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初中语文课文河中石兽「河中石兽选自」

时间:2023-02-02 11:25:23 来源:刀客聊教育一大别花乡

大家好,初中语文课文河中石兽「河中石兽选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河中石兽》中考题

一、(2019荆门卷)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竟不可得(竟然)

B.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 佯败走(假装)

D. 而绝其粮道(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介词,在) B. 如其言(代词,他的)

C. 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 D. 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 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 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答案】1. A

【解析】 A项,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故正确答案为A。

2. C

【解析】C项,以天下莫能当(以为,认为),故正确答案为C。

3. B

【解析】B项错误,正确是:《河中石兽》一文中,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动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运动的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推断,石兽在下游。

4. (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使:假使。将:担任将军。

【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失败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他们活埋了。

一、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 1 ~ 4 题。(15 分 )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

(1) 阅 十余岁 ( ) (2) 竟 不可得 ( )

(3) 棹 数小舟 ( ) (4) 但 知其一 (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

(1)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 “ 在水中 ”“ 顺流下矣 ” ;讲学家判断其 ,理由是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 用原文填空。)(3 分 )

【解析】第一空问的是讲学家的看法,那么就在文中第②段寻找,可知讲学家认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湮于沙中”;关于老河兵的论述应在第③段寻找,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4 分 )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 “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不可 “ 据理臆断 ” 的道理。

【解析】作答时要紧紧抓住 “ 寻找石兽的经过及结局 ” 这一主题,道理在原文结尾处已和盘托出,不难找到。

二、(湖南省张家界市 2017 年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 10-13 题。( 14 分)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 ①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 ②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 ③ 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④ 入两股间,今乃掉 ⑤ 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 ch ù:收缩。此指“夹”。 ⑤掉:摆动。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 分)

( 1 ) 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

( 2 )一日 曝 书画 曝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 分)

( 1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 2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12. 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4 分)

( 1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笑 曰

原因: 。

( 2 )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笑 曰

原因: 。

13. 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4 分)

甲文: 。

乙文: 。

答案:

(二)( 14 分)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 )经历 ( 2 )晒

11. 翻译( 4 分,每小题 2 分)

( 1 )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 2 )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12. ( 4 分)( 1 )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 2 )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意思对即可)

13 .(写出启示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言之有理即可。4 分。)

甲文示例:( 1 )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1 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 分)

( 2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1 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 分)

乙文示例:( 1 )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 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1 分)

( 2 )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 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1 分 )

( 3 )要注意细节。( 1 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1 分)

【参考译文】: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