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阜平县非遗有哪些「阜阳非遗文化」

时间:2022-11-24 10:13:14 来源:徐公子娱乐V

大家好,阜平县非遗有哪些「阜阳非遗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都说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许多阜阳传统技艺扬名在外

全国有名

检验你是不是正宗阜阳人的时候到了!

猜猜看,阜阳一共有几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颍上花鼓灯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颍上县

批准时间:2006年

花鼓灯是传播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


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曾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又有“淮畔幽兰”的美誉。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界首市

批准时间:2006年



历史上,界首彩陶主要分布在安徽颍河界首段南岸,当地村民都以冶陶为生。隋代,界首便有了立窑烧陶的历史。唐代,因与唐三彩产地洛阳为邻,界首三彩刻花陶器的问世,更是轰动一时。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三彩刻画陶,但其独特的造型艺术,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风韵。


界首彩陶的造型多以圆形为主,这种圆形有两个含义:其一,“陶”有“掏”之谐音,“圆”有“团团圆圆”之寓意,二者结合,即为掏个团团圆圆。解放前,淮河中游一带盛行嫁娶之时女方必陪嫁一件三彩陶坛的习俗,圆形陶坛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鹊、莲花鲤鱼等图案。


其二,圆形陶器要比其他形器的容量大,实用性更强,而且烧制也不易变形。

阜阳剪纸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阜阳市

批准时间:2008年

阜阳很早即有剪纸出现和应用。从现存资料看,阜阳博物馆收藏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都是清代的阜阳剪纸,作鞋花、袜底花之用。作品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剪口清晰,想象丰富。




阜阳剪纸的应用范围很广。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帽、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


肘阁抬阁


项目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临泉县

批准时间:2008年

肘阁、抬阁,是集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相传早于明代就有,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抬阁是由2—8人抬着一些固定在铁支架上,穿着戏服的小演员,按照规定的角色表演一些动作。肘阁从抬阁演化而来。由表演者和支撑者两部分组成。执撑者多为青壮年。身负一个制好的铁支架,在身上绑牢。身穿道袍遮掩,铁架从一袖筒中露出。根据节目内容,选择以鲜花、瓜果、禽鱼、器皿、兵器等装饰铁架,以假乱真,给人错觉。


此种艺术形式,上下配合、灵活方便、边走边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因其新鲜、奇巧与灵活,深受群众的喜爱。 节目多取材于戏剧故事、传说,如《刘全进瓜》、《孙悟空盗桃》、 《天女散花》等,演出时由民族器乐八音班伴奏(包括锣、钗、大鼓、小鼓、笛等),演奏民间小调、地方戏曲音乐、喜庆、欢乐、奔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界首书会


项目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界首

批准时间:2008年

界首书会发源于安徽省界首市任寨乡苗湖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今年7月的苗湖书会)

苗湖地势低洼,连年灾荒不断。清代道光年间偶遇难得的丰收,坠子翁艺人苗本林于夏季在自家门旁编唱小曲加以赞美,在他的影响下,邻村曲艺艺人聚集苗湖,你拉我唱,喜庆丰收。苗湖村由此形成农历六月初六兴办书会的习俗,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 ■■■■

界首苗湖书会每届会期长达五天,书会举办期间,山东曹县、江苏坯县、湖北大悟县、河南周口地区及安徽阜阳、宿州地区的曲艺艺人相继赴会演出,方圆数百里内的民众也纷纷赶赴苗湖听书,场面宏大,热闹异常。

嗨子戏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阜南县

批准时间:2010年

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嗨子戏,主要流行于安徽西北部阜南、颍上、临泉,以及河南淮滨、固始、商城、息县等地。



唱腔开头以“嗨”字音起腔,每句的结束常带“啊”、“吔”、“哇”等表示感叹的字音,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主调有老生调、喜娃子、苦娃子三种,花调有下陕西、放鹦哥、打货、祭塔调等六七十种,传统剧目有本戏、折子戏、三小戏等一百多出。


(嗨子戏《按规定办》剧照)


去年,阜南嗨子戏进京演出。


柳编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阜南县

批准时间:2010年

黄岗柳编分布于安徽省阜南县黄岗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亦有“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说法。


黄岗及其周边地区河湖滩涂密布,杞柳喜湿易于生长,史载“淮蒙盛产水荆(即杞柳),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明正德《颍州志》)。清代初年,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等产品样式大方,结实耐用,曾运往苏、浙等地商埠销售。


淮北梆子戏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阜阳市

批准时间:2010年

原名沙河调,在声腔上属梆子腔戏。沙河调源自秦腔,明末清初传入阜阳地区。


(市规划馆的梆子戏展台)

据阜阳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此时已有外地梆子传入阜阳县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承接着来自多方文化的交融、对流、衔接之中的阜阳,既流行“合关西大汉握铁板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激越之音,也间有“合二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唱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远婉约之韵。




杜氏刻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颍东区

批准时间:2014年




杜氏刻铜创始于民国年间的杜星景先生,晚清时期,杜星景在北京学习刻铜技艺,师从刻铜大师陈寅生先生。杜氏刻铜工艺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在阜阳所在的皖北地区有着重要影响,成为安徽地区最为精湛、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技艺之一。




杜氏刻铜工艺作为皖北地区孕生、繁衍起来的一朵艺术奇葩,近百年来也成为阜阳地区非遗项目中的代表作之一。




细数下来

一共九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你都知道吗?



阜阳发布综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