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文明礼 仪「文明礼仪有哪些」

时间:2022-11-24 17:33:15 来源:没毛病的深度心理

大家好,文明礼 仪「文明礼仪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学礼仪能做人

学好礼仪做能人

2021年刚刚过去,回想起来,的确大家都不容易:办企业不容易,搞教育不容易,进出口不容易,旅游不容易,医疗卫生抗病毒不容易,养儿养老也不容易。

总之就是两句话:挣钱不容易!抗击疫情更不容易!

2022年刚刚开始,我觉得大家可以借此机会静下心来先做点容易的事情:修炼一下自己的内心,为下一步冲锋做好准备。想来想去最简单效果最快的应该是修炼一下中华文明的“礼仪教化”。


对待无礼行为我们要:你打、我打、大家一起打!

在中国十二个也叫“一打”,我就以一打电影镜头来作为开场白吧:

镜头一: 某医院大门口堵成一团,原来是一位漂亮的“朱女士”正在以一对十单挑一群医务工作者,原因是疫情严重期间她没测体温没戴口罩强闯医院。她一边歇斯底里吼叫着质问:“我没病为啥要戴口罩?”,一边与一群医务工作者推搡拉扯。旁边一位观众送了她一个口罩,被她一把丢在脚下使劲跺踩……

镜头二: 2005年9月12日,标榜整洁、秩序、完美的香港迪士尼乐园正式开门迎客,一个小男孩在浪漫的公主城堡前,光着屁股撒了一泡尿,还露出“小鸟”四处跑;有大叔在非吸烟区吞云吐雾;有人脱鞋横躺在长椅上,或蹲在地上……而迪士尼的员工则甚少上前阻止这些行为,只是默默地清洁地面。

镜头三:双休日,侯先生的儿子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拜访。侯先生高高兴兴地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座位给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没好气地说:“你们不会到里屋说话去吗?”侯先生尴尬地笑着,用眼睛瞪着儿子,意在让其尽快离开。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大声嚷道:“你瞪什么眼,我看我的电视,又不影响你!”同事们只好寒暄几句,匆匆离去。侯先生送完客之后,恼羞成怒。

镜头四:马女士的儿子在家正玩电脑游戏,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没好气地接起电话:“找谁?没在家!”随即“啪”地一声挂了电话。岂不知,来电话者是马女士的领导,正有公事商量。此时马女士正在厨房做饭,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镜头五:李女士应邀带着女儿去赴宴,临走前怕女儿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嘱咐女儿一定要懂得礼节。可是在家无法无天惯了的女儿尽管随口应诺,其实根本就没记在心上。几个菜刚上桌,女儿就急不可耐地伸出筷子吃了个遍,最后挑出最喜欢的菜放在自己跟前,旁若无人地大抓大吃起来。没等大家吃完,已经饱腹的女儿大声喊道:“我吃饱了,我想回家!”搞得李女士无地自容。

镜头六:某仁兄在华盛顿航空博物馆参观。在电梯上,他看到一位非洲裔小孩的卷发,顿生好奇,便伸手抚弄起来。他没注意到,旁边一位女士随即拨通了手机。走出电梯,在大厅参观不到两分钟,一位警察过来,不由分说将他带走,据事后了解,他被指控企图性骚扰,等待他的,不仅仅是行程被迫中断,还有警方的讯问,甚至官司。

镜头七:在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地上电梯。电梯因为超载发出警告声,大家不是谦让着下来两个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站在里面的几个游客气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不但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

镜头八:马先生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当旅行团进入机场办理乘机手续时,几名姗姗来迟的中国游客看见队伍前方有熟人马先生,立刻说笑着插队到了马先生的前面,丝毫不理会队伍中其他游客的不满目光。马先生羞愧难当,索性站到了队伍的最后。

镜头九:某些游客吃完口香糖后就把它粘在了景点的栏杆上或者随便吐到了地上。北京故宫的汉白玉台阶上就粘了很多口香糖,即便清洁员想办法拿下来,也会留下一个黑色印记。南京中山陵为了去除栏杆上粘得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曾经耗资几十万元治理而效果甚微。

镜头十:一位款爷在印度大街上吐痰被罚款500元人民币,吵闹一会最后只罚款三百元,没想到款爷扔出一千元再“呸”了一口扬长而去。

镜头十一:佛教名山峨眉山在无视环境的游客手下在劫难逃。拾级而上,来到山顶,眼前是一座黄、红、橙色的寺庙,仿佛巨龙盘踞山头,而一路上塑料瓶不时映入眼帘,食品袋在黑龙河里浮动,河水则从金顶一路拍打巨石飞流直下。都江堰因引水入蜀而闻名,而其附近的青城山也未能幸免。在山上,一对可爱的大学生在讲述着中国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那个男孩儿边讲边把刚吃完的装风味瓜子的袋子丢在路上。一位老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拾起垃圾袋,男孩大笑着告诉女友:“这个老头就是喜欢拣垃圾”。

镜头十二:某学校在升国旗仪式上,领导左手拿着烟雾缭绕的香烟,右手拿着手机凑在耳边大声“谈事”,全校师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领导久不放下的电话!

劣根性

无论是鲁迅笔下,还是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都将国人这种陋习归咎为“民族的劣根性”。近百年来,不管是讽刺也好,挖苦也好,精神文明教育也好,强行的管制也好,可这种“劣根性”在我们身上,在我们周围总会时不时发作,成了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症!

也许有人说这是经济落后的缘故,但是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渐渐富裕起来了,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质却依然如故甚至部分在下降呢?也许有人说这是国人缺乏教养的缘故,但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摇头否认,因为从孔孟之道开始,教化国民的典籍几乎汗牛充栋!在现代,教育国民的措施和手段更是不计其数,什么“整风、洗礼、热爱、精神、文明、荣辱……”,凡能用上的时髦教育我们都用了;也许有人说这是我们管理不得法的缘故,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建国以来我们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这并不全是管理的错,而是教化的缺失。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在国外的许多景区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用中文书写的“文明提示”:“请保持安静”、“请勿随地吐痰”、“请便后冲水”、“请不要乱丢杂物”、“禁止中国人入内”等等!面对这些明显是只给中国人看的醒目文字,我们只能无奈和心酸!我们在将中国人生活日渐富足的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一些国人在境外表现出的衣冠不整、随地吐痰、乘车不排队等不拘形迹、洋相迭出的报道频见媒体,给“中国人”这三个字抹了黑。

其实,这些同胞在国外暴露的不只是我们日常的一些真实缺点,他们没有认识到个人不良行为对国家和民族形象的严重危害性。每一个公民在国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而是代表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少数同胞此等不文明行为正所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文明行为在国外曝光,根子却是在国内早已养成的不良习惯的必然结果。

在国内许多景区,上述陋习我们大家早已是见多不怪了。一些游人在“禁止攀折”的警示牌下对景物下“毒手”,花木被攀折,草坪被肆意践踏,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被人乱涂乱刻:“某某到此一游”,美丽的景观惨遭“毁容”;为了将自己和景观一同留影,随意攀爬;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大吃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拒吃者”竟被讥为“不够胆”,结果“胆大”地吃出个非典来;游客在公共场所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吆三喝五,大讲黄段子,粗话连篇而不尴尬;不少游客张口就吐,甚至是旅游点的标志建筑上都痰迹斑斑;在动物园里扔下带有火星的香烟头烫伤动物,将塑料袋包着食物喂动物吃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堪称“吐痰大国”的中国人随地吐痰——有程序、有花样、有功力。从吐痰的声音、长度,到吐痰的浓度和吐出的力度,各有千秋。吐痰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痰盂、痰罐儿,设计精美,花样繁多,成为亭台楼阁中不可缺少的“景致”,外国人对这些“装饰品”百思不得其解。由于受到文明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这些玩艺儿已经不多见了,但是走在大街小巷、城市乡间,凡是有人烟的地方都是痰迹遍地,惨不忍睹。

这些不文明的举动,表现出国人的修养与素质的欠缺,反映出公民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淡薄,公众意识和团体意识的薄弱,个人意识的过分突出,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没有意识到此种举动的危害及深远影响。

文明素质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之一,也是一个组织、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于一座城市,文明素质表现在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等方面。对于一个人来讲,文明素质就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损害了他人与公共利益的同时,也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秩序与自然环境。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自觉“三省吾身”,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和谐。

几乎所有人对有悖于文明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深恶痛绝的,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些行为不文明,但又往往是参与者。您在禁烟场所吸过烟吗?您在公共场所乱扔杂物吗?您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大声讲过话吗?您能在开会时把手机关掉吗?您曾闯过红灯吗?您在会车时关掉大灯吗?您在晚上10点以后看电视的时候把音量调到最小吗?……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从管住自己的手、脚、嘴等每一件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的行为。只要我们在日常行为中做好了,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走出国门,还是迎接踏入国门的客人,我们都将不再给中国人丢脸。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后,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该知礼仪、懂荣辱,营造适合于人居的人文环境。遗憾的是,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小康,而生活方式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的表现是:

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谦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礼是以敬为主,没有敬就没有礼,而敬又是以谦让为基本内涵。而现实是凡事争先恐后,生怕吃亏,在这种心态之下,不愿排队,不肯让座,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开汽车,彼此抢道。北京的马路之宽,海外也不多见,而交通秩序之混乱,同样是海外罕见,其根源是无礼。

没有公德心,把自己家里弄得干干净净,门外如何就不用管了。有的人把大地当作大痰盂、大垃圾桶,乱吐乱扔,使得周边大环境脏、乱、差。

不会用敬语。敬语是文雅的交际语言,需要有一定的教养和文化才会使用,如今,许多人还停留在“文革”时期的风气里,说话以粗俗为美,以带脏字为豪爽。不知有雅言,不会用敬语,见到人不知道怎么表达尊重。

铺张浪费。中国的粮食浪费已经相当于整个世界粮食浪费的总和!矿藏浪费、水电资源浪费、林木浪费、交通浪费触目惊心;人才浪费更是全球第一。

总之,我们经济上去了,可是人文素质上不去,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声誉。

当前,举国上下的礼仪热,是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直接引发的。为了办好北京奥运,进行全民的礼仪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办北京奥运,那还要不要举行全民的文明礼仪教育?如果我们过于功利地看待礼仪教育与北京奥运的关系,那么奥运一结束,礼仪的约束就宣告解除,一切恢复到奥运以前的老样子。想想几年前的“非典”,那时大家怕被传染,每天洗手,也不随地吐痰。可是一旦“非典”的风险消失了,一切都照旧。为了抗击“非典”,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是连随地吐痰的陋习都没有完全改掉。

因此,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民族的长治久安,而不仅仅是为了北京奥运的体面。北京奥运是凝聚民心的绝佳机会,抓住这个机遇,用传统礼仪来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准,把一件本来早该做的事做好,这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做秀”。


什么是礼仪呢?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的主要功能: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礼是整个中国人的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左传》中讲到,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左传》和《礼记》里还多次讲到礼是“国之干也”、“人之干也”、“政之舆也”之类的话,礼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犹如一棵树的躯干,而不是枝杈。没有它就挺立不起来,因为它是中国人立国安身的准则,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还是推行政令的车舆,没有它,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于四方。可见“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礼仪的精髓。

目前,中华传统礼仪文明在年轻一代中严重流失,在当前“文化与国际接轨”的潮流中我们只有真正懂得自己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在与国际接轨的冲击中保留自己文化的精髓,而礼仪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礼仪最为完备,礼学思想也极为深刻。

中华文化的本质,可以“礼”概括,这里的“礼”是符合道德要求的理念、行为规范的典章制度的总称。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很多时期,但是正因为“礼”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使大一统成为贯穿中国历史的主流。“礼”文化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伟大飞跃,在西方世界还认为“罪恶在灵魂中潜藏”并试图通过祷告等方式“拯救自己”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管理自己的灵魂,这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点。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商朝,尽管创造了令世人震撼的伟大的青铜文明,也出现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却未能在精神文化方面有过多建树,只能做一个“跛脚的巨人”,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商纣王荒淫暴戾,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才使得后来的周武王初步认识到了人民的巨大作用,这使得中国很早就告别了神化时代而进入到所谓的“人文主义时代”。

“礼”是中华文化的本质,那么中华传统礼仪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是讲究内外兼修。把“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作为最高境界的“德”。这就需要认识到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而更为重要的是内在品质、是做人的底色。而“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智”、要有恻隐之心。这里所说的“智”不是指智力,而是指一种对是非的判断之心,看似很简单的是与非,我们却往往因为自己的复杂而无法承受这种简单;至于“恻隐之心”,古语说“无恻隐之心者,非人也”,可见这也是人之为人所应当具有的基本品德。

而当今社会的失礼行为触目皆是,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形象。我们看到了“礼”在流失,却正在做着倾向于做作的“作秀”,而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应当深入理解中华礼仪文明的含义,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内在品质的培养和塑造;结合荣辱观,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礼仪廉耻的判断,学会反思并从中体验真知;学会尊重他人,学会隐忍,学会惜福,拥有一个严肃的生活态度。

“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败者,必有学也” 。修身当先知耻,特别是当代年轻人更应当身为天下先,以文明典雅为荣,以粗俗鲁莽为耻。弘扬中华礼仪文明,为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祖国建设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礼是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只要全社会都遵守礼了,移风易俗的目标就可以实现。当前,不少国家都有国民礼仪,例如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要把右手放在胸前,向国旗行注目礼,并且要跟着唱国歌。这一类规范有与没有,对人的信仰影响是决不一样的。因此,应该建立公务员礼仪、校园礼仪乃至外交礼仪等等。对于具有几亿人口随地吐痰的吐痰大国,记者调查发现,国人多主张加大罚款数额。“要制定严厉的法规”,一些网民在网上也主张“重典治痰”。有专家建议:国外对这些问题动辄以罚款的办法解决,印度随地吐一口痰罚款相当于500元人民币,韩国、泰国大约300元人民币,中国可发动一个全民性的反对随地吐痰的运动,伴以罚款措施,也许可以逐步清除这个有损中国人形象的老毛病。

许多人认为:重振礼仪之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全国人大可以考虑立法颁布执行。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文明礼仪教育要进课堂、进主流教材,

要以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为主导。

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对他们从小进行礼仪教育,久而久之,就可以收到“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效果。这样,我们民族的总体素质,就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个问题,古人非常重视,例如朱熹就曾经反反复复地谈到这一点,他认为对于孩子,做比说更加重要,因为他们还不太懂事,对他们讲大道理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要紧的是要教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越具体越好,许多家长反映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导致孩子不懂礼貌令家长尴尬不堪,同时家长们也意识到生活中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成才。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中心曹云昌主任认为,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的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家长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候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如此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规范里面,都包含着尊敬父母、尊重他人等道理,对于奠定他们做人的基础至关重要。目前,这方面的教育尚未进入学校的主流课程,只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学校校长和社会上的一些志愿者在零星地做,属于“体外循环”的性质,效果不理想。许多人大代表和专家一直在为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努力着,我们期待着文明礼仪能够早日进入主流教材。


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自觉自愿践行

教师文明礼仪

一、教师文明礼仪规范的界定

礼仪因其运用场合不同而表述各异,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1、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

2、礼仪是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必须遵循的人际交往的起码的行为关系的总和。

3、礼仪是一个区域内人们交往时所认同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4、礼仪是较大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礼貌和尊重而举行的礼宾仪式。

5、礼仪是在国际交往接待时,在礼遇规格和礼宾次序方面应遵循的礼貌、礼节要求。

综上所述,礼仪是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交往时的某种方式、程序及实施交往行为中体现于语言、仪表、仪态、气质、气度等外在的表象方面的规范。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应。

教师文明礼仪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教师对学生最好的礼貌是师生平等。

二、基本文明礼仪规范

(一)着装

1、了解并遵守西装的正确穿着方法。

①拆除销售商标。穿西装时,在着装之前,务必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先行拆除,因为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

②衣扣的系法。在一般情况下,坐着的时候,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时,则应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单排三粒扣西装,则应当系上面两粒衣扣,或者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可以不系。

③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厚毛衣。万一非穿不可时,则只允许穿一件单色薄型的"V" 领羊毛衫。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花哨的羊毛衫,特别是不要一下子同时穿多件羊毛衫。

④穿长袖衬衣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下摆在正式场合一律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还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领带时,衬衣领扣则通常可以不系。

⑤打领带时,领带夹儿位置大致是在衬衫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领带的标准长度,应当是下端正好触及腰带扣的上端。

2、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

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所谓“三色原则”是指全身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

女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

各种颜色的皮鞋,可配以近似色调的裙、裤。原则是鞋的颜色应深于袜子,在鞋、袜、裙或裤子之间,鞋的颜色与裙子或裤子的色彩接近或相似才最为得体。女士穿鞋还应要特别注意举止,如:不要在他人面前特别是异性面前整理鞋子,不要用手脱鞋、用脚趿拉着鞋或将脚从鞋中偷脱出来透风等等,这都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在公共场合绝对不允许。

3、教师的服装禁忌:

夏季着装时,男教师不宜穿短裤上课,以穿长裤为宜;不宜穿无领无袖上衣上课,即使短袖上衣,也应是有领的T恤为佳。女教师穿裙装上课,长裙为宜,不能穿短到膝盖以上的短裙。上衣领口不宜过低,透胸露背都与教师身份不符。室外体育课教学,女教师不可以穿裙装。穿凉鞋时,都要穿袜子,不可以光脚。

(二)化妆

1、脸部化妆。

脸部化妆一方面要突出面部五官最美的部分,使其更加美丽,另一方面要掩盖或矫正缺陷或不足的部分。经过化妆品修饰的美有两种:一种是趋于自然的美,一种是艳丽的美。前者是通过恰当的淡妆来实现的,它给人以大方、悦目、清新的感觉,最适合在家或平时上班时使用。后者是通过浓妆来实现的,它给人以庄重、高贵的印象,可出现在晚宴、演出等特殊的社交场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要利用各种技术,恰当使用化妆品,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才能达到美化形象的目的。

2、化妆礼节。

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不要当着他人面化妆,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3、夏季怎样化妆?

夏季的化妆品宜用耐汗和不怕水的,以褐色色调为主调。粉底宜选用较肤色低一至二度的色调,可用海绵搽涂。比较容易出汗的皮肤及油性皮肤还可扑上暗色彩的香粉。双颊宜用乳霜状或粉状的褐色胭脂搽涂。用褐色系唇笔描出唇形,宜用褐色或桔黄色、红色的唇膏。可用蓝、绿、紫色眼影与夏季服装的华美色彩配合。上眼睑中央,下眼睑可用褐色眼影,眼角宜用绿色。眼线的颜色宜与眼影相同,眉毛宜保持自然形状。

4、冬季怎样化妆?

冬季万物凋零,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以暗色调为主,因而冬季的化妆不宜过于艳丽,应与衣着的颜色、风格相一致。宜选用暗色调的粉底,薄薄施上一层,选用有防止水分、油脂丢失作用的润肤剂。双颊可用玫瑰红、明亮的桃红色或琥珀色、肉色烟脂涂抹,前者可产生温暖感,后者则有严峻之感。嘴唇可选用既有防干裂作用又有美化作用的稍暗色调的唇膏。眼线用黑色较好,眉毛宜保持自然形状。

(三)饰物

懂得打扮的人都知道饰品选择得当、运用巧妙会使人的打扮不同凡响,能起到画龙点睛、倍增风采的效果;反之,则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虽珠光宝气,却庸俗不堪。女士常用的首饰包括耳环、项链、胸针、戒指等。佩带首饰最重要的是要与服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款式上相配合,色彩上相互补充。佩带首饰要以面容为中心,面容是女士打扮的焦点。首饰对体形五官起着重要的修饰作用,可以突出重点,掩饰缺点。教师上课时以不戴首饰为宜。

(四)称呼

国际称呼:对男士称先生,对女士称太太或小姐,在君主治国家里,通常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其他有爵位的,则以其爵位相称,也可称先生或阁下。

国内称呼:国内最普遍的称呼是“同志”,不论是何种职业、年龄、地位的人均可称为“同志”,党内一律称呼“同志”,而不要称呼职务。“师傅”是工人中徒弟对老工人的敬称,不可乱用。第一次见面起码要记住对方姓氏,有职务的称呼职务或社会职务,如:教师、法官、律师、医生等。

无论是新老朋友,一见面就得称呼对方,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但是,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用。教师之间彼此以称“XX老师”为好,对领导可称其职务。

(五)介绍

但凡正式会见,在见面时大都由第三者介绍。在交际场合初次相识,一般也由第三者介绍,当然也可自我介绍。无论是在作自我介绍,还是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其态度、举止都要自然得体、落落大方。

在为他人作介绍时,首先要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可贸然行事。在介绍的时候,最好还能简单的说明一下双方的职业和爱好等,这样就在无形中给对方提示了开始交谈的话题,避免了静默的尴尬局面。如果正在交谈的宾客中有你所熟识的人,你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也可能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或者你可以主动的作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也可简单的递上名片,随后对方也自然会作一番自我介绍。

在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举右手示意,而不可用手指指指划划。如果你忘记了他的姓名,可顺其自然,请他作自我介绍。当然,作为介绍者,应尽量避免这种被动的尴尬局面。

在介绍与人相识时,先后顺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通行的惯例,一般应先把身份低、年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士。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可以就地点头微笑致意,其他人一般应起立。

(六)握手

1、握手姿势。标准的握手姿势应该是平等式,即大方地伸出右手用手掌和手指用一点力握住对方的手掌。请注意:这个方法,男女是一样的。在中国很多人以为女人握手只能握她的手指,这是错误的!

2、在社交场合,握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握。

②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

③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

④人们应该站着握手。如果你坐着,有人走来和你握手,你必须站起来。

⑤握手的时间通常是3-5秒钟。匆匆握一下就松手,是在敷衍;长久地握着不放,又未免让人尴尬。

⑥别人伸手同你握手,而你不伸手,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

⑦握手时应该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出左手。

⑧握手时不可以把一只手放在口袋。

⑨敬酒敬烟应该用右手,决不能用左手。

(七)电话

1.电话的基本礼仪

①重要的第一声。当我们打电话给某单位,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该单位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样说:“你好,这里是XX学校”。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对方对其所在单位也会有好印象。因此要记住,接电话时,应该有“我代表单位形象”的意识。

②要有喜悦的心情。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③清晰明朗的声音。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 “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作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④迅速准确的接听。现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桌上往往会有两三部电话,听到电话铃声,应准确迅速地拿起听筒,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电话铃声响一声大约 3秒种,若长时间无人接电话,或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对方在等待时心里会十分急躁,你的单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便电话离自己很远,听到电话铃声后,附近没有其他人,我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拿起听筒,这样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这样的习惯是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该养成的。如果电话铃响了五声才拿起话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若电话响了许久,接起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对方会十分不满,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

⑤认真清楚的记录。随时牢记5W技巧。所谓5W是指When何时 、Who何人 、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为什么、HOW如何进行。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

⑥了解来电的目的。上班时间打来的电话几乎都与工作有关,每个电话都十分重要,不可敷衍,即使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问清事由,避免误事。我们首先应了解对方来电的目的,如自己无法处理,也应认真记录下来,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目的,就可不误事而且赢得对方的好感。

⑦挂电话前的礼貌。要结束电话时,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说一声“再见”,再挂电话,不可只管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

2.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①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②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③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④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⑤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

⑥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⑦借用别家单位电话应注意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三、教学礼仪规范

(一)组织教学。世界上最美的笑是充满爱心的微笑。

上课时,学生起立向老师致敬,起立致意是为了表示对教师的尊敬。师生互相问好,同时老师向同学点头致意,并对学生说:“请坐”。这些都是课堂的问候方式,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二)课堂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提问时,使用礼貌用语,如:“某同学,请你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如果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请坐”,都能使学生感到受到了尊重。伴随“请起”、“请坐”可以有手势,即用右手手心向上来表示,切忌用手指点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学会运用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同时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和待人的至诚。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三)站立行走集会

1、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基本并拢,不宜叉开,脸上带有自信,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2、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进入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如果你要跷腿,两条腿是合并的;如果你的裙子是很短的话,一定要小心盖住。

3、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轻轻地放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也要轻轻的,不能拖泥带水。

4、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膝盖,两膝并起来,不应该分开,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

(四)教学语言

1、音量适中 。放低嗓门比提高嗓门让人舒服,声音能让人听清即可。

2、语调柔和。语调柔和能起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避免粗砺尖刻的讲话,给自己创造一个温文尔雅的形象。

3、速度适中。能给他人留下稳健的形象,还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

4、吐字清晰。口齿不清者,可以把讲话的速度尽量放慢,操之过急,毛病会更突出。

5、抑扬顿挫。呆板的音调往往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抑扬顿挫的音调能增强讲话效果。

四、接待家长的礼仪规范

(一)称呼与问候。家长来访时,不论其身份地位高低,都希望得到尊重。老师应主动起身,点头或握手并问好致意。在与家长交谈时,应使用“您”等礼貌用语。

(二)让座与敬水。接待来访客人用的物品茶杯、茶盘等,要擦试干净。家长来了,不论是熟人还是生客,都应该热情相迎。如果是按约定时间到来,应主动出门迎接,并互致问候,进门后应立即请客人落座。端茶时应用双手端,续茶时把茶杯拿离茶桌,以免倒在桌上弄脏客人衣服。

(三)平等交流。

1、与人保持适当距离。说话通常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注意说话的内容,其次注意说话时声音的轻重,使对话者能够听明白。注意保持与对话者的距离。说话时与人保持适当距离也并非完全出于考虑对方能否听清自己的说话,另外还存在一个怎样才更合乎礼貌的问题。

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有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这样做形同“交头接耳”,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米的距离最为适合。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2、善于言辞的谈吐。不管是名流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交谈的双方,他们应该是平等的。交谈一般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些不该触及的问题:比方对方的年龄、收入、个人物品的价值、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还是不谈为好。打听这些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3、介绍学生情况要公正。教师要多讲学生的闪光点,讲学生缺点要客观公正,以利于和家长共同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进步。切忌训斥家长。

(四)礼送。

客人告辞时,应以礼相送。送客一般送到大门口,对地形不熟悉的客人,应主动介绍附近车辆和交通情况,或者送到车站。

五、同事相处中的礼仪规范

(一)问候。作为同事,往往朝夕相处,即使很熟也不能忽视礼仪规范。对年长者应使用“请”、“您好”等敬语。

(二)办公座谈。在办公座谈时,听众应坐姿规范,保持安静,尊重发言人,不能议论纷纷,说三道四;也不能东倒西歪或呼呼大睡。还应注意手机的声音应调小,更不能当众大声接电话,以免打扰别人。发言时,注意文明用语,说话吐字清晰、简洁明快。

(三)低声交流。交谈应注意低声,以免打扰别人办公或休息。但要注意不要总是交头接耳,更不能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应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向上、严肃活泼的气氛。

(四)服饰禁忌

1、过分时髦型。现代女性热爱流行的时装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你不去刻意追求流行,流行也会左右着你,有些女性甚至盲目地追求时髦。例如有家贸易公司的女秘书在指甲上同时涂了几种鲜艳的指甲油,当她打字或与人交谈时,都给人一种厌恶的压迫感。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对于流行的选择必须有正确的判断力,同时要切记:在办公室里,主要表现工作能力而非赶时髦的能力。

2、过分暴露型。夏天的时候,许多职业女性便不够注重自己的身份,穿起颇为性感的服装。这样你的才能和智慧便会被埋没,甚至还会被看成轻浮。因此,再热的天气,应注意自己仪表的整洁、大方。

3、过分正式型。这个现象也是常见的,其主要原因可以说是没有适合的服装,职业女性的着装应平淡、朴素。

4、过分潇洒型。最典型的样子就是一件随随便便的T恤或罩衫,配上一条泛白的“破”牛仔裤,丝毫不顾及办公室的原则和体制,这样的穿着非常不合适。

5、过分可爱型。在服装市场上有许多可爱俏丽的款式,也不适合工作中穿着,这样会给人轻浮、不稳重的感觉。

(五) 常见的不良举止

1、不当使用手机。手机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如何通过使用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来展示现代文明,是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事务繁忙,不得不将手机带到社交场合,那么你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将铃声降低,以免惊动他人。铃响时,找安静、人少的地方接听,并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如果在车里、餐桌上、会议室、电梯中等地方通话,尽量使你的谈话简短,以免干扰别人。如果下次你的手机再响起的时候,有人在你旁边,你必须道歉说:“对不起,请原谅”。然后走到一个不会影响他人的地方,把话讲完再入座。如果有些场合不方便通话,就告诉对方你会打回电话的,不要勉强接听而影响别人。

2、随便吐痰。吐痰是最容易直接传播细菌的途径,随地吐痰是非常没有礼貌而且绝对影响环境、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如果你要吐痰,把痰抹在纸巾里,丢进垃圾箱,或去洗手间吐痰,但不要忘了清理痰迹和洗手。

3、随手扔垃圾。随手扔垃圾是应当受到谴责的最不文明的举止之一。

4、当众嚼口香糖。有些人必须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卫生,那么,我们应当注意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咀嚼的时候闭上嘴,不能发出声音,并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起来,扔到垃圾箱。

5、当众挖鼻孔或掏耳朵。有些人习惯用小指、钥匙、牙签、发夹等当众挖鼻孔或者掏耳朵,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尤其是在餐厅或茶坊,别人正在进餐或用茶,这种不雅的小动作往往令旁观者感到非常恶心,这是很不雅的举动。

6、当众挠头皮。有些头皮屑多的人,往往在公众场合忍不住头皮发痒而挠起头皮来,顿时皮屑飞扬四散,令旁人大感不快。特别是在庄重的场合,这样是很难得到别人谅解的。

7、在公共场合抖腿。有些人坐着时会有意无意地双腿颤动不停,或者让跷起的腿像钟摆似地来回晃动,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无伤大雅。其实这会令人觉得很不舒服。这不是文明的表现,也不是优雅的行为。

8、当众打哈欠。在交际场合,打哈欠给对方的感觉是:你对他不感兴趣,表现出很不耐烦。因此,如果你控制不住要打哈欠,一定要马上用手盖住你的嘴,跟着说:“对不起”。

六、就餐礼仪规范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1、就座和离席。应让长者尊者坐定后,方可入座。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适宜。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2、香巾的使用。餐巾主要用于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油渍之用。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3、餐桌上的一般礼仪。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吃进嘴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能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服上,表示歉意即可,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如吃到不洁或异味食物,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若发现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账,推拉争付,实为不雅。倘系座客,不能抢付账。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账。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炎黄子孙要行中华礼仪

这些年来,我们的文化出现了严重的西化现象,例如传统节日都快要被“洋节”给替代了。节日是民族文化最显著的象征,如果连它都消失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最近,听说有关部门正在起草一个方案,准备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四大传统节日全部放双休假,让老百姓有充足的时间来过自己的节日。这个方案真是高明得很,我们希望它早日通过。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礼仪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个人中国人都要认真思考和率先垂范的大事情。

不学礼仪能做人,

学好礼仪做能人。

——许多伟人如是说。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shenduxinli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