各类以书法闯江湖者,玩弄各种噱头儿,无所顾忌,实令人担忧。

职业书家和书家的根本差异在于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不同。个人道德的主体只涉及到个人;职业属于社会,是非个人化的,所以很多时候体现的并非个人意志,而是代表整个层面的利益需求。个人道德涵盖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则泛化为众多群体之间的关系,范围更广,甚至牵涉到整个书坛风气的变化。个人道德的评价标准在于内心修养,职业道德则首先是符合职业特点、满足客户需求———通俗来讲,就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实际上,成功的书家都是职业化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书法服务”,把全部心思扑在上面;但在主观意识中,他的创作不是为了达到换饭吃等现实目的。说到底,职业化本身没有弊端,关键看你把艺术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