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论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时间:2023-01-07 09:17:14 来源:山东教师考试网

大家好,论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重点,常常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下面将对墨子常考的内容进行梳理。

一、生平:

墨子出身卑贱,常自称是“鄙人”、“贱人”。他曾是个精于制造车、械的手工艺人,据说能顷刻之间削三寸之末,制成可载600斤重的轴承。他还曾制造木鸢飞翔于天空。墨子生活俭朴,为了百姓的利益可以不辞辛劳。从思想倾向看,他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从思想渊源上说,墨子是学过儒的。但是,墨子特别反对儒家重礼厚葬的繁文缛节。他是学术思想史上第一个批判儒家的思想家。

二、论人性论

中国古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作用时都离不开谈人性,墨子的贡献则在于提出“素丝说”。他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有一次,他见染丝而颇有感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在墨子看来,首先,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其次,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颜色的丝,也即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墨子这一思想较之孔丘的人性论,在社会意义方面显得进步了,因为它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墨子“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思想。其“上说下教”的主张,都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

三、论教育作用

墨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的社会

四、论教育目的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关于兼士或贤士,墨子曾提出过三条具体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即知识技能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

五、论教育内容

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墨子及其弟子确定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内容。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政治和道德教育

墨子以为当时民众最大的问题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此为“三患”。而王公大人们在寻求着“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此为“三务”。解决“三患”、实现“三务”的措施就是∶通过“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黑翟认为,要通过这多方面的教育,来养成兼士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二)科学和技术教育

这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各种实际本领。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的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许多方面。

(三)文史教育

墨子本人“通六艺之论”并读过“百国春秋”,可见他博学而并不完全弃置儒家那种以六艺为主体的文史知识教育。

(四)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这包括认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的教育。其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论辩,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他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首先,墨家以为,人的认识与言谈(理论和观点)是否正确,需要有衡量标准。于是提出应当懂得把握三条标准——“三表法”:第一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历史的经验和知识;第二表,“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依据民众的经历,以广见闻;第三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观其中国家人民百姓之利”。

六、论教育方法

(一)主动

墨子不满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他认为,那种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状态的儒家教育方法,仅仅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且它太不主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虽不叩必鸣”——即使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

(二)创造

孔丘曾自述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表明孔丘的特点是“述”,而非“作”。墨子批评儒家的“述而不作”,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对古代的好东西应当继承,而在今天则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东西,希望好东西能更多一些。这既反映了墨子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也表现了他的学习与教育方法——重创造。

(三)实践

墨子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就是动机,功就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

(四)量力

墨子是在中国教育中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教育方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