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王朔评论当代作家「王朔为什么当作家」

时间:2023-02-03 09:17:14 来源:艺术品牌

大家好,王朔评论当代作家「王朔为什么当作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23世界读书日

你听过阿城讲故事吗?

没听过?哎呀,那可是终身遗憾!

读书日,我们推荐读读这位作家


若一个人能手打整套家具,必然已是木匠中的好手;


若一个人仅凭看书,自己组装汽车,还在美国卖得高价,那他会是有天赋的维修师;


若一个人能既做电影美术指导,又能做编剧,还赢得侯孝贤“他的精彩我拍不出来”的至高评价,想必已非凡夫;


而如果上述都是同一个人,他还精通建筑、艺术、绘画、写作……


那国馆君就不得不称其为“世外高人”,敬佩万分了。


这个人,就是阿城。



01

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处处有他的传说


如果你对中国当代文学不太感兴趣,或是还年轻,那么这位已经70多岁的作家也许听上去非常陌生。但知道他的人都爱他。


他被认为是“当代文学里最被低估的作家”,为人低调避世,作品甚少;


如同一个隐世的传奇,只有那些“有缘人”方得见真颜,领略个中不凡。


陈丹青说他是“天下第一聊天高手”“话里都是宝藏”。


王朔说他不是一般人,是几十年才养成的人精,讲的都是断根儿的道理。


高人总是遁世,他在36年前发表了《棋王》、《树王》、《孩子王》惊艳众人,抱得大名之后,他就始终与主流保持着距离。


但30多年来,他的作品被重复阅读,无数人将他视为偶像,前簇后拥,只为等他开口讲故事。


诚如梁文道所言:“中国文坛的损失之一,便是他不再写小说……要是没听过阿城讲故事,那可是终生遗憾!”


图片|阿城和他自己组装的汽车


02

他是最会讲故事的人,十年来,无一重样儿


老一辈的知青上山下乡,又能不受革命语言的影响,像是水泥地里长出半寸青草来的,只有王小波和阿城两个。


阿城身上有一种六朝文人的气质,比如和政府不合作,和主流不妥协。


读者都等着他,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走着,淹通博识、学贯雅俗,也只露一点。


他说“人生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图片|阿城和他的知青伙伴们


莫言说阿城活得明白,其实也只有他这样的高人,有这样的胆量。


高人往往深藏不露。


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便发表了震动中国文坛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当时凡是读书人,嘴里无不喊着阿城的名字。


他的笔法如同内家高手,招数凝练,有章法,一招既出,后招绵绵。


各地风土人情,没有他不懂的,旁门左道都知道,诙谐幽默,有鼻子有眼,极其增智益寿,以至于有人说听了十年阿城讲故事,没一夜说得重样儿的。


图片|阿城和他自己组装的汽车


读他写的文章,如滚珠走玉,更是顺畅无比。


一会儿像将你的心提到喉咙,愣是不放下去;一会儿又像万重狂风贯通肺腑,震撼中痛快万分。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


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


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


这场棋艺高人之间的对决,充满了镜头感和紧张感,不由得让人深入到故事中去,跟着主人公经历一番。


阿城的遣词造句颇为巧妙,每一笔都不多余,无声胜有声。


转自文道阅读公号,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