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对联忌三仄尾、三平尾「对联忌讳」

时间:2023-02-08 09:09:08 来源:老街味道

大家好,对联忌三仄尾、三平尾「对联忌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言

今天回答一个关于对联的问题:除了古风,为什么在写诗、填词、作对联,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关于作诗填词中的三平尾、三仄尾以前说过。关于对联的三平尾、三仄尾,老街以前也说过在我为了查找一些图片资料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寺庙和商家对于楹联不太了解,甚至出现上下联挂反了的笑话。

老街今天就点评一下这些楹联,素材都是网上的图片,看看这些有趣的“对联”。首先呢,先把三平尾和三仄尾的情况说一下。

一、古体诗不限三平尾和三仄尾 近体诗不限三仄尾

三平尾是指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一般称之为:三平调。例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中第二句后三个字:浮云端。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说祖咏还因为这首词考中了进士,老街不太相信祖咏考进士是考得这首诗,唐朝考进士大多是五言排律,这种三平调的绝句不太可能被认可。或许祖咏另有作品没有流传下来吧。

三仄尾,是指结尾三个字都是仄声,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第一句:入古寺、第五句:悦鸟性,都是三仄尾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当然不在乎三平尾和三仄尾;但是近体诗就要避免三平尾,不过近体诗中的三仄尾很常见。关于近体诗的三仄尾,这篇文章就不多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从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说起 唐诗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三仄尾》。

二、宋词中的三平尾与三仄尾

词里面的三平尾与三仄尾老街没有探讨过,这里简单说一下我的理解。词都是依照曲谱或者词谱来填写,曲谱遗失以后,词人们都是依照词谱来填词。

因此填词时不需要考虑三平尾与三仄尾的问题,只需要依谱填词就可以了。不过也不妨碍我们看一看词中的三平尾与三仄尾的现象。

1、宋词中的三仄尾:

例如周邦彦的《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回头迢递便数驿 :平平平仄仄仄仄;似梦里:仄仄仄;泪暗滴:仄仄仄。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中第五句:东门帐饮乍阕,平平仄仄仄仄。

又如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但怪得:仄仄仄;正寂寂:仄仄仄。

词中的三字逗,有很多"仄仄仄"的现象,例如:切莫要、莫不是、又早是、又况是、最妙处、 最好是、只落得 、 禁不住、 赏不尽、只不过、写不尽、 望不断 、 看不尽 、怎识得 、便怎地 、可直作、 看破那 、 唯此地.....

又如史达祖《齐天乐·秋兴 》

阑干只在鸥飞处,年年怕吟秋兴。断浦沉云,空山挂雨,中有诗愁千顷。波声未定。望舟尾拖凉,渡头笼暝。正好登临,有人歌罢翠帘冷。悠然魂堕故里,奈闲情未了,还被吹醒。拜月虚檐,听蛩坏砌,,复能怜娇俊。忧心耿耿。寄桐叶芳题,冷枫新咏。莫遣秋声,树头喧夜永。

其中有一句:悠然魂堕故里,平平平仄仄仄。

2、词中三平尾很罕见

三平尾不多见,挺难找,柳永《浪淘沙慢》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第四句:又闻空阶,仄平平平;这首词中有两个三字逗是三平尾,嗟因循:平平平;知何时:平平平。

又如,宋朝吴文英 《浪淘沙慢·赋李尚书山园》:

梦仙到、吹笙路杳,度巘云滑。溪谷冰绡未裂。金铺昼锁乍掣。见竹静、梅深春海阔。有新燕、帘底低说。念汉履无声跨鲸远,年年谢桥月。曲折。画阑尽日凭热。半蜃起玲珑楼阁畔,缥缈鸿去绝。飞絮扬东风,天外歌阕。睡红醉缬。还是催、寒食看花时节。花下苍苔盛罗袜。银烛短、漏壶易竭。料池柳、不攀春送别。倩玉兔、别捣秋香,更醉蹋、千山冷翠飞晴雪。

吴文英这一体与柳永体略有不同 ,其中“飞絮扬东风”也是三平尾。

​三、对联中的三平尾和三仄尾

近体诗不忌讳三仄尾,但是不能有三平尾。填词只需要按照词谱填写即可,不必考虑三平尾和三仄尾的问题。至于对联呢,又有不同。

1、以律句组成的对联

对联有一些完全就是近体诗的句式,甚至有一些对联就是节选了诗的中间对联,例如北京有一家老字号使用了高适五言排律《飞龙曲留上陈左相》的诗句: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

这首《飞龙曲》虽然是乐府古题,但是高适以五言排律的形式写成,格律精研,对仗工整,上联:中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一般五言、七言形式写的对联,大多采用符合格律的句子,但是也有使用变格的句式,例如下图中八大处公园的对联。

上联:斯文在天地, 平平仄平仄;下联:至乐寄山林,仄仄仄平平。

这幅字是康有为特有的书体,上联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式叫做鲤鱼翻波,是格律诗中最常见的变格。下联是标准的律句:仄仄仄平平。

2、长联有的严谨、有的宽松

有一些长联,类似与古代的骈体文,也是上下相对,但是宽松的多,例如这一联:

上联: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下联: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其中,治国与修道,仄仄对平仄,不慎严谨,处于双数位置和每个音步的最后一个字,一般都要平仄相对。作为长联,就不需要讲究的太细致,这副对联在长联中已经非常工整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下联的结尾是三平尾:之宫墙。可见三平尾在对联中也不需要特别避讳。大家知道这副对联(如下图)是哪里吗?

又如杭州灵隐寺威镇三洲长联,上下对仗工整,非常严谨:

上联: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一个寺庙所悬挂的楹联,能够反映出这里的文化底蕴,也显示了佛法的庄严,但是下面这些楹联就有点意思了。

四、错误的楹联

上文说了,老街在找图片资料的时候,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门联,我们不妨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1、这个庙把对联写错了

这个寺庙叫弘福寺,大门看上去也有几分古色古香,不过仔细一看门联,就露了马脚。

这个寺庙不知道在哪里,相信不是什么名刹古迹,因为古人不会犯这种错误。大门两边的对联如下:

上联是:以弘扬佛法为平常家务下联是:把利益众生作崇高事业

这副对联立意不错,语言浅显直白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是这里的和尚们对于最基本的对联常识没有搞懂。上联应该仄声字收尾,下联要平声字收尾。

不知道这些佛门弟子请哪位大师写的这副对联,上联和下联都是仄收尾:务、业,这位大师不懂对联,完全写错了。

2、这个方丈把对联挂反了

这些图片都是网络上的,老街也不知道是哪个寺庙,不过看到这种庙就不要烧香了,因为把上下联挂反了的和尚们估计对于佛法也未必能搞懂。

上联是:方知自己-是如来-善因缘下联是:且看众生-或正果-真功德

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缘“,下联是仄声字”德“,德是古入声字。这位方丈把上下联搞反了。

3、这位卖膏药的也挂反了

上联:脾可医气可医脾气不可医下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这副对联和上面犯了一个毛病,吃和德一样,都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所以不可吃应该是上联,不可医应该是下联。​这副对联有很多药店在悬挂,挂对的好像不太多。

同是药店,都应该去学了同仁堂的对联是怎么挂的吧?

上联仄收居右,下联平收居左,是最基本的规则。同仁堂的古训应该是:

上联仄收: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下联平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上面讲过,有的长联对仗比较宽松,但是每一段的关键字必须是平仄相对的,例如第4个字:上联仄声贵对下联平声繁,最后一个字也是仄收对平收:力对工。

可惜上下联也挂反了。

​结束语

简短来说,前言里的问题,答案是古体诗不限三平尾和三仄尾,近体诗不限三仄尾但是不可三平尾。填词时按照词谱就可以,不用考虑三平尾和三仄尾。

对联中对于三平尾和三仄尾要求更不严格,但是上联仄收、下联平收是基本要求,不能犯上下联都是平声收尾或者都是仄声收尾的笑话。

对于药店这种商家来说,把对联挂反了就反了吧,毕竟是做生意的。但是文化古迹或者庙宇可不能犯这种错误,如果有的话,是不是可以断定是山寨版呢?我不知道上文图中是哪里的寺庙,也无意得罪。反正我不会去这种庙里烧香的。

@老街味道

从《题破山寺后禅院》说起 唐诗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三仄尾

填词押韵时入声和上去混押可以吗?王国维指出辛弃疾这首词的问题

读不懂王国维人间词话?先从永叔、小山、皋文这些名字认起

人间词话里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2):湘真、半塘、疆村、竹垞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