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古玩知识:经典不在尺幅大小

时间:2021-10-01 09:45:11 来源:

经典不在尺幅大小

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为了吸引观众和评委的眼光,也为了符合展厅审美的需要,近年来,参展者一再地扩大参展作品的尺幅。他们认为,唯有大,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唯有大,才能显示自己的实力;唯有大,才能引人注意;唯有大,才可能入选展览和获奖。

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产生多元的审美观。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审美取向呈现出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美术作品既可以远看,也可以近品。不论是远看,还是近品,我们都希望作品具有个性化的形式和打动人的内涵。

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沾光于尺幅大的为数不少。如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创作者巧妙运用寓变化于统一、寓动于静的构图方法组成宏阔的画面。画中的人物大于真人,神情肃穆,气氛森严。且不说壁画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多么有变化,线条多么圆浑有力、豪放洒脱,色彩效果多么灿烂,单是那壮观的仪仗朝拜阵容,就足以让人赞叹、敬畏。这使得永乐宫壁画不仅成为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作品,而且也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罕见的巨制。

壁画粉本《八十七神仙卷》纵30厘米、横292厘米,在当时也算是罕见的长卷(但在今天看来,算是尺幅较小的一幅画)。画中的87位神仙像是从天而降一般,列队行进。那丰盈而优美的体态,富有韵律、有条理的线条,都让人叹为观止。这是寓经典于大幅之中的产物。

blob.png

壁画粉本《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再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纵25.5厘米,横525厘米,在今天看来也不算是大画,但在当时,绝对是“巨无霸”。几百年来,它让无数画家为之倾倒,原因何在?首先因为它规模宏伟、容量大,对封建社会都市生活进行了真实描绘。画家将世俗生活表现得如此真实、生动、具体,就连一些细小的情节也没有忽视,可见他观察力的敏锐和写实能力的高超。假如张择端只选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清明扫墓时汴河上的热闹情景,而不描绘节日的市俗生活,那么当时汴梁的繁荣盛况,今人就不可能得见,张择端也就不会有如此大的艺术成就。《清明上河图》中,画家对各种人物的精神状态都进行了细致描写,把人物与景物组织得既有变化,又很自然。此作段落分明,又互有联系;既符合真实的生活,又有高度的概括性,还有虚实、动静、繁简的对比。《清明上河图》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技巧上都值得人们肯定。可以说,没有《清明上河图》,就没有张择端在美术史上辉煌的地位。而同为风俗画的南宋朱锐的《雪涧盘车图》、刘松年的《茗园赌市》、苏汉臣的《戏婴图》、李嵩的《岁朝图》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又怎能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比呢?

blob.png

壁画粉本《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历史上,有尺幅巨大又很经典的作品,也有尺幅巨大但极平庸的作品,还有寸纸尺缣但很经典的作品。尺幅巨大但极平庸的作品在当代比较多见,寸纸尺缣但经典的作品在宋代比较常见。宋代画院画家在小小纨扇和灯片上画的花鸟画在精工艳丽和细腻生动方面绝不比五代、西蜀那些大幅的花鸟画逊色。谁会因它们尺幅小而否定其审美价值呢?宏幅巨构能给人以美感,咫尺小品同样也能给人以美感———只不过,一个是壮美、一个是秀美而已。

北宋的山水画,一派是表现北方雄浑的大山大水,如李成、范宽;另一派是表现江南山明水秀的景色,如董源、巨然。他们的作品都以重峦叠嶂的满式构图而震慑人心。而南宋一些山水画家则选择大自然中的一角,把复杂的景物加以概括,用精练的笔墨提炼形象,以边角小景构图。其画面简约、空灵、深远,把观者引入诗一般的境界。

blob.png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当代绘画,宏幅巨构蔚然成风。一方面,它使绘画贴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审美功能;另一方面,又使一些大幅作品变得匠气、拘谨、空洞。其实,艺术作品的内涵、品位及流露出来的气象与尺寸没有多大关系。画幅不在大小。有时小画更能见出画家的真性情,更能流露出画家真实的心境。小画可以不事雕琢,这样画家在创作时就可以进入气定神闲的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画更有利于画家以轻松的心态抒发性情、以平和的心态探索笔墨。大画和小画都有自己的笔墨构成,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如齐白石的花卉草虫册页与潘天寿的巨幅花鸟都很精彩,难分伯仲。

有的画家说:“大画看势,小画看笔。”气势有大小,笔墨分强弱。大画以气势胜,就很难做到笔墨精到;而小画尽可以在笔精墨妙上下工夫,不必苛求与大画有相同的气势。中国画讲修养、讲笔墨、讲性灵。这些在尺幅小品中都较容易体现出来。画小幅画可以提高画家的笔性、放松画家的心情,帮助画家完善自己。当然,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绘画长处,有的善于营构巨制,有的善于表现盈尺小品。但不管怎样,画家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创作,不要避长就短。清代王翚的一些大幅作品因过分追求刻画周到而显得繁缛、琐碎,但其水墨减笔画却表现得相当洒脱。石涛的册页很精彩,然大幅作品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他四尺以上的作品少有出类拔萃的。当然,也有大幅、小品兼擅的画家。如梅清的大幅巨幛于豪放中见精致,其小景作品于精致中不失豪放,笔力、气势俱佳,这有赖于他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八大山人豪放的笔墨,无论用在大幅作品还是小品上,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他的画,大到《荷花图》、《快雪时晴图》,小到只有一枝水仙或两片兰叶的册页,都简约、含蓄、灵动,是其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再如现代画家潘天寿。他作品的独到之处是用大笔墨去放大小作品。丈二或更大尺幅的作品,其所绘内容相当简单,或山石、溪水、野花、修竹、杂草,或雄鹰、苍松。他画巨石多是先用线勾出,再用赭石平涂,点上饱满浓密的苔点,使画中的石头大而不空、简而实在。他画中的笔墨非常耐看,用线得力于书法,且经得起推敲;他画中的气势缘自笔触强大的支撑力和由笔墨构成的块面的合理分布。

他曾对学生说,画不在大小,大小都是一个宇宙天地;豆腐块大小的纸头也是一个宇宙,就如同一方小印章也是一个完整的天地一样;如何在这个天地中把握整体、合理布局、表现气势,是每个画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现在不少画家创作靠的是制作功夫,画虽大,但却少大笔头,没有中国画强调的见笔见墨,陷入了避重就轻的深渊。画家下工夫画画,应该予以肯定;但若只为求画面最后的宏大效果而一味地画大画,则是不可取的。中国古代绘画已经证明,画的好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有没有意趣、有没有品位。无笔墨、无内涵的巨幅作品根本无法与精彩雅致的小品媲美。优秀的作品是不分尺幅大小的,宏幅巨构和寸纸尺缣都有可能成为经典。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