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汉代古玉工艺的特点是什么「玉器文化」

时间:2023-01-22 15:49:10 来源:玉见沈华

大家好,汉代古玉工艺的特点是什么「玉器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接上期:汉代的玉剑具特点)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疆城辽阔、经济繁荣的时代。

也是民族自信爆棚的一个阶段,我们现在还以“汉”的名词自居,如:汉字、汉人等。

汉代时期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先秦,张弛有度,在秉承秦大一统的基础之上,对不同地区的文化教育兼收并蓄,开创时代之新风,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汉代文明辉煌。

汉玉璧 震旦博物馆

所以说,汉代是从新石器进入文明社会后,进入强权社会和发达的封建社会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从西汉时期延续到东汉,先秦遗留诸子的所谓百家学说思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汉代的玉雕艺术中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与虚幻的冥界、仙界交杂并陈,尘世中活人,死者共置一处,或许这正是符合了所谓“通天、地、人日儒”《法言·君子》思想的另一种体现吧。

玉器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在汉代,一方面是其儒家思想中“君子重玉”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另外一个方面,那些可以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美好祈求渴望最后造成了厚葬之风盛行,这恰好又与儒家教义中的孝悌思想相吻合。

汉代龙凤纹玉璧 震旦博物馆藏

与此同时,汉代时期手工业技术,特别是玉器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玉器的加工和制作工艺的进步,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条件。

所以在汉代时期玉器的制作中,镂雕技术,钻孔和拉丝技艺的应用更加普遍,透雕、圆雕及高浮雕的玉器作品明显开始增多。

汉代仙人玉辟邪 震旦博物馆藏

多方面的学术资料显示,汉代的雕塑艺术已相当成熟,无论是石雕还是玉器的琢磨,都达到他们摒弃了以往多以扁平片状为型的呆板造型,高浮雕与圆雕作品明显上升。

但在玉器的创作中,即使是一些对于动物的写实塑造,也并非只是为了单纯的欣赏和真实的反映自然,它们仍然是一种观念的体现。

也就是说,汉代时期,当时的人们仍然保持着某些原始图腾艺术的审美意识,他们把对神灵的敬仰和崇拜,把人与动物的关系,与神兽的友善关系,从上古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文明时代。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铺首

代表东西南北方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人们生存空间的保护神。

壁画中的方相氏

熊,则为汉代时期大傩逐疫的十二神像之一,其中方相氏掌蒙熊皮“以逐恶鬼于禁中”,在汉代的壁画和玉雕中可以看见,由此可见它的实际用途和意义。

290万成交的方相氏

而那些主要用于驾车、乘骑的马,经过这种意识的夸张和变化,也一下跃升为可以踏云飞腾的天马,成了人们通达仙境的交通工具。

汉代的玉凤 震旦博物馆藏

特别是汉代时期那雄浑硕大的兽面铺首,也已完全变成了一个能够给人以安全感的象征符号,实际的作用可能已经弱化,体现了汉人辟凶求吉的意念,寄托着汉人追求幸福和平安的深厚情感。

因此,汉代动物的象征内容比象征对象更有研究价值,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灵性,仍然是神的化身,是一种观念动物。

不过汉代玉器的杰出贡献,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还在于它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当时国家强盛,实力雄厚,社会繁荣,政治开明,经济发达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等,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历史盛况。

广州博物馆汉代石壁画

汉代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材料质地上,拓宽了新的审美标准,除了在新疆且末和青海高原材料原产地采集的大量马衔山、马鬃山的角闪石玉料外,这里的产地以传统的青绿色或黄褐色的玉材为主,汉代时期还继续使用,还增加了大量的产自于新疆和田地区的乳白色的羊脂玉。

表明打通了西域“玉石之路”的便捷性,在空前统一的大汉帝国新开辟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优质和田玉供给更为方便,较商周来源更加充裕,并成为汉乃至日后玉雕艺术的主流。

而在玉器的造型塑造上,汉代的玉器工匠往往采用高度简洁,笼统概括,舍弃细节的手法,注重整体效果,表现或把握塑造对象的神韵、气势和音容笑貌,用简单有力的刻画,着力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现实的生活风貌。

汉代的方相氏泥塑人像

它似乎使我们逐渐从古老玉器的神秘威严气氛中,走向典雅、柔和而优美的自然神态,又似乎使我们从汉代神秘的庙堂仙境,走向了人世凡间,回到了生活本源。

尤其是玉器中那些独具特色,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譬如那些风姿绰著、挥动长袖的玉舞人,美轮美奂,更使我们感到亲切和陶醉。

汉代的长袖美女 震旦博物馆藏

(未完待续)

本文由玉见沈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部分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来源于中国玉器全集和震旦博物馆资料,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