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青花瓷美术鉴赏「青花瓷歌曲鉴赏论文」

时间:2023-02-02 16:21:25 来源:古董古玩文化艺术

大家好,青花瓷美术鉴赏「青花瓷歌曲鉴赏论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背景:我国瓷器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换言之,其几乎都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如今,传统工艺中相对保持得较为完整且拥有较深远影响力的当属中国瓷器文化了。

(一)历史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

(二)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样式、质料、风格等等,都已成为一种定势,有的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如传统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种较为工整、逼真、细致的雕琢样式和风格,如果采用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方法,将玉石、象牙之类的材料作抽象造型,这将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不仅因为传统的玉石工艺通过精雕细刻将玉石和象牙的材质之类充分表现出来,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艺和材质两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处置玉石、象牙等传统工艺的材料,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似乎离传统工艺美术太远;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和固有的认知结构。

二、青花瓷发展概述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2007年,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火遍大江南北,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青花瓷也忽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了炙手可热和体现个人审美的绝佳饰物。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有着独特的青蓝色纹饰,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有着清新淡雅的一笔:它不奢华,但却有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而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的成熟几乎可以说是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而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作为走向成熟期的明代,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所产出的青花瓷在后世都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三、明代青花瓷整体概述

明初的青花器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的烧制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永乐年间的青花瓷与宣德时期相比,前者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而后者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总体而言,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嘉靖年间持续的时间最长,其早期的青花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明末天启时由于政治动荡,陶瓷业也相对萧条冷清: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其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4、 明代各时期青花瓷特点

(一)明朝初期

1.洪武(1368—1402)①典型器: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②青料: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③纹饰: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草木等。

2.永乐、宣德(1403—1435)①典型器: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②青料: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③纹饰:布局同官窑,绘画多实笔;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①典型器:江西省新建县正统二年朱盘烒墓出土的青花缠枝莲纹盖罐,青花开光杂宝纹瓜棱盖罐②青料:多数为国产料。前期青料呈色兰中偏黑,后期发色淡雅的较多,铁锈斑晕散较少。③纹饰:前期布局繁密,两面都绘有繁密的花纹;后期布局疏朗,笔法以一笔点划为主,也有渲染。动物图案有犀牛、麒麟、香草龙、狮子绣球、写生蝴蝶、池塘鸳鸯、鱼藻图等,其中以前三者最为常见;人物题材纹样较多,采用简笔写意,并配以云朵,前期为大片云,后期是小片云,皆似神仙幻景;内容多为陶渊明爱菊、苏东坡夜游赤壁、庭园婴戏、张骞乘槎、携琴访友等。

(二)明朝中期

1.成化(1465—1487)①典型器:江西清江博物馆花人物炉,底墨书一周:“成化二十年七月吉日江桓壁因过景德镇买回。”②青料:用平等青,呈色淡雅,由于釉厚润泽,而使得青花十分含蓄,个别有因青花浓重而黑色斑点。③纹饰:布局疏朗;技法为渲染色勒,增加层次感;题材为百戏图、松鼠葡萄、秋色图、水藻浮莲、花卉、花鸟等,以后二者为多。

2.弘治(1488—1505)①典型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弘治九年铭青花缠枝莲纹象耳瓶②青料:多用平等青,发色青淡,但无成化那种典雅感,有晕散现象③纹饰:纹饰绘画以勾勒渲染为多。其特点是缠枝花叶密而小,人物潇洒,龙纤柔和,梵文图案增多。

3.正德(1506—1521)①典型器:此期上承明中期,下启明晚期,为明青花风格由细巧转为粗犷的转化期。典型器有上海博物馆花回纹砚,底有“大明正德十年十月方孟置用”款②青料:前期有平等青,后期逐渐出现回青,发色不正常③纹饰:青花特点发灰,鲜艳的不多,有晕散现象,品种有青花加雕地黄地青花(正德开始黄釉成蕉黄,俗称虎皮黄,色较深,黄地青花的地色亦如此)、青花红绿彩、青花斗彩等,有及成化的秀气。

(三)明代晚期

1.嘉靖(1522—1566)①典型器:此景德镇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②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艳,不同于其他朝;常见色晕散,纹饰模糊的,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过的缘故;青花品种多,有白地青花、黄地青花、蓝地白花、外祭蓝内青花、外红釉内青花、青花五彩等③纹饰: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好的讲究填色,不流向线外,工细,差的流向勾线之外;题材有缠枝花卉、龙凤、花鸟、鱼藻等。

2.隆庆(1567—1572)①典型器:南京博物院藏“隆庆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砚、安微省歙隆庆铭青花牌位②青料:主要用回青,部分发色纯蓝稳定,另一部分灰淡;品种有折地青花、黄地青花、外豆青内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绿彩、淡描青花等③纹饰:总体特点为布局烦琐、疏朗皆有;技法为单线平涂,填色工细的不向外扩散;题材主要为攀枝娃娃、马上封侯、封侯爵禄,此类图案在当时相当流行。

3.万历(1573—1620)①典型器:江西省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兽纽盖双耳三足炉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辉发城遗址出土的万历青花瓷。、郑州古荥窖藏出土的万历晚期青花瓷②青料:早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泽蓝中泛紫;后期主要用土青、石子青,发色灰暗③纹饰:整体布局繁密凌乱,主题不显,画笔无力;题材除常见纹饰外,多见花鸟、云龙、寿山福海、云鹤、天马、螭虎龙、鱼藻纹等;特别地,人物故事纹饰多见八仙庆寿、老子讲经、东方朔偷桃、东坡夜游亦壁、高士图、婴戏图。婴戏图中常见攀枝娃娃。

4.天启(1621—1627)总体特点是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但小碗还较精细。①典型器:江西天启四年墓出土哥釉青花鹿松纹梅瓶、上海博物馆启元年青花团龙烛台②青料:石子青为主,少量回青③纹饰:总体特点为布局疏简,改变了嘉靖、隆庆、万历时繁琐杂乱的局面;画风草率飘逸,有生活气息;纹塑除常用缠枝花卉外,多图画性,常见荷花鹭鸶、狮子戏球、博古图、糜鹿、卧马、花卉、莱菔菜、鱼、龟、蟹、螺、天官赐禄、罗汉、达摩一苇渡江、吹箫引凤、婴戏等。

5.崇祯(1628—1644)①典型器:此朝既保持明朝味道,也孕育着清初风格。典型器为一批有崇祯纪年款的供器,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大明崇祯年制青花罗汉图钵式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崇十二年青花山石人物净水碗、上海博物馆祯二年青花云龙纹三足炉②青料:用石子青,颜色鲜艳的少见。一般呈色清淡,发青灰色。明崇祯至清初,有一批花觚、笔筒上的青花,混水浓淡层次分明,色泽向青翠欲滴方向发展③纹饰:画法为单线平涂;题材有花卉、花鸟、龙、凤、鱼藻等;寓意纹饰渐多,如喜鹊登梅、凤穿牡丹、折枝葡萄等。

五、青花瓷传世之美

我们可以把青花的传世之美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流光溢彩的外形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瓷面洁白晶莹,青花幽雅苍翠,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尽管只有一青一白两种颜色,却将美发挥到极致。古人曾赞曰:“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白如玉。”

其次,水墨画般的意境青花瓷如水墨画般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画风与中国人的信念息息相关,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水墨韵味悠远,变化披美纷呈,它看似温润、淡泊、平和的外表下实则隐藏了一股不可撼动的稳固的力量。青花瓷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像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底色白里泛青,犹如玉脂,墨彩浓浓淡淡,疏密有致。于一白一蓝间,幻化出无穷的神奇。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最后,温润的人文精神青花瓷和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许多艺术一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能工巧匠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自觉地溶入青花瓷器的外观造型与图案绘画中,并寄寓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浸透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和千年传承的人文理想。青花瓷那云影山光、龙凤和鸣的如仙境界,正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向往的艺术与人生。“白底青花岁月尘,流年似水浸瓷身。昔日风华多璀璨,而今溢彩更深沉。”当我们在光怪陆离现代社会中疲惫困惑时,不妨去看看隽永的青花瓷,那明净清新的色彩,那永恒清新的清香,可以洗涤灵魂,荡涤纷扰,再现灵动与安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